文 | 李薇
编辑 | 宋辰
翻开北京城区地图,东北角有一个地区名为酒仙桥。相传古代曾有一位酒仙过桥时将两篓酒掉在了桥下,自此河水泛溢酒香,也就有了酒仙桥这个地名。
现在,酒仙桥正经历着一场从“新中国电子工业摇篮”向“AI算力新高地”的嬗变。
1952年,随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企业北京电子管厂的兴建,这片热土从此肩负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逐梦使命——新中国第一支电子管、第一台电话交换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都诞生在这里。
进入IT互联网时代,国内最早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落地酒仙桥,中国IDC产业从这里萌芽、发展,走向繁荣。
如今,AI正在改变整个世界,以“AI工厂”理念打造的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在这里落成,为酒仙桥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是由北京市统筹布局、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数智”)规划设计并建设运营的首个“星火·智算”标杆项目,3100个智能算力机柜,当下已实现千P智能算力供给。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
毕马威的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总计将突破2.5万亿元,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4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算力产业背后所释放的关联产业潜能。
随着AI从实验室深入到千行百业,对模型、数据和算力这三大AI基础设施的的需求,早已不是简单的“贪多求大”的野蛮增长阶段。
模型层从过去的追求参数越大越好,到如今推理模型、多模态模型、垂类模型多层开花;数据层致力于推动更多数据开源,以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数据要素能力推动模型能力提高;算力也从过去追求效率极限,到追求适合不同场景的最优算力。
如何通过打造面向未来的AI计算基础设施和AI生产力引擎,推动下一代工业革命在中国加速到来?近日,北电数智在首届酒仙桥论坛上给出了标准答卷。
扎AI底座之根,提供AI全栈服务
2022年底,ChatGPT的出现直接炒热了国内AI产业。作为AI基础设施的智算中心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该领域的投资规模达879亿元,同比增长超90%;截至2024年8月,全国智算中心项目已超过300个。但许多智算中心的利用率并不高,与此同时产业仍存在三大痛点:国产芯片商用难、模型应用落地难、数据价值释放难。
对此,北电数智CMO杨震表示,一般的智算中心没有配备足够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客户要自己懂芯片、懂模型、懂数据才可以把算力用起来,让客户望而却步,“不是市场没有需求,而是很多智算中心提供的服务方式没有满足市场的使用方式。”
如何解决客户用不起、不会用、用不好的结构性矛盾?杨震总结,智算中心已经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持续建设、深度运营、做好AI底座、搭建全栈AI服务能力,才是正确的模式。
不同于ICT或云厂商从自身优势业务向其他领域拓展来做大生态,因AI而生的北电数智,在成立时就着眼于体系化、全链路地为产业赋能,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适配AI时代产业生态需求的蓝图。
北电数智也有着自己的AI方法论——AI全栈服务,不断纳入更多AI技术、产品,满足大量客户复杂、个性化的需求,确保数智化转型顺利进行,成为一家全栈AI服务商。
在北电数智构建的AI生态中,既有阿里、百度、科大讯飞等大模型企业,也有寒武纪、昆仑芯、壁仞科技等芯片企业,还有智元机器人、小鹏、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巨头,以及海天瑞声、千方科技等软件技术商,生态伙伴千余家,广泛覆盖了医疗、工业制造、影视、政务、AI辅助药物研发、无人驾驶、辅助诊疗AI智能体等明星赛道和高潜领域。
北电数智坚持以生态打法和共赢思路串联AI产业链,加强与AI产业链各个层级企业的沟通,推动AI产业链不同切面企业的适配,建设国产AI产业生态。
在首届酒仙桥论坛上,北电数智再次巩固了自己的“朋友圈”,与中科闻歌、新华三、中科海光正式签署战略协议,推动算力、数据、模型等核心资源在产业体系中的深度融合与落地应用,为AI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北电数智CTO谢东进一步解释了AI全栈服务:“全栈能力包括软硬件的平台能力、模型、数据、应用等,这些北电数智都有布局,此外还布局了专利,承担了一些国家研发项目,以及一些开源社区等。”
无论是在物理层面还是软件层面,北电数智已经完成了AI全栈布局,不仅能让AI停留在算力、算法、数据这三大元素层面,还能更多地进入到千行百业,为实现提效增速、重塑商业模式和商业范式搭建更好的基础。
北电数智的AI全栈服务是通过“1个AI底座”+“2大产业平台”来实现的。
“1个AI底座”涵盖AI计算基础设施与AI可信数据服务,以“AI工厂”理念下的算力、算法、数据全栈AI能力支撑上层业务。
