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制大牌也翻车 Ticktype EVO 80上手尴尬体验

客制大牌也翻车 Ticktype EVO 80上手尴尬体验
2024年09月14日 23:11 什么值得买

作者:cloudliu

客制化键盘不少人叫氪智化,但我觉得玩进来还是可以理解的,典型的一分货一分钱,贵的东西无论是设计还是工艺都更好,但也是两分货一毛钱,提升的成本和收获不成比例。

其实玩客制化键盘的属性和老婆买包,或者玩骑行差不多,合适有点钱有点闲的,需要花钱给自己找点爱好,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显摆的社交属性。

比如owlab的Vento 80是今年口碑最好的客制化键盘,开团价3499,贵么?当然贵,只不过现在咸鱼流通价早被炒到6K+。买3500的键盘都不符合我的消费价值观,就更不用说咸鱼溢价的6000了。

而现在Owlab旗下QK和Neo工作室联合做了个Ticktype的量产品牌,推出了个799价位的EVO 80,有点有违祖训的感觉。但无论是Owlab还是QK/NEO,都有十分丰富的客制化键盘设计和生产经验,可以说是系出名门。让我觉得买EVO 80一定很稳,不会翻车。

EVO 80具体的产品规格可以参看上图。本文就是EVO 80的评测,同时针对键圈的朋友和不太了解的新玩家,因此本文也会有点科普内容。

我大概在21年开始关注客制化,最早开始接触的是准客制化的AC081,后来也用过一段ROG夜魔,但我不喜欢75配列,所以EVO 80还是我第一把准客制化键盘。不过我有个同事做过键圈up也做代组,所以我实际接触的贵物客制化产品并不少。

我在8月29日首发抢了一把阳极银版,阳极比喷涂贵20,用完红包到手812。当时还让我两个朋友帮忙抢,结果3个都抢到了,明显比之前Wob的crush 80更好抢。这篇简单测试的EVO 80键盘是我自费购买,并不包含任何商业推广内容。当然没收钱,照片我就用手机在我书桌随便拍拍,专业美图没钱不拍。

EVO 80不是完全的87配列,对于F功能区做了一些压缩,在F12后面加上了一颗F13,我自己在VIA驱动里设置shift+win+Print Screen进行HDR截图。表面材质处理阳极很丝滑,但又不失金属质感,我之前也用过以下几千的贵物,这个阳极水平和高端货基本没差距。

在编辑区下面有个亮面的金属装饰条作为点缀。其实这设计有点类似Haven 80,但没Haven 80好看,当然价格在那,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什么品牌理念什么的,和消费者没啥关系,现在的设计不说好看至少也不丑。但这点设计还是很有必要,如果不加这点点缀,87配列正面是很难做出识别度的。

EVO 80 PCB标配下灯位的RGB,从任何角度看一点都没漏轴的问题。

我这套是FR4定位板+浅浅蓝轴,声音整体是偏脆倾向,对于我来说是足够满意的,这方面估计我玩的还是太少,不够敏锐和玄学,轴我会暂时先用着,后面我再折腾。大键方面我很满意,稳定性很好,也没杂音,如果一个套件让我自己装我肯定装不出来,其实带组最大的意义就应该是大键卫星轴调教,一般新手很难自己搞的满意。

侧面边缘处理是那种边角不正面尖锐偏圆滑的类型,并且前高才18mm,不用手托也没啥问题。

背后的腰线TickTyee也费了心思,由深到浅消失到两端边缘。并且USB开口和上沿有足够距离,对于大头的航插线也有不错的兼容性。

侧面下部有个内凹的弧面方便手拿和揭开上盖,这个精度的弧面应该需要不少CNC工时,天地盖边缘贴合也很紧密。

但底部这个喷涂青色对于我来说太骚(还好日常看不见),另外底部配重是铝不是不锈钢,重量就1.8x KG,相比QK80/Neo 80这些正经客制化2.3KG还是偏轻,当然如果你第一次接触客制化,这个键盘相比那些塑料拖鞋和量产便宜铝皮皮还是分量十足。配重下放还有个阳刻的EVO Logo,这个LOGO中线是突起的,所以两端和底面并不是一个平面。其实我希望能够有不锈钢甚至黄铜配重选配,但这样就可以量产标品简化SKU背道而驰,而且这个配重是两块又有复杂的弧面,估计第三方也不会有人做。

