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学习一本书,关注一件事。
学习的书是《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这是陈山枝团队所著的业界首本星地融合移动通信专著。
为什么要学习这本书?身为科普作者我得紧跟学术进展,浩如烟海的文献看不过来,我的窍门是盯住行业领军人,因为领军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科技走向。
陈山枝老师是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的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就是我国星地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军人。
关注的一件事,就是中国卫星互联网的未来,它会是中国版星链?还是跟星链不同的全新系统?这是个大问题。
我正在学习的这本书,恰好完美地回答了这件事。
这本书是学术专著,外行人看不懂,我尽力做个解读,希望能有所帮助。
首先,以4G、5G为代表的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大获成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而地球上71%的面积都是海洋,地面上也遍布着高山、沙漠和森林,这些地方没有地面基站信号。
而且光纤和基站的抗毁性较弱,遇到地震、洪水就会中断,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地面网络的有效补充,其意义非常重大,是人类社会的确定性发展方向。
卫星通信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窄带星座组网。例如运行在778公里高度的66颗卫星组成的铱星系统,率先实现了天基组网,并在全球建立了12个信关站,实现了通信业务落地,这是个伟大的创举。
第二个阶段是高通量卫星。2000年以后,卫星通信技术有了突破,利用之前相同的带宽可以实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传输速率,通信卫星速率达到Gbps甚至Tbps,每比特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卫星通信的竞争力显著上升。
第三个阶段是宽带巨型星座组网,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星链。
那问题来了,我们正在发展的宽带巨型星座,是不是中国版的星链?
这本书认为不是,中国发展的是超越星链的星地融合移动通信新模式。
目前卫星通信与手机直连,可以分为三个模式。
第一种是“旧卫星新手机”,例如国外的海事通信卫星和国内的天通卫星,它们都有一整套跟地面网络完全不同的技术体制,因此不支持普通手机,用户得购买遵循卫星通信技术体制的特种手机,俗称卫星电话;或者是集成卫星通信功能和地面移动通信功能的新手机,即双模手机。
第二种模式是“新卫星旧手机”,以星链2.0为例,卫星是新的,能够与我们现在的旧手机相连。
简而言之,这些新卫星就相当于把地面基站放到天上,兼容问题由卫星解决,从而保证4G、5G的存量手机就能够与手机直连。
这种模式将难题扔给了卫星侧,听起来对我们老百姓挺友好,但它却有个致命缺陷:卫星成本奇高,通信性能折中;且卫星频率与地面基站相同,在同一地区,卫星信号和基站信号不能同频工作,否则会互相干扰。
第三种模式是“新卫星新手机”,根据的是3GPP的非地面网络模式,新卫星与地面系统分别采用相同的技术体制、不同或相同的频率,新手机能跟天上和地下两个系统兼容工作,不是二选一,而是二合一,即单模手机,系统最优,且成本低。
第三种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
为啥会有兼容和融合两个程度不同的说法?
因为在5G设计之处,根本就没考虑卫星系统,后来3GPP在5G基础上修改和补充完成了非地面网络规范,这才提出了星地通信的兼容规范。简单说,就是让卫星侧做配合,使之与已有的5G系统兼容。
而到了6G时代,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一开始就同时设计,就可以达到更高水准的系统级集成,超越兼容状态,并形成了融合。
听起来很美好,做起来很艰难。仅仅以物理层面为例,如何进行复用、调制、编解码、速率匹配、数据映射、重传合并等操作?这些都是绕不过的技术问题,这本书都进行了学术研讨,并给出了具体技术路线。
如果这种新模式得以实现,我们的同一部新手机就可以实现“随遇接入、无感切换”。
“随遇接入、无感切换”在地面网络中已经实现了,例如手机出国后也可以上网,你可能不知道是哪家运营商在提供服务,反正遇到最近的基站就自动接入了,也感受不到切换过程。
与卫星系统的“随遇接入、无感切换”,就是你在码头上网时,由地面基站支持,登船后出海,就自动切换到卫星来提供网络接入,你一直能上网,但感觉不到由地面网络到卫星系统的切换。
这就实现了个人通信的5W梦想,即无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任何手段交流任何内容。
按照陈山枝团队的设想,未来公众通信从上到下分为4个层次。
第一是高轨卫星,第二是低轨卫星,第三是临近空间层,指的是大气层中的飞艇、气球和无人机,第四是地面网络,并将四层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成为服务人类的融合性网络。
建立一个类似星链的独立卫星网络并不难,无非是工作量的问题。而陈山枝团队提出的“四网合一”,则是异构网络融合的天字第一号难度。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的宏伟设想只是个愿景吗?并不只是愿景,而是正在稳步进展中的中国卫星发展方向。
陈山枝团队于2018年提出了5G的低轨卫星体制建议,即“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并于2022年9月完成了面向MIT-2020的卫星天线空口愿景和需求,形成了技术规范M.2514。
在ITU-T牵头4个标准立项,已完成2项。在3GPP牵头了12个非地面网络立项,并且担任了Release 19 NTN 的无线接入联合报告人。
这部业界首部星地融合移动通信专著,由邬贺铨院士和尹浩院士作序,证明了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中国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的技术路线已经浮现出来了。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有疑问“我一个普通老百姓,为什么要了解这么专业的知识?”
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是一种未来生活方式,所有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中国的电信科技已经超越欧美并引领世界,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正在无人区努力探索,为人类寻找未来之路,让我们一起期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