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精神内核可追溯至人类文明曙光期的母神崇拜。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伊什塔尔神庙、古希腊的瑞亚祭坛、古罗马的玛格那玛特庆典中,原始先民通过祭祀仪式将对生殖力的敬畏升华为对母性神格的崇拜。这种集体无意识中的“大地母亲”原型,构成了后世母亲节最深层的精神密码。中国上古时期的“女娲造人”神话与“孟母三迁”的教子典故,同样彰显着东方文明对母性力量的独特诠释。
为客观反映当前消费者状况及消费需求,艾媒智库(data.iimedia.cn)联合草莓派消费者行为调查与计算分析系统(survey.iimedia.cn),开展主题为“中国消费者母亲节礼物消费行为调研数据”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以更好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母亲节消费群体、消费意愿和市场趋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2025年中国消费者今年母亲节对母亲表达爱的方式中,58.85%的消费者会选择给母亲送礼物,39.58%的消费者会选择陪母亲聊聊天、散散步,38.72%的消费者会选择给母亲打电话/视频,34.38%的消费者会选择为母亲做顿饭,32.64%的消费者会选择对母亲说 “我爱您”。
子女更倾向通过“可见的消费行为”传递爱意,物质表达仍占主流,但情感互动需求凸显。
礼物与算法,消费社会的情感经济学
母亲节已成长为全球零售业的重要引擎,这个单日节日的商业价值堪比情人节与圣诞节。从花卉产业的冷链革命到珠宝品牌的定制营销,从美妆行业的“冻龄”概念到健康产业的“孝心经济”,每个细分领域都在重构“母爱”的物化表达。电商平台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妈妈可能喜欢的礼物”,内容分享平台开始推送“deepseek推荐的母亲节礼物清单”,再到直播间里“给妈妈最好的”成为最具煽动性的销售话术,这种将情感量化为消费数据的商业逻辑,正在重塑节日的本质内涵。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四成消费者通过观察母亲日常抱怨(如“腰不好”“手机不好用”)捕捉需求,超四成会通过查看其电商平台购物车/收藏夹进行需求预判;直接沟通(43.92%)与观察他人礼物评价(35.07%)成为补充性洞察方式,而仅三成消费者会主动询问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获取信息。这一数据揭示出子女更倾向通过“行为痕迹”而非直接对话来理解母亲需求,侧面反映代际沟通中“隐性表达”与“显性需求”间的错位。

价值≠价格,衡量心意的不止是物质
关于 “礼物价格越高,越能代表心意” 这一观点,消费者展现出多元态度。近四成(38.37%)消费者将价格与重视程度直接挂钩,坚信高价礼物更能传递心意;同样接近四成(37.84%)的消费者强调情感价值,认为礼物承载的心意才是关键,价格并非决定因素。此外,超两成(21.01%)消费者采取折中立场,主张在合理预算内挑选礼物更显理性。值得注意的是,仅 2.78% 的消费者对礼物价格持淡漠态度,将购买礼物视为例行形式,并不看重其背后的价值意义。

消费者母亲节礼物支出预算呈现出阶梯式分布特征。数据显示,超一成消费者(11.63%)将预算严格控制在100元以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实用好物;近两成(19.27%)消费者计划花费101-300元,以中等价位礼物表达心意;30.03% 的消费者将预算锁定在301-500元区间,兼顾品质与情感投入;另有 26.56% 的消费者愿意支出501-1000元,选购更精致的礼品;预算超过千元的消费者占比12.51%,这部分人群往往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礼物选择,预算较高。

在送礼方面,41.32% 的消费者倾向于采用自制礼物与购买成品相结合的方式,以表达对母亲的心意;32.12% 的消费者选择直接购买现成礼物;14.93% 的消费者热衷于亲手制作手写信、手工品等饱含心意的礼物;另有 6.25% 的消费者选择以陪伴代替礼物,享受温馨时光;剩余 5.38% 的消费者则表示将根据自身时间和精力状况灵活决定。

