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自动化和工人下岗失业之间有什么关系?

工厂自动化和工人下岗失业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4年04月16日 15:4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工厂自动化成为现实,人们不禁感到担忧:下一个失业的人会是我吗?

一、技术可以代替劳动力吗?

莫里茨·奥滕立德的《数字工厂》通过全球资本主义数字化转型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认为,首先,当今世界仍旧是一个劳动的世界。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还会继续把醒着的大量时间用于工作。从各个方面来看,工作仍旧是构成社会、形成社会阶层的重要因素。尽管数字驱动自动化方面取得了进展,也存在各种猜测,但这一事实似乎不太可能改变。传统工厂和今天的数字工厂都与自动化过程有着模糊的复杂关系。就如工厂历史学家卡斯腾·乌尔所说,“从工业化开始,工厂的历史就与自动化的愿望联系在一起。这个愿望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座无人工厂。”

其次,数字技术是新的自动化核心。有关自动化的话题每一次出现小范围的热议,都与自动化取代工作岗位、让工人变得多余的讨论有关。但每一波自动化浪潮过后,都会有比以往更多的人进入雇佣劳动领域。虽说数字技术可以使许多任务自动化,但同时也会产生需要人力的新任务和新问题。而更值得讨论的是,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是一个技术发展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经济计算的问题,因此始终存在于与人类劳动力的价格竞争中。

再次,数字技术的影响和力量以及人力的持续性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都是显而易见的。自动化的局限性以及自动化背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各种数字工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算法背后的劳动力需求值得关注,表面呈现为自动化的流程或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背后,都有人类工人在训练软件、评估其工作、解决困难问题,或者实际上只有人类在劳动,只不过完全被算法应用程序所掩盖。

因此,作者认为,从长远来看,技术可以代替劳动力的事实会被视为一种威胁,尤其是对那些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条件最不稳定、工资最低的人来说。

二、​作为空间场所的数字工厂

作者在书中论述了数字资本主义中的劳动力转型,集中论证了数字技术的影响。特别是对某些工厂而言,数字技术造就的劳动关系会具备人们以为只有传统工厂才有的特征。这些劳动场所为我们打开了观察数字时代劳动力和资本主义转型的特殊视角,由此,作者认为,数字资本主义不是工厂的终结,而是其迸发、倍增、空间重构和技术转变。工厂本质上是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与活劳动力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既可以被理解为劳动的实际场所,也可以被抽象地看作跨时空的劳动、机械和基础设施的组织架构。利用数字技术对这个过程进行重构是本书关注的焦点,通过探索数字技术如何改变劳动的组织、构成和空间分布来强调数字工厂。

三、数字技术允许泰勒主义的经典显现

作者引入“数字泰勒主义”概念,提出数字技术允许泰勒主义的经典元素再现,描述各种形式与组合的软、硬件作为一个整体,如何通过(半)自动化管理、合作和控制,让标准化、分解化、量化和劳动检测的新模式成为可能。

“我在这里提及泰勒主义,并不是要论证泰勒主义的简单重生,而是试图强调数字技术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允许泰勒主义的经典元素重新显现。算法管理以及对劳动过程的控制让传统工厂以外的资本得以通过新的形式吸纳劳动力。”

“我们不再关注一小批工人是如何操控机器运行的,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以算法组织大量人力劳动为特征的工作领域。”

因此也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不再推断数字驱动下的自动化将如何取代活劳动力,而是揭示了活劳动力在当今世界中被重新分配、全新划分、成倍增加和取代替换的复杂方式。

四、数字工厂的现代意义

“将数字工厂理解为一个空间概念,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对空间进行重构......数字基础设施正在深刻地重塑生活中几乎所有领域的生产空间和劳动力地理分布。”

作者通过数字化物流对全球价值链日益增加的重要性;网络游戏不仅是数字劳动的重要场所,还牵涉特定的经济地理,产生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劳动流动形式;数字平台在零工经济中的重要性等三个研究案例说明数字工厂在当今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某种特定形式的数字站点和数字化劳动场所,也是当代政治经济的焦点。相似的合同安排、计件工资的反常重现、依据相似参数运行的劳动管理软件,以及与数字经济、劳动立法活数据中心等有关的空间和基础设施问题使得作者得以描绘数字资本主义中的劳动力转型趋势。

作者最终认为,尽管数字工厂存在灵活多变的形式、工人身处世界各地,但数字工厂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能将这些工人同步到由算法组织起来的生产制度中,数字工厂在劳动的组织、分配、分工、控制和在生产方式方面仍拥有共同的特性。除此之外,劳动制度作为数字资本主义在重组社会分工、地理分布、阶层斗争的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展现出来的轮廓也愈发明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