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伊藤润二的走路鱼,居然还挺好吃?

像伊藤润二的走路鱼,居然还挺好吃?
2021年04月18日 11:59 物种日历

角鱼科(Triglidae)的鱼类都长着一副奇特的外观,方形硕大的头上长着突出的大眼,头连着相对瘦细的身体,作为底栖鱼,它们时常停在海底,形态宛如一台停在海床上的滑翔机。角鱼科还有一个更晦涩难懂的名称:(fáng)(fú),这个科的成员就被称为鲂鮄。还有一个科——飞角鱼科,长得与魴鮄十分相近,只是胸鳍更宽大,常见的成员有豹魴鮄属(Dactyloptena spp.)。

鲂鮄和豹魴鮄的一大特色就是硕大的胸鳍,半圆形的鳍展宛如鸟类的双翅。我们近海常见的绿鳍鱼 (Chelidonichthys spp.),胸鳍能达到头部大小,而东方豹鲂鮄(Dactyloptena orientalis),胸鳍的长度几乎与后半身躯等长,展开的胸鳍与中间的身躯形成一个大椭圆扇,远远望去甚至不易察觉是条鱼。

东方豹鲂鮄 | Philippe Bourjon / Wikimedia Commons

鲂鮄在英文里被称为sea robin(海洋知更鸟),源于北美常见的北锯鲂鮄(Prionotus carolinus)的身躯为棕黄色,展开胸鳍在海床缓慢移动时,人们俯视它们,犹如展开翅膀的知更鸟。

大翅膀能飞吗

作为鲂鮄科和飞角鱼科最大的特征,这硕大的胸鳍到底有啥用?最大作用便是滑翔伞。鲂鮄的游泳能力不强,区别于其他鱼类使用胸鳍划水、尾鳍扭进,鲂鮄采取的是伸展胸鳍的同时扭动尾鳍,驱动全身向前滑动的方式。张开的硕大胸鳍减少鲂鮄前行需要的能量消耗,但由于胸鳍无法推动水流实现前进,鲂鮄的移动速度一般较慢。同时鲂鮄通过调节胸鳍“翅膀”的展缩及角度调整,能实现上升、下沉、左右平衡等其他动作。

在海底巡游的豹鲂鮄,不断调节胸鳍展缩,配合尾鳍的摆动,实现多样的运动模式 | BIG FISH DIVE CENTER / youtube

硕大的胸鳍还能恐吓捕食者,张开的胸鳍让鲂鮄瞬间变大,外加上面鲜艳的图案,让捕食者感到迷惑,而鲂鮄借机赶紧逃离。

鲂鮄能否像飞鱼一样,通过跃出水面进而伸展硕大的胸鳍,在空中滑翔呢?很可惜,由于鲂鮄属于底生鱼类,基本不会游至水面,且本身尾部肌肉并不像飞鱼能产生巨大的冲劲。鲂鮄很可能是无法用“大翅膀”滑翔的。笔者查到一些陈旧文献提到,豹鲂鮄能跃出水面在空中实现滑翔,而一些最近的文章则表示鲂鮄无法真正跃出水面滑翔。现实中仅有极少数案例提到,跃出水面进入空中的鲂鮄,因此笔者依旧无法确认此类行为的真实性。

绿鳍鱼的绘画,宛若色彩鲜艳的精怪|picryl

鲂鮄不仅长得奇特,运动方式也颇具特点。鲂鮄科鱼居住在海底,从几十米到数百米的海床泥沙上均能发现它的身影。鲂鮄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胸鳍的前三对鳍条逐渐游离成独立鳍条,形成长细条状类似于昆虫触角的‘伪下肢’。鲂鮄靠着这些纤细的伪脚,与展开的胸鳍配合,可以像伊藤润二的《鱼》一样“海底漫步”。

由于有浮力的支撑,加上大胸鳍的伸缩配合,六条“腿”不需要很大力气便能带动鱼体在海底爬行前进。这六条腿还扮演着类似触须的角色,可以通过化学信号受体感受周边海底环境是否存在猎物。鲂鮄便是利用这些灵活的腿,在海底东爬西爬,不断地寻找食物。六条腿在鲂鮄游动时还可弯曲压到身体下方,减少水流阻力的同时缩小身体高度。

在海底不断爬行,寻觅食物的鲂鮄,前三对伪足十分显眼 | VICKI SARVER / youtube

咕咕的抗议者

许多鱼类具备发声的能力,并利用声音进行沟通。不同鱼类的发声机理不同,有的是利用骨骼摩擦发声、有的是排出体内空气到水中发声,鲂鮄的发声机理则是利用鱼鳔表面的音肌(Sonic muscle)挤压鱼鳔而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鲂鮄的“歌声”虽然远没有人类语言般多样,但也能发出巴巴、咕咕、咔咔等低频声响,颇为复杂。声音是鱼类种内沟通的重要工具,鲂鮄在日常中会发出各种声音,尤其在繁殖季,发声频率和特征最为多样化。虽然现今科学无法揭示鲂鮄们究竟在说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声音在鲂鮄的繁殖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细鳞绿鳍鱼(C.lucerna)的科学绘画 | Wikimedia Commons

鲂鮄们发出的声音不仅潜水的人靠近后能听见,哪怕垂钓的人在钓获的鲂鮄旁,也能听到咕咕叫声,仿佛在说“放开我,我不好吃”或是“再不放开我,我就要不客气啦”。

别看鲂鮄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实际上是纯粹的肉食鱼,且十分凶猛。鲂鮄的头部十分坚硬,除去防御敌人外,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钻入砂底中掘出猎物。配合宽大的嘴,海底的各类虾蟹等甲壳类、靠近海底的鱼类、甚至是海底的软体动物等都被列入鲂鮄的常见食谱。

带纹锯鲂鮄(P. evolans) | EricksonSmith / Flickr

由于鲂鮄的贪婪习性,北美部分热爱垂钓的人经常有鲂鮄上钩。许多当地人看其古怪的身形,以为是没有食用价值的鱼类(trash fish),扔回大海,殊不知鲂鮄可是一道十分美味的海产。

料理小怪兽

说到吃鲂鮄,还是我们亚洲人最为上手。鲂鮄科鱼在我国沿海的常见种有小眼绿鳍鱼(C. kumu),短鳍红娘鱼(Lepidotrigla microptera),日本红娘鱼(L. japonica)等品种。这些鱼类都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鲂鮄除去略显浪费的大头,剩余部分体现出一条好鱼的特征:身披白肉,肉厚刺少,肉质鲜美多汁,十分有嚼劲。

说到鲂鮄怎么吃,沿海地区的人民肯定最有经验。鲂鮄最常见的做法便是炖煮。将鲂鮄切分后,以热油微炒,之后加入葱姜蒜酒盐,辅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微炖,不出一会就成了美味的清炖红娘鱼。鲂鮄也可红烧,酱煮、油炸等各式做法。

鲂鮄炖豆腐|董小小沐/豆果美食

日本也将鲂鮄制成传统美食刺身。采用鲂鮄后半段身体左右两边片下的厚白肉,利刀细片,拼盘上桌便是鲜甜的鲂鮄刺身。下次你有没兴趣品尝下这古怪的海洋馈赠?

日本画家安藤广重画的鲂鮄和比目鱼|WikimediaCommon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