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福音:从此吃鱼再也不用挑刺?

懒人福音:从此吃鱼再也不用挑刺?
2022年06月24日 12:00 果壳

“无鱼不成鲜”,鱼类一直以来都是吃货们的美味追求,但一想到还要挑鱼刺、吐鱼刺,就立马被劝退了。另外,被鱼刺卡喉咙送医院的情况也有很多。“美味虽好,但鱼刺能不能减少?”

前段时间,华中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的基因,吃鱼不挑刺有望实现。

华中农业大学鱼刺调控基因研究 | weibo

  怎么“拔掉”小鱼刺?

鱼刺学名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s, IBs),仅存在于低等真骨鱼类中,由肌膈间的肌腱骨化而来。这种骨化方式称为膜内骨化或结缔组织性骨化,又称纤维性骨化或膜性硬骨骨化,是成骨细胞在骨质中发生钙质沉着生成骨组织的两种方式之一。

鱼刺 | 网易

为了“拔掉”鱼刺,科研人员第一步是针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肌间骨(鱼刺)进行了高质量的总RNA提取,他们共分析、筛选出大约50个鱼刺相关基因并展开下一步研究。同时,他们改进了相关的RNA提取方法,申请了鱼刺研究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挑取团头鲂肌间骨 | 华中农业大学

第二步则是依次对这50个基因分别进行基因编辑和验证:他们选择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实验对象,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依次敲除第一步筛选出来的基因,观察敲除后斑马鱼的整体生长情况和鱼刺的生长情况。

模式生物斑马鱼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最终在2019年底他们观察到几百条无刺鱼的表型非常稳定,理论上找到了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后又经过几代繁育验证,结果表明它们的后代也都是无刺鱼

科研人员还分别在团头鲂、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银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上进行了基因敲除试验,最终确定scxa基因就是主效基因,是一个所有有刺鱼类都含有的共通基因。从原理上说,只要敲除了scxa基因,就可以经过纯化繁殖得到性状稳定的纯合无刺鱼。

 为啥鱼类要长刺?

较为普遍的说法是鱼刺可以支撑鱼类两侧的大块肌肉,帮助鱼类游动。鱼刺的存在还传导着肌肉的力量,在自然界中有些游动速度飞快的鱼类可能依靠发达的肌肉进行游动,所以肉质相对紧实,肌间骨的数量就相对较少;反之有些游动速度偏慢的鱼类,它们肌间骨就相对较多。(总结:一般来说,游得快的鱼,刺少,游得慢的鱼,刺多。)

鱼界游泳天花板:旗鱼 | bilibili

鱼刺会把鱼给“刺痛”吗?

刚刚我们有学习到“鱼刺是由肌膈间的肌腱骨化”,其实鱼刺的周围有一些结缔组织,把鱼刺尖端包裹了起来。这些结缔组织是有弹性且强韧的,可以有效地防止鱼在游动过程中被自己刺伤。所以我们不用太担心“鱼刺刺鱼”这种事情发生。当然,如果是从外部施加过大的压力,鱼还是会被鱼骨刺伤,那就是一种“外伤”。

  有天然好吃又没小鱼刺的鱼吗?

注意观察平时我们吃的鱼,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小鱼刺。现生鱼类中绝大多数为辐鳍鱼,辐鳍鱼类中除软骨硬鳞鱼类(如鲟、鳇)及全骨鱼类(如雀鳝、弓鳍鱼)外均为真骨鱼类。三叠纪时期出现的真骨鱼类堪称脊椎动物中最为繁盛的类群,而鱼刺,也就是肌间骨常存在于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低等真骨鱼

“那有没有天生就很优秀的鱼?”

“有啊!高等真骨鱼类。”

“说人话!”

鲈鱼、罗非鱼、石斑鱼、三文鱼、鳕鱼、金枪鱼。它们不仅刺少,肉质也紧实鲜嫩。”

三文鱼寿司 | pixabay

被鱼刺卡住了可咋整?

如果在进食美味的同时一不小心被鱼刺卡喉咙了,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冷静!如果是张大口能够看到的较小鱼刺,我们可以用镊子取出。如果是较大的鱼刺,作吞咽动作时会产生疼痛,且喉咙的入口及周围均看不到鱼刺,就应及时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图 | 见水印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能听信偏方——喝醋或者喝可乐,这是不可取的方法;更不能囫囵吞咽大块食物,因为这样不仅不能取出鱼刺,反而会使鱼刺刺得更深,继而产生不可预估的后果,最有效的方法一定是去医院,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啥时候能吃上不用挑鱼刺的鱼?

既然现在已经有科学家找到了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从原理上说,只需要把基因编辑技术运用到商品化鱼种身上,得到性状稳定的纯合无刺鱼就行了。

目前,华中农业科技大学高泽霞教授团队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获得了几种我国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的杂合少刺个体,对这些杂合个体进行筛选繁育,其子二代个体中将会产生遗传性状稳定的真正无刺鱼,这个过程耗时因不同鱼种的性成熟年限差异而存在差别,但可以预计,“无刺鱼”这一淡水饮食结构的重大升级不久将会来临。

图 | genome-engineering.org

如今生物科学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中,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通过合理合法地利用生物技术基本都有望实现。我们已经吃上了无籽西瓜,将来我们还能吃上没有小刺的鱼,说不定我们还能吃上不用剥壳的大闸蟹、尾巴超大的小龙虾!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 唐雨甜, 熊雪梅,等. 团头鲂scxa基因SNP位点与肌间骨数目的关联性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0(4):8.

2. 廖青, 万世明, 王旭东,等. 鱼类Ⅰ型与Ⅱ型胶原蛋白基因系统进化及其在有/无肌间骨代表鱼中的表达比较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45(2):9.

3. 高泽霞, 万世明, 易少奎,等. 一种团头鲂肌间骨总rna提取方法: CN, CN103642797 A[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