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武汉按下了暂停键,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多数行业处于停摆之中。餐饮暂停营业、工厂延期开工、学校延迟开学......一夜之间,传统的线下实体经济收到很大冲击,但也让互联网新经济受到追捧,如在线教育、在线问诊、在线办公、手机游戏、生鲜电商等。
作为一名互联网+农批行业的从业者,沙师兄除了关注疫情数据以及背后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之外,也一直在思考这场疫情将给农批行业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以及“互联网+”与农批相结合后又能给这个传统而落后的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疫情下的农批市场现状简述
我们知道,武汉的这场疫情最开始锁定的传染源来自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因为里面存在着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被认为是本次疫情的罪魁祸首之一。这一信息传递的背后凸显了农批市场长期以来管理混乱、经营设置简陋、食品安全监管不足、综合服务差等弊端。因此,关于农批市场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监管与溯源方面的大力提升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
另外,疫情来临之后,餐馆关门了,小型的生鲜门店也关门了,街上也空了,大家都宅在了家里不敢出门了。但是,饭总是要吃的,粮油米面禽蛋肉是少不了的。一时间,生鲜电商火爆异常,在春节期间暴涨超过300%,让不少面临倒闭的生鲜电商一下子活了过来。然而,生鲜电商火爆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供应链准备不足,货不够卖,配送小哥运力不足,导致用户需要提前半夜抢菜,配送速度不及时,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生鲜电商平台的一场综合考验。
其实,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即便各类生鲜电商都在宣传着原产地直采的标语,看似热闹非常风光无限,但是农产品农批市场才是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隐形冠军,承担了全国约70%农产品的流通与集散功能,很多生鲜电商平台等都是直接从农批市场进行采购。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发布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共有40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2016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4.7万亿元。另外,据2013年第31期《农产品市场周刊》数据显示,我国亿元以上批发市场超过1800家,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占总数量的比重达到70%,行业分散性高,但是行业集中度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
农批市场从业主体及主要功能
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从业主体主要包括四方:一是经营管理者,二是农产品批发商,三是采购商,四是物流配送公司或司机。其中,经营管理者主要以收取场地租金和货品进出费来实现盈利;农产品批发商则主要组织货源,通过农产品销售获利;采购商则通过农批市场能够方便地找到合适的货源与供应商;物流配送公司或司机则为买卖提供来货与到店的配送服务。由此,实现整个农批市场的核心功能运转闭环。
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下,农批市场的枢纽和管道作用非常明显。首先,供求信息在这里聚集,季节性产品在这里囤积且常年供应,大大降低了供求双方的沟通联系成本和物流成本;其次,在农批市场集中交易,公开比价,能够形成相对市场化的价格,大批发商还能为上下游提供初级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市场稳定;最后,农批市场有利于实现农产品流通管理,把关农产品质量,对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可以说,农批市场是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核心。
因此,长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位一直十分稳固。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70%的农产品是经由全国4000多个农批市场组成的网络渠道进行流通的,可见农批市场既是农产品流通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利益获取者。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传统农批市场的发展也开始陷入了瓶颈。
农批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挑战
对于农批市场来说,来自互联网的“野蛮人”冲击只是给农批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农批市场所正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内部问题与外部挑战。
1、内部问题:传统且落后
从农批市场行业发展的内部原因分析来说,按照行业专家孔庆广老师的观点,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不统一不合理。从整体上看,我国批发市场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市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和部分地区网点不足、“有场无市”的现象并存。
(2)批发市场管理落后,综合服务能力差。我国大多批发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水平、综合服务能力低,市场功能不发达,只有极少数市场拥有储藏、加工能力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结算方式多数处于落后状态,以手对手交易为主。
(3)经营设施简陋,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绝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设施简陋,经营服务设施简陋、不配套,缺乏贮藏保鲜设施,甚至有些批发市场还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另外,互联网渗透率低,信息化程度低,存在信息采集面不广、传播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运营成本较高,相关配套不充分。运营成本不仅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成本,而且包括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这整个流通过程所产生的成本。从这方面来分析,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投入成本方面,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运输成本方面,农产品必须保鲜,所以就必须配备相应的保鲜设备,需要特殊的产品服务和运输体系;销售成本方面,运输、认证等后期营销功能意味着该农产品的成本在提高。
2、外部挑战:蚕食与颠覆
虽然农批市场地位超凡,且曾经享受过很多政策与市场的红利;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农批市场的剩余利润正被后入场的竞争对手所蚕食,其农产品批发与销售的模式也面临着被颠覆的威胁。
一方面的挑战来自于线下。农批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减少,一级批发市场逐步被二级批发市场稀释份额,二级批发市场逐步被三级批发市场稀释。这是一场底层渠道的逆袭之变。随着进货渠道的多元化,产地信息的透明化,很多二级批发市场和三级批发市场开始绕过原来的一级批发市场,从其他替代性渠道或者原产地直接进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级农批市场的销售规模。
另一方面的挑战来自于线上。来自线上的挑战与压力主要是随着O2O的出现,互联网开始向线下渗透,使得供求双方不再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由此打破了长久以来由区域性批发市场建立的平衡。各种B2B与B2C生鲜电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大多选择绕过传统批发市场,自己租赁仓库,雇佣分拣团队进行精细化管理。尤其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等生鲜电商平台异常火爆,成为了城市居民买菜的主流渠道。疫情之后,预计线上买菜的消费行为会有一定程度的固化,那么传统农批市场将很可能被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的所瓜分。
互联网+农批的行业发展机遇
我们知道,生鲜电商的发展一直声势浩大,虽成千上万家已经阵亡但依旧前赴后继,给了传统农批商户或生鲜零售商家很大的压力。然而,生鲜电商并不能完全的取代农批市场,因为二者的功能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相互融合、共生协同。尤其是,充分融合互联网的新技术与新模式,可以给传统农批市场带来新升级与新市场。
对农批市场来说,“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信息化程度与运营效率,去除低效或无效环节,优化产业结构与流通环节,并实现对传统仓储和物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让农批市场向标准化、规范化、溯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如果不能自我改革,那就只能被新势力革命。此其一。
其二,农批市场具备优良的农产品集散、仓储与服务功能,能够更好地对接全国产地和品牌资源。如果农批市场能够拥抱互联网技术,并发挥好现有的线下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连接农产品产地资源,另一方面整合优化城市的市场资源,由此转型升级成为智能化的农产品供应链路由器,以更好地连接与服务买家与卖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协同发展,就有可能走出一条自我突破、化茧成蝶之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量是,在此次疫情之下,整个社会经历了两大深刻的意识与行为转变。一是对互联网的价值达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共识,二是对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溯源有了更密切的关注。可以说,互联网+农批已经是大势所趋,行业发展不进则退,唯有自我改变才能跟上时代需求。
整体来说,时代潮流不可逆。但是,该如何顺应潮流而动?传统农批市场以及农批商户又该何去何从、如何应对呢?沙师兄觉得很多农批从业者朋友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万事万物皆有因果轮回,有因才有果,有果亦有因。只要发现了问题,并正视了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关键是,你是否有勇气与魄力迎难而上,你是否有耐心与策略小步快跑。因为这注定是一场马拉松赛跑,能力与耐力,希望与困难同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