送礼送不到心坎?代际消费观的货币化困境
Z世代追捧的“赛博孝心”与银发群体坚守的“实用主义”,在母亲节消费场域激烈碰撞。年轻人在小红书比较“轻奢礼物榜单”,用智能手环监测母亲心率,却读不懂长辈收到进口保健品时的欲言又止;长辈们小心擦拭子女重金购置的扫地机器人,转身继续用旧抹布擦拭窗台。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母亲节TOP5礼物类型依次为:服装/配饰、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鲜花、实用家居用品。

这些礼物能在多数场景下满足送礼需求,但这份普适性背后,却未必能精准叩开每位母亲的心意之门。
调研数据显示,近半数的消费者对母亲的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够清晰列举出舞蹈、阅读、烹饪等具体喜好。但对母亲喜好不甚了解的消费者,开始为送礼感到焦虑:18.58%的消费者怀揣深度焦虑,需通过反复沟通确认细节,以确保礼物精准契合母亲需求;过半人群秉持谨慎态度,通过日常观察捕捉母亲喜好,力求降低 “踩雷” 风险;亦有乐观的消费者,以随性洒脱的姿态面对礼物选择。

爱在日常才不寻常,感恩母亲不应只在母亲节
在传统认知里,母亲承担着维系家庭情感纽带的重要角色,全家一起庆祝能让母亲感受到全方位的关爱,强化家庭凝聚力。在2025 年中国消费者对其他家庭成员参与母亲节庆祝的态度调查显示,超半数的消费者认为父亲及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更具意义,能让节日氛围更加浓厚。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半数消费者未来三年的母亲节计划尝试个性化体验,如定制旅行、特色课程等;50.69% 的消费者希望通过组织更多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增强节日仪式感;28.82% 的消费者倾向于减少物质消费,将增加陪伴作为节日重点。此外,仍有 27.78% 的消费者选择维持现有庆祝模式,而 19.27% 的消费者认为日常关爱更重要,未来会适度减少节日庆祝活动。

母亲节的全家庆祝仪式,实则是对消失的日常仪式的补偿。当节日的鲜花与祝福在朋友圈刷屏,热闹背后折射出的,恰是日常关怀的匮乏。我们精心筹备的聚餐、礼物和陪伴,某种程度上是在弥补 364 天里疏于表达的遗憾。然而,真正的爱意无需被节日限定 —— 清晨为母亲留一盏温好的牛奶,下班回家顺手捎上她爱吃的点心,耐心倾听她琐碎的日常分享,这些浸润在时光里的点滴,才是最珍贵的心意。爱在日常才不寻常,感恩母亲不应只在母亲节,唯有将敬意与关怀融入每一个晨昏,让温暖的仪式感成为生活常态,才能让母亲感受到细水长流的爱,而非在节日喧嚣后重归情感的空白。
作为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始终以“用数据让所有决策都有依据”为使命,艾媒咨询聚焦新技术、新消费及新业态,通过“大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双引擎,以商业趋势、消费洞察、市场地位研究为核心,服务客户的整个成长周期。基于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6B010110001) ,艾媒建立了面向全球的宏观数据、商业趋势、市场进入、竞争情报、商情舆情、消费行为、销售数据及营销效果等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大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累计成功为超过3800家政企机构提供常年大数据咨询服务。
【定制调研】——精准触达市场的决策利器
草莓派问卷平台是艾媒咨询旗下自主开发的在线调研平台,面向千万级样本用户,支持设置丰富问卷模板,多终端+多渠道问卷分发,自动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强大,四大属性分类,80+细分维度筛选目标人群,多重AI质量控制,确保样本有效、答卷有效,多种调研结果交付形式,一站式全案研究服务流程,成为覆盖食品、餐饮、宠物、美妆、汽车、家政、家装、鞋服、文旅、教育、家电、医疗、游戏、媒体、金融、零售、电商、AI、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用户的信赖之选。
出品机构:艾媒咨询
作者:艾媒数据组
排版:乔茉莉
审核:陈术娃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