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启示录丨中国ESG这一年: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行

2023启示录丨中国ESG这一年: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行
2024年02月03日 00:41 自象限

过去的20年,都没有2023年如此动荡。

大模型犹如一颗原子弹投入科技圈,卷起万里尘沙,传统模式瞬间被夷为平地,在耀眼的白光和巨大的轰鸣声之下,大公司、创业者、投资人甚至是每一位观众都在细微之处,试图一窥烟尘消散过后的那片新天地。

这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当我们从更长的时间线上回望此刻,2023年一定是浓墨重笔的一页。

因此,年初我们从「ChatGPT启示录」一路到「电商启示录」,在年尾之际,仍以「2023启示录」系列为抓手,将思考在过程中拾起,把经验在结尾时沉淀,本系列包括『自动驾驶』、『云计算』、『大模型』、『虚拟人』、『电商』、『商业航天』、『ESG』等多篇深度分析文章。

本篇为「2023启示录」系列的第七篇:《ESG这一年(国内篇)》,在国外篇我们提到2023年ESG在海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中国,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023年的ESG却正初春的草木,欣欣向荣。

图片|Photo by Colby Winfield on Unsplash

©自象限原创

作者丨罗辑

编辑丨程心

2023年,许多行业开始争抢ESG人才,在猎聘APP上搜索“ESG”,相关岗位月薪可以达到10W~13W,甚至一些行业应届生的起薪都达到2~4万。在就业普遍面临压力的2023年,这种反常很能说明问题。更宏观的数据也有证明,在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有接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发布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过35%,相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当然,也同样不可否认,中国ESG仍然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从数据也可以看到,虽然独立披露ESG的企业在持续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少。从投资领域来看,截止2022年末,全球可持续基金总资产规模达2.744万亿美元。欧洲占到总规模的81%,美国约占13%;而整个亚洲(不含日本)总资产才接近520亿美元,占比约1.9%。

除了规模较小,独立发布ESG的企业占比较低外,中国企业对于ESG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分化。目前,在ESG领域比较活跃的当属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同时在创业时期接受国际资本,具有全球视野,并且大多在海外上市,在ESG方面受到的监管也更加严格。这些原因共同造就了他们在ESG上更加活跃的事实。但作为对比,以制造业、食品零售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虽然许多也已经具备了ESG的意识,但对ESG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层面,而没有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当然,中国ESG迈出第一步,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批评。但参考国际范围对ESG的反常态度,我们会发现:企业牺牲自身利益承担社会责任,这伟大但不可持续,前期这种“副作用”并没有突显,但下一个阶段就会发现:搞ESG本身并不符合ESG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毕竟任何事情,有投入有产出才是正向循环。ESG的本质,并不是要企业牺牲自身利益来承担社会责任,而是通过规范治理,让企业本身可以可持续发展。至于社会责任,其实是企业良好经营之后,自然而然创造的一种正向的外部性,这也是在给中国企业提了一个醒: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前路没有参考,需要再度创新。所以从这个角度回顾整个2023年,中国企业在ESG的理解和实践,暗处仍藏礁石。

ESG,从核心业务中开花

前文提到,在中国ESG市场上最活跃的是互联网企业,但这些企业在ESG实践和披露的侧重点上,其实也各有不同。通过我们全面复盘之后发现,在国内头部的互联网上市企业中,阿里和腾讯披露的ESG报告相对详细。其内容不仅涵盖了环境、社会、企业治理在内的各个方向,还展开了详细的执行方案和取得的效果。其中包括十分具体的内容,如公司治理ESG的组织架构与权责关系,公司董事会的人员配比,相关执行案例的推进情况等等。但阿里和腾讯的切入点各有不同。阿里更侧重生态的协同和供应链的管理,即通过上下游的产业协作,带动整个产业链生态共同完成ESG的目标;而腾讯则侧重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青少年关怀以及产业火数字化等领域。

