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武器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气象武器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2018年03月21日 04:05 2017预见未来

气象武器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在古代中国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由于天气对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影响,因此古人对天气变化十分重视,把全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就是描述全年气候变化规律。古人除了将气象变化用于农业生产外,也十分擅长利用短期气象现象为自己军队作战服务。

关于气象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早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中就有论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极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中“二曰天”可见气象作为战争胜利的五大要素已经被列入兵法当中,而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这里“阴阳”是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变化;“寒暑”指气温高低;“时制”则是四季时令的更替。孙子明确提出了将帅必须懂得天时气象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气象条件的重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人利用气象条件夺取战争胜利的两则脍炙人口经典战例。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新概念武器只有现代战争中才有,其实早在距今5000年前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中就已经有利用气象战的记录:据史书记载,当时蚩尤跟黄帝鏖战于涿鹿,两军胶着,不分胜负之时,蚩尤张开大口,喷出滚滚浓雾,三天三夜不散。(利用雾霾作掩护)而黄帝的应对之策则是利用指南车类似现代的GPS、北斗等导航系统,使他的军队在浓雾之中仍可以辨识道路。

蚩尤见一计不成便向风神雨神求援,刮起狂风下起大雨,黄帝的部队被飓风大雨所阻,攻势减弱。(利用气象武器打击对方)而黄帝则召唤旱魃助阵,旱魃可以发出极强的光和热来对抗风雨,从而令风停雨住,大水消失,泥泞干涸。(利用气象武器反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由此可见古老的涿鹿之战处处都是现代战争的影子。

其实在古代战争学中许多将帅、军师战前都必须观察风云,根据天气决定用兵之策。而奠定三国三分天下基础的赤壁之战更是警示军事气象的重要性。

当年曹操以百万大军虎视江南,周瑜欲用火攻,便派庞统向曹操献铁索连船之计以解决北方士兵不善水战的难题。然而铁索连船之后最怕火攻,曹操作为一代军事家,必然能看出此计的弱点。谋士程昱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说:“凡用火攻,必籍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兵也。”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已经知道根据常识判断。

草船借箭应是诸葛亮关注气候的变化便在预测天气变化后利用大雾作为掩护,达成作战目的。而诸葛亮 “借东风”,其实应该是诸葛亮或许知道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的。最终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大败曹军。这仍然是利用气象作战的一个典型案例,由赤壁之战在军事战争中气象重要性。

由此可见气象武器作为战争中重要的因素在战争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战争杀戮,然而古代战争中,武器装备虽然落后,但是其作战理念、作战样式却丝毫不弱于21世纪的今天,真是应了那句“当代岂无前代事”的古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