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传导这个概念是炒作吗?和骨传导有啥区别?开放式气传导耳机会是以后的方向吗?

气传导这个概念是炒作吗?和骨传导有啥区别?开放式气传导耳机会是以后的方向吗?
2022年11月11日 19:36 什么值得买

作者:小虎哥来了

先说说气传导、骨传导、开放式这三个概念。

开放式佩戴啥意思?就是耳机不进入耳道,一点也不,蹭都不蹭蹭。另外得排除头戴式耳机。

气传导,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传统的入耳、半入耳、头戴式耳机都是气传导。喇叭发出的声音经过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进而到达内耳接受振动信号的淋巴液里的听毛细胞。

骨传导,耳机是通过振子发声,贴在颅骨上,振子的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颅骨传递到内耳骨迷路,再到听毛细胞,和咱的听觉中枢。

气传导耳机按佩戴形式可以分为:

  • 入耳式、半入耳式,这两种耳机都要进入耳道。

  • 头戴式,耳机的耳罩把耳朵罩住。

  • 开放式,耳机不进入耳道,挂在耳朵边上。

开放式佩戴的气传导耳机也有三种形态:

  • 耳挂式,类似powerbeats pro但不入耳

  • 耳夹式,参考sony的ambie

  • 骨传导造型,可以说叫做脑后耳挂式,或者颈挂+耳挂式,只是形态像骨传导,但并不是骨传导耳机,比如JBL的nearbuds。

以上123的代表(下图从左到右)

开放式佩戴的气传导耳机也是本文的重点,下面再说,先说大家熟悉的骨传导。

骨传导耳机,都是开放式佩戴,就形态来说有2种:

  • 常规的骨传导造型,即脑后耳挂式,也是骨传导耳机最多的形态。

  • 耳夹式,比如earsopen骨聆的SS900,这种目前比较少。

骨传导耳机有哪些优缺点?

骨传导都是开放式佩戴的,最大优点是佩戴体验,展开来说大概有:

  • 耳机压迫不耳道,戴着更舒服,对耳道敏感的朋友更友好。

  • 耳机不堵耳朵,出汗不难受,也没有听诊器效应。

  • 戴着耳机也能听到周围的环境声音,运动更安全,交流更方便。

  • 耳机没进入耳道,风声和耳机摩擦的风噪就听不到了。(虽然能听到风声,但我觉得比风噪要舒服,没有风噪呼呼地那么烈)

缺点也很明显,主要集中在:音质不咋样,漏音、以及振动带来的酸麻感

先说音质,因为是开放式,振子发出的声波是四面八方传播的,低频有更多泄漏。其次,声波经过颅骨这种固态组织的传播,有更多的能量损失了,所以咱听到的声音往往更加单薄。

其次是漏音,振子振动带动外壳振动,产生的声波是球面传播,没有方向性,旁边的人如果离得近很容易听到漏音。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二:一是把振子悬起来,减少振子带动外壳的振动,声源上减少。其次,通过主动降噪技术把漏出来的声音中和掉,从传播路径上解决。

最后说酸麻感,振子带动外壳振动,外壳贴着颅骨,时间久了可不振得头疼嘛?

骨传导耳机主打运动场景,目前市面上的骨传导品牌五花八门,以韶音为首,作为骨传导起家和垂直品牌,比较专一。其他的比如南卡、山水、MOJO、园世、SANAG等主打性价比的品牌,体验参差不齐,慎入。

韶音家的最新款应该是openrun pro了,旗舰款还不错,适合爱运动的朋友。

首先耳机的包装、做工和质感都挺好,档次ok,采用了亲肤硅胶耳挂和钛合金后挂,很轻,柔韧性好,戴着很舒服,基本没啥感觉吧。

耳机内置了高通QCC3024芯片,蓝牙5.1,IP55防水等级,日常雨汗都没问题,续航时间10h,跑马拉松也够用了。通话方面,采用了双硅降噪麦克风、搭配CVC算法,收音和降噪效果不错,咱户外打电话清晰顺畅,不费劲。

声音方面,采用全新Shokz TurboPitch低频增强技术,耳机前面还有个低频的声孔,音质相对其他骨传导要饱满得多,目前第一梯队。漏音的控制也不错,采用了振子悬浮+主动降噪技术,从声源和传播路径上来降低泄漏的噪音,没啥感觉。

还有南卡的耳机最近也新品频出,他们家的runner系列骨传导耳机最大的特点是IPX8防水,可以游泳佩戴。另外就是内置了16G的存储空间,可以当个MP3独立使用,用起来更加方便。 

骨传导耳机都是开放式佩戴,气传导耳机绝大多数不是开放式佩戴,只是少数的气传导耳机做成了开放式的造型,也就是我后面要重点说的

开放式(佩戴的)气传导耳机

开放式气传导耳机,和传统耳机的发声原理一样,只是耳机不进入耳道了,挂在或悬在耳道前面,喇叭发出的声音送入外耳道。

这种耳机的设计初衷大概是想在不错的音质和舒适的佩戴体验间找个平衡,主打在意佩戴体验,也想要一点音质的朋友,还有就是运动场景,或者耳道敏感的用户群体。

既然是开放式,优点主要就是佩戴体验了,和骨传导耳机的一样,这里就不重复了。

缺点和骨传导也有部分类似,在于漏音,以及一般的音质。

不过,这种气传导的音质还是要比骨传导要好,虽然比不上传统的入耳式耳机。但毕竟是气传导的,声音听起来要比骨传导更加熟悉、自然。声波经过耳道空气传导,比经过颅骨的损失要少得多(可以想象咱关门之后,声音就降低了)。

另外一点,由于不入耳,所以耳机的动圈可以尽量做大,来弥补损失的低频,一般尺寸都在10mm以上,声音相对更饱满。

最后,有些高端耳机声音的聚合会做得比较好,指向性投送,来减少音质的损失和漏音,听感上可以做到和一些半入耳的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开放式的气传导耳机,是大家调侃的小声外放吗?(试想在耳朵旁挂两个小音箱,小声外放)

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咱们把半入耳式耳机拿在手里,贴近耳道,但不进入耳道,感受下音质。再戴上开放式的气传导耳机,两者对比下,如果差不多,那后者就不行。

气传导音质好坏,关键在于动圈的尺寸,以及声音的聚合,聚合好不仅音质好,漏音也小。比如下面这款JBL nearbuds,最吸引我的是它的音质体验。

这款耳机内置了16mm的定制赛道扬声器,加上JBL经典的低频增强音效,采用指向投送技术将声音送入耳道,听感上和骨传导不是一个级别,明显更饱满了,也更自然,声音的氛围感更好了,听起来更舒服。

漏音也控制得不错,日常用基本无感,没有振子的振动,久戴也不会像骨传导那样人都麻了。还支持双设备连接,IPX4级防水,10h续航,以及夜跑警示灯,这个就属于加分项了。 

至于骨传导和开放式的气传导如何选择?

个人建议,首先,咱爱运动,或者耳道敏感的话才考虑开放式的耳机。其次,如果在意音质,优先选择空气传导的。如果对防水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游泳IPX8,再考虑骨传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