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AI“双向奔赴”,谁在获益?

5G与AI“双向奔赴”,谁在获益?
2024年06月24日 18:32 中国电子报社

在繁忙的集装箱码头,摄像头将往来车辆“尽收眼底”,配合AI算法识别行人路经,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在手术室中,机械臂精准操刀,精准地执行两千公里外医生的指令,实现救人于千里之外;在生产车间内,物联网将数百种原材料囊括其中,AGV运输机器人穿梭其中,实现上料运输全流程无人化……5G与AI的“有机融合”已经在工业制造领域崭露头角,“5G+AI”创新应用正走入千行百业。

与此同时,随着5G覆盖不断扩张、AI技术不断迭代,AI“轻量化”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经过压缩和算力提升,AI大模型正下沉到个人终端中,赋能5G的新质化发展。”在今年上半年企业的行动上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充分验证:联想、华为、中兴、三星、小米等终端设备大厂齐发力,AI PC、AI平板、AI手机等新产品层出不穷……“双向奔赴”之下,“5G+AI”绘就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MWC2024上展出的AI终端产品

5G与AI均已准备就绪

自2019年发牌至今,我国5G发展成果斐然。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74.8万个,每万人拥有的5G基站数超过了26个;电信运营商最新发布的运营数据则指出,截至今年5月,中国移动5G网络客户数累计达5.03亿户,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累计达3.34亿户,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累计达2.74亿户。

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前,机器视觉、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已趋成熟;在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生成式模型出现后,利用针对垂直领域的行业模型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了企业“新风尚”。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4400家。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在“人工智能+”行动驱动下,作为两项前沿技术,5G与AI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行业专家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一方面,5G凭借其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网络能力,使AI的应用场景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AI智能化、学习性、自适应性的特点也令其能够从网络建设、运维、优化等方面提升5G的性能和效率。”

对此,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持有积极态度:“5G与AI的协同发展,正帮助释放彼此更大的技术潜能,催生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5G+AI应用全面铺开

在新疆南露天煤矿开采区,一台挖掘机正在漫天扬尘中作业,发动机轰鸣声中,高速的5G网络正将驾驶员的指示从数千米外传递过来;开采区外的运输通路上,一辆辆满载的矿用卡车在AI技术的“操纵”下完成运输目标……在5G与AI技术的双重赋能下,北京易控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该矿区内投放了203台无人驾驶车辆,年度运行里程383.7万公里,实现了全球单矿最大无人驾驶车队常态化运行。

5G与AI技术双重赋能的无人驾驶矿卡正在执行运输工作

在山东鲁泰化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7个鹤位上,7辆槽罐车正同时执行着液碱的罐装任务。在多个摄像头的全方位“注视”下,具有强腐蚀、强挥发性质的液碱通过鹤管注入罐体,并在触及罐口时精准停止充装。在5G网络传输与机器视觉技术的加持下,该厂房实现了罐装自动化、无人化操作,每个灌口的充装时间由40分钟缩减至25分钟左右,岗位人员配备由每班4人缩减至每班1人,在排除生产风险的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记者看到,在许多5G与AI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联通(天津)工业互联网研究院CTO、天津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何凯列举了“5G+AI”的几条主要技术路径:“AI技术结合与5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特性,可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和实时诊断;借助AI可构建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5G网络实现供应链的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AI的实时分析功能,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安全威胁,保障工业互联网的稳定运行……”

随着大模型技术逐渐走进行业、落入场景,行业模型与5G的融合应用正逐步在制造业中得到推广。其中,杭州嘉溢制衣有限公司就是“在路上”的企业之一。嘉溢制衣数字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高级工程师赵顺告诉记者:“除应用大模型赋能服装设计环节外,我们正积极建设5G工厂、自研配套软硬件生产设备,争取早日实现服装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5G终端AI化势不可当

除将“5G+AI”应用在生产制造环节,如何让每一个人都对AI“触手可及”同样是行业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观念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不断铺陈完善、模型参数大小不断压缩。2023年12月,微软推出的“Phi-2”模型,以27亿的参数量比肩体量达到其25倍的Llama-2 70B模型,问鼎“最小参数的通用模型”。微软CEO纳德拉表示,该模型已经可以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运行。

自此,针对个人终端场景研发的“小模型”不断涌现,AI PC、AI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在MWC 2024巴塞罗那现场,联想提出了“AI PC”的概念,并首次对外展示了最新概念产品——ThinkBook透明屏笔记本电脑;随后,荣耀、微软也推出自己的AI PC产品,将大模型内置在电脑内,为计算机赋予了新的生产力。同时,OPPO、小米均推出了以“AI手机”为名的新设备,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商也在其设备中搭载了全新的生成式AI功能。于近日举办的苹果世界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首次宣布了其人工智能应用“Apple Intelligence”的“上机”进度,称苹果的人工智能将在iPhone 15 Pro及以上的机型实装。   

联想发布的ThinkBook透明屏笔记本电脑

对此,邬贺铨表示:“5G终端AI化已经成为5G与AI融合创新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无论是手机、个人电脑、虚拟现实设备还是工业模组,都在朝着‘嵌入大模型’的思路升级迭代。”他指出,大模型不断压缩、智能手机芯片不断升级,此消彼长之下,智能手机的模型处理能力正逐步提升,预计将在今年内达到千亿参数级。

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指出,今年中国市场的AI手机出货量可达到3700万台,全球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AI手机的现在和未来》报告则显示,2024年全球AI手机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6%,到2028年将激增至54%。面临着如此庞大的市场,邬贺铨乐观地表示:“5G+AI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能够催生手机‘换代潮’,从而激活万亿级规模的手机产业。”

5G-A与AI融合成未来通信网络演进核心方向

面对即将踏入的5G下半场,5G-A、6G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发展目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5G-A与AI的全面融合已成为未来通信网络演进的一个核心方向,目前5G-A国际标准已开始和AI全面融合。”

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安装调试5G-A基站

随着5G-A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更新,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与AI技术将有望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谢芳指出了5G-A与AI结合的未来方向:“一方面,凭借5G-A网络的通感一体特性,有望在自动驾驶方面实现新突破;同时,5G-A与AI的结合,也能通过优化网络基站的分配效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在个人终端的5G-A升级方面,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既斌表示,华为正准备基于盘古大模型把华为手机的语音助手“小艺”打造为超级助手,融合5G-A、AI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体验更好的终端。他指出:“5G-A与AI大模型的融合,正在加速社会智能化升级,形成同频共振效应。”

对此,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5G-A与AI的结合正开启5G-A2时代,是6G发展的必经之路,将会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价值空间。”

延伸阅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