按照“AI工厂”的理念,北电数智打造了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这个旗舰级AI底座不仅是智算中心,还包含了在对芯片层的协同作战,灵敏调度,算法加速;不仅提供普惠算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还提供底座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以及一站式工具链等配套服务,让企业可以方便快捷搭建出想要的应用或者重构现在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
“2大产业平台”即“传统产业赋能平台”和“新兴产业加速平台”,核心是识别产业AI化与AI产业化所面临的痛点与挑战,加速AI在行业应用场景的落地与实践。
其中,“传统产业赋能平台”面向医疗、制造、金融、教育、交通、政务等行业场景,聚焦打造AI生产力引擎,通过系列垂类模型矩阵,将AI能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速“AI+”在各行业的落地与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创新发展。
“新兴产业加速平台”则通过构建“AI进入物理世界”的共性技术平台,提供通用开发组件、物理直觉模型、虚拟仿真环境、训练数据工具等服务,助力AI原生业务加速提效。
生新质生产力之果,以建设数字中国为使命
在“1个AI底座+2大产业平台”战略的引领下,北电数智将技术和应用端拉通对齐,让产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充分聚合,打通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落地的闭环。
针对算力、算法、数据这“AI三要素”,北电数智进行了全面产品布局:算力方面,以“前进·AI异构计算平台”助推国产算力发展;算法方面,为了满足各行业应用大模型的需求,打造了AI工具链“宝塔·模型适配平台”;数据方面,构建了全栈信创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设施“红湖·AI可信数据空间”。
2025年,北电数智进入收获期,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式投运的同时,北电数智还中标了佛山人工智能智算中心项目、珠海市云上智城项目——智算算力(国产算力系统)项目。
杨震对此非常感慨:“北电数智成立之初就以建设数字中国为自己的使命,通过21个月的发展,我们依然会这样定位我们的使命和业务愿景——打造面向未来的AI底座和AI生产力引擎,推动下一代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到来。”
以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为样板,未来北电数智要将“星火·智算”推向全国,在华南、华东、西南等多个区域逐步构建面向信创需求,并满足地方优势产业需求、驱动区域产业升级的AI底座。
谢东表示,在升级AI底座这件事上,北电数智并非大干快上,而是持续建设,深度运营,持续增容服务客户。此外,北电数智会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特点,“一地一策”来做服务。
作为一家国企,北电数智的差异化亦非常明显:在AI技术下为国家产业赋能;更便于和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产生示范样本作用;区别于其他企业租算力、提供模型或单独开发软件的服务,北电数智提供的是AI全栈服务。也凭借着这些优势,北电数智能迅速深耕千行百业。
在医疗行业,通过“星火·医疗底座”,北电数智与中日友好医院构建了“中日樱智Agent开发平台”,并集成了DeepSeek-R1等模型,具备智能体构建、自主学习等多种强大功能。基于“樱智·a专病大模型”的智能体助手不但缩短了相关科室的诊疗时间,还降低了误诊率,提升了病历书写效率,服务质量综合评估也提升了不少。
在影视行业,通过北电数智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智算“文化+科技”平台,影视制作从前期策划借助AI生成剧本分镜、智能合成虚拟场景,到后期制作批量生成特效素材,全流程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数字创意、网络视听、影视制作等相关行业的降本增效和智能转型带来实质性突破。
成立短短21个月就取得上述成绩,还得益于北电数智在AI大模型的“抢人大战”中,打造了一支具备完整思维链、能力链的“专家领导专家”型高水平人才队伍,团队58%来自华为、阿里、腾讯、百度、字节、IBM等行业头部企业,覆盖芯片、算法、区块链、隐私计算等领域。
去年6月,原波士顿咨询合伙人、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数据科学家,前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和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窦德景出任北电数智首席科学家;今年1月,原IBM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谢东出任北电数智CTO。
窦德景、谢东等业界大牛的加入,将保持北电数智在前沿技术研究探索方面的领先优势,助力北电数智研发更多能够快速落地的技术产品,深化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发,让人工智能赋能更多行业和企业。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撕开了生成式AI的西方垄断,让全球首次看到“中国式创新”的爆发力。作为一家国企,北电数智承担着用AI重塑中国千行百业的使命和责任。
正如杨震所说:“北电数智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数字中国的使命愿景为驱动力,扛起推动AI产业繁荣的责任与担当。坚持做正确的事,时间就是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