图源:阿里巴巴ESG官网截图

这种特点,显然与这两家企业在业务和基因的不同有关,毕竟阿里以电商为核心,整个供应链、生态涉及的企业规模和生产环节异常庞大。作为对比,腾讯则以社交和游戏为核心,在2018年930变革之后,腾讯的重心也在逐渐向着产业互联网转移。简单的说,每家互联网企业的ESG策略与其本身的业务和集团属性有关。不止阿里腾讯,我们看到百度也延续其AI战略,ESG的关键以技术为抓手,2023年,百度并没有发布ESG报告,但从其官网已经公布的19件进展来看,其ESG主要集中在清理各种有害信息,保护用户隐私,以及通过AI能力赋能碳中、帮助女性 AI科学家发挥技术影响力、基于辅助相关研究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但同样是电商企业,京东与阿里也各有不同。京东今年的整体战略更侧重供应链,ESG策略也更加注重供应来和一线快递人员的福利保障。这一特点无疑是源于自建物流的京东,供应链是其核心能力,同时物流直营也带来的数量庞大的一线员工。

图源:京东ESG官网截图

而作为对比,同样是电商平台的拼多多对ESG却并不怎么上心,拼多多曾在2020年发布过一次ESG报告,但之后并没有新的更新。有意思的是,拼多多的中国官网并没有ESG或社会责任相关的栏目和报告。但在拼多多的英文版官网上,却有独立的“社会责任”一栏,这似乎也体现出,或许该企业对于国内市场的ESG的并不如国外重视。由于国内并没有声音,我们只能参考拼多多在海外版官网提到的相关动作,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涉及农业科研、农业供应链改造,农民技术培训和农业扶贫相关的内容。这和拼多多的企业发展一脉相承,拼多多长期重视农业电商,并将农产品打造成平台的一大特色。但即便如此,拼多多在这一块披露的信息也比较简单,且信息基本都停留在2020年。

图源:拼多多英文版官网截图

与电商平台不同,美团不仅发布了ESG报告,也发布了CSR报告,两份内容互为补充。但与腾讯、阿里从宏观视角较为详细展开自家企业在ESG各方面的工作不同,美团的ESG报告更多侧重在环境部分。在这一块的内容,美团具体到了各个分/子公司,各个业务模块用水用电的数字,可谓事无巨细。但跳出环境这个板块,在社会及企业治理,其中尤其是企业治理相关的内容,则相对粗放,报告只是列举了公司的理念和规章制度,而缺少具体的执行报告和定量的数据分析支持。不过,即便行业不同,美团和京东在业务模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即拥有大量的一线人员,包括京东快递员、美团外卖员等等。当然,如果准确来讲,京东的快递员是直接受雇于京东的,美团的部分外卖员却并不直接受雇于美团,但这不是重点。从美团披露的ESG报告来看,其关于外卖骑手的关怀主要依靠的是对供应商的管理,然后由供应商去完成对骑手福利、工作环境、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落地。所以在ESG报告中,相关策略措施,也更多是条例型的内容。当然,即便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ESG报告的披露上还处在相对早期的水平,但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也已经十分领先了。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2024中国餐饮业社会责任大会发布了《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ESG实践报告》提到,餐饮行业的的ESG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捐款捐物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则是集中在环保材料,再生能源等环境相关。毫无疑问,大量传统实体行业对于ESG的理解,或者实践仍然比较表面。一些企业将ESG作为CSR的一个变种,或者简单将ESG理解为环保和碳中和。所以整体看,中国企业的ESG水平,呈现出极大的两极分化,而中国企业对于ESG的理解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培育。

