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300亿,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

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300亿,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
2021年01月25日 16:00 艾媒咨询

  临期食品,因为还没过期可以销售食用,而消费者又可以低价“捡漏”,所以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对此,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围绕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发展背景、驱动力、行业模式、典型平台、用户行为、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解读。

2020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发展前景乐观

  随着越来越多临期食品的出现,临期食品的市场价值也逐渐被发掘。从最初通过小规模的店铺进行临期食品的折扣销售,到线下直营店的出现,再到临期食品被放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行业的受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而临期食品的市场的发展也将走向规范化、规模化。

  据统计,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从供给侧来看,每年都将有大量的产品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是显而易见的。

  从消费端来看,中国相当一部分人群对商品价格仍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以“低价、去品牌化、物美价廉、基本功能”为特征的消费降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所以202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驱动力是低价购买到需要的商品,性价比较高。

  中国临期食品商业模式的基础主要是消费者对低价食品的需求与商家回笼资金的需求,两者在社会环境的催化下形成了临期食品这一商业模式。临期食品本身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在低价获取货源之后,于保质期结束之前把商品卖出,销售额与进货额之间的差价即为利润,但经历了市场扩张期之后,行业竞争渐趋激烈化。目前临期食品的销售模式依然是食品流通市场自我调节而产生的结果,市场监管措施有限。

 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更倾向于在大型商超购买临期食品

  目前,主要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苏宁易购,有不少以“临期”为关键字的食品在售,而且不乏知名品牌产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以关键词“临期”搜索,淘宝平台的相关食品总数为40615件,京东为8786件,苏宁易购为2433件。其中,2020年12月淘宝平台销量最高的临期食品为超佰味蛋黄酥,从销量前五的临期食品可以看出,消费者更偏好购买临期的包装零食。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35岁的占比47.8%,大部分消费者主要是由于冲动消费的原因而购买了临期食品。从购买渠道来看,202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三大渠道是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和社区生鲜连锁店,除此之外,线上和线下的临期食品垂直售卖平台也是消费者选择的对象。

  显然,目前消费者选择购买临期食品的渠道较为分散,通常是在购物过程中偶尔遇到就会购买,目前养成定期囤临期食品的习惯的消费者相对较少。但总体来说,消费者更偏向于在正规渠道购买临期食品,原因在于这些渠道的供货源比较固定,因此商品质量也更有保障。

消费者认可度依然不足,新技术加入赋能临期食品行业

  由于临期食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在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剩余品”,因此会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临期食品是过期食品、低质量产品的印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有超过60%的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带有一定的负面印象,超过50%的消费者购买频率少于每月一次。并且,依然有超过4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在未来依然不会购买临期食品。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临期食品虽然被定义为临近保质期限,但实际上按照相关定义,临期食品与保质期限之间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属于性价比较高的选择。目前中国临期食品行业的消费者认可度依然不足,未来行业需要更多举措以扭转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标签在欧美已被广泛应用于烘焙、低温乳制品、肉制品、生鲜果蔬等品类中,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反映出食品的新鲜度与食用的安全度。随着新技术加入赋能临期食品行业,可以预计在未来临期食品将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此外,从行业发展来看,线下的进口食品折扣店是目前临期食品行业销售的其中一大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进口食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因此溢价较为明显,当其被作为临期食品出售时,能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其次,目前国内对于进口食品并没有区域配货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临期进口食品的货源渠道;再者,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都更青睐于进口食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但出于消费承受力有限的原因,只能通过购买临期食品的方式来品尝,这也促使了线下进口食品折扣店的发展。

以上部分数据、内容来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点击下载完整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