开始翻车……

碰珠快拆部分经过NEO 80的迭代,松紧可以说恰到好处,拿起键盘的时候不用担心脱落,拆解的时候也一点不费事,十分合适喜欢折腾的朋友。

在方向键的上部有个凹槽可以用来放无线接收器,虽然顶盖拆装方便,但这个收纳位置给人感觉还是不太聪明。另外我也检查了下内部,没发现任何刀痕或者瑕疵,和外部一样完美。

下面再进入比较重要的结构部分,请新同学注意力集中。

现在新一代键盘相比老的键盘在手感上变化最大的根本原因是Gasket结构,传统的结构轴体是固定在钢板上,手打字就直接是打铁板。而现在Gasket是将定位板固定在一个柔性结构上,在按下的时候定位板和PCB有一定的下层形变空间,这样手感就比较Q弹。

现在大部分客制化键盘(也包括不少国内品牌的量产)都是使用硅胶颗粒来做形变的支撑结构,但这种结构形变空间比较小,厂商往往会使用比较软的材质来做定位板,再加上开槽来增加形变空间。

但这样做手感一致性比较差,会导致中间部分下层比边缘更大。所以Owlab就做了个Leaf Spring的铍铜结构来进行形变,这样有更大的下沉空间,并且定位板也可以使用比较硬的材质,这样按键是整体下沉,手感的一致性更好。

之前的铍铜都是单方向,而EVO 80是双桥结构,定位板上有个胶套可以降低碰撞下压产生的杂音。不过EVO 80的双桥结构,相比Vento 80的铍铜力矩更短,这样弹性空间较小手感更硬。

但细心的朋友发现上面定位板的胶套和下面铍铜其实并没有紧密接触,实际PCB基本是靠底棉支撑的,这个时候就有KOL叫起“结构失效”来。

主要问题是EVO 80前高只有18mm,为了压缩前高,在底部边缘处有一折线,将底棉挤高进一步抬起定位板,这样使得Leaf Spring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这样就“结构失效”了。

具体表象是,上面几排声音其实很不错,但最下一排底部空间不够,会有明显的触底感,声音也很硬。

PCB下面有两层底棉,去掉一层会略微改善。

Ticktype发出了公告官方认证翻车,铍铜的抬起高度不够,后面会补发优化包,应该会把铍铜抬高,下边缘底棉改薄,然后把定位板的橡胶套改厚。这样就可以抬高PCB的高度。

但我对于这个解决方案并不乐观,觉得应该不能解决最下一排触底的问题,除非能够整体修改底部改平,但这样改就等于把键盘重做一半,这对于Ticktype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现在的底部前沿的弯折设计高情商的说法是为了降低前高,低情商的说法就省料,上面EVO 80同Crush 80 Reboot的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EVO 80消薄太多,1.8x KG VS 2.3 KG的差别。

控制和驱动方面直接是QMK+VIA,直接用浏览器打开usevia.app加载json配置文件就可以,虽然VIA本身键盘控制功能还算强大,但从交互上是完全Geek思维开源的产物,官方甚至还没中文支持,虽然通过浏览器扩展虽然有第三方汉化,但汉化程度不高,并且必须在有线模式才能识别设置,交互体验方面比较差,远不如OW/QK的驱动友好。

总结 一分钱一分货

总体来说,Ticktype为了省料,将底板做了个折角,使得EVO 80最下一排没有足够的下潜空间,有触底的梆硬感,产品的设计缺陷十分明显,而铍铜的抬起高度不够仅仅只是次要问题,后面补发优化包我觉得也很难改善。

另外我也提一下EVO 80的主要竞品Wob的Crush 80 Reboot,这个也是之前翻车的重启产品,但除开第一版右侧下限的问题之外,之前的主要问题也没解决:首先是底壳高度不够,露轴很明显,去掉底棉也只能改善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是PCB为了支持几乎没人用的多佩列功能开孔过多,导致PCB漏音,Wob第二版也没重开PCB,仅仅是通过“高科技胶布”封住多余开口。

所以客制化键盘就是典型的一分货一分钱,这次EVO 80是我玩的第一个准客制化,虽然我并不满意,我也不推荐,但也还是成功把我骗入了客制化的坑,我的确需要一个需要花点钱的小爱好。

即使EVO 80底部做平,铍铜不翻车,但其力臂短,弹性形变空间肯定还是不如Vento 80/QK80 MK2这样的单桥。但遗憾的是我上EVO 80的车,错过了QK80 MK2的船(其实我也不怎么喜欢方向键上面的屏幕),那只能希望NEO能够尽快出NEO 80 MK2了。

后记

稍后我也折腾给EVO 80换了一套浅笑的野兽键帽,球帽对于手指有比较强的包裹感,我还更跟喜欢(正版MG价格我下不了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