中国ESG的矛盾和出路

那么,除了简单粗暴的“早期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更具象化地理解当前中国企业ESG的处境呢?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仍然要回到商业的逻辑上来。从ESG的角度来讲,无论是环境、社会、还是治理,本质都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但这个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个悖论。即要实现ESG的长期目标,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成本,比如在环境方面,放弃更有性价比的普通材料,而采用更具有环保性的材料,比如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保证某个业务运行环节资源的重复利用。比如在社会环节,需要企业附带的承担许多不能产生经济“经济效益”的事情,耗费企业资源的同时却没有效益产生。比如在企业治理环节,更公平、公开的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必然让企业的当权者的权利受到制约,但ESG的推动却又依赖于这些企业当权者的推动。整体上,ESG的实施过程多少有点“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味道。即由这一代人的投入,来为下一代创造利益,这种来自时间上的利益错配,才是对人性、对ESG的最大考验。从这些角度来看,但凡是一个正常的管理者,以普遍理性的角度,都很难为ESG买单。我们在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比如在《流浪地球》中,大量人员反对流浪地球计划,就是因为牺牲当代人的利益去拯救未来的人类。而在《三体》中,人类为了对抗三体危机而改变了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方向,最终导致人类进入大低谷时代,在痛苦和反思中,人类悟出了“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的哲理。

图源:《流浪地球2》剧照

这种哲学的思考自然也出现在ESG的落地上。中金公司研究部也曾提到,“ESG建设初期,新增的ESG投入会损害公司的利润,只有到一定的时间或者是评级达到一定的评分,才会产生正向收益。”所以如何去调动企业在当前阶段的积极性,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其实才是ESG实现的最大考验。中国的企业家其实都是非常务实的企业家,比如我们前面提到,许多企业的ESG以捐款为主,我们说这是对ESG理解浅薄的表现。但其实除此之外,它的另一个原因,是捐款是满足社会政策对企业ESG的强制要求最简单便捷的路径。这从ESG的角度而言,显然是企业在政策强制要求下的一种被动敷衍的行为。但虽然我们明确其中的原因,从ESG 的悖论来看,当前阶段也仍然只能依靠一些刚性的政策指标来推动企业来完成ESG的前期投入。比如在环境领域,中国提出的“3050目标”。比如2023年2月,深交所发布新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提出要强化ESG信息披露等多项要求。比如港交所进入2022年之后就开始全面执行新版ESG指引,并对ESG采取强制性的监管。如今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需要按照新版ESG指引披露ESG报告,如不披露就需要解释。

图源:thesafetymag

除此之外,在资本市场上,随着打着ESG旗号的基金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如果想要以更低的成本募资,也必需公布相应的ESG报告。这些因素,都在强制推动着企业将ESG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这种政策和市场因素带来的强制性,能够推动企业走过ESG最艰难的投入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会将ESG的投入看做是一种成本。当走过了成本投入阶段,当ESG的效益得到了体现,后期企业对于ESG的投入就更多会被视为是一种投资。当然,通过政策和市场推动,对于一种理念的实践来讲,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计。真正要让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要让企业在实践ESG的过程中真正有利可图。企业本质上的追求利润的,而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ESG维护的也是企业的长期利益。而这种企业发展的微妙平衡,还需要在实践中更多的去摸索。

结尾

虽然整个2023年,ESG的发展并不顺利。但毫无疑问,走过20年的ESG已经在全球范围成为了一种共识。从普华永道2023年全球投资调查报告来看,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同意ESG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共识还在持续增加。从普华永道的调查数据来看,2023年,全球投资者对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宏观经济波动等原来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的担忧已经开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投资人对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健康风险的担忧在增加。其中,71%的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这环境、社会及治理在企业绩效中的作用会在未来越大;60%的受访者同意或强烈同意他们的公司愿意将投资环境、社会及治理作为竞争优势。

图源:普华永道2023投资者调查报告截图

未来的趋势是确定的,但走向未来的道路却注定坎坷。ESG必须要经历一个博弈的过程,这既是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博弈,也是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是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博弈,也是理论正确与实践正确的博弈。这场博弈不是对错之争,也不是正义与邪恶之战。而是通过大家不断的碰撞,拉扯,争取和妥协,实现一个正确的,可落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我们也期待,在2024或者不远的将来,更好的ESG,更早到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