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贺晓青:中国企业要积极″全球化″|达沃斯声音

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贺晓青:中国企业要积极″全球化″|达沃斯声音
2024年06月28日 23:49 国际金融报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挑战和机遇并存,这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全球经济未来该如何继续增长。

“我们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长期合作伙伴,更加关心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该如何面对外部因素的挑战,又如何将挑战转化为增长和创新的机遇。”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贺晓青在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

就全球供应链面临的现状、企业发展要考虑的问题、全球未来增长方向、中国经济如何发展等问题,贺晓青向记者作出了详尽的分析。

注重供应链多元化

作为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全球议题合作伙伴参会代表,贺晓青认为,夏季达沃斯最大的优势在于汇集全球精英就当下最关心的核心议题和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她注意到,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投向地缘政治、中美关系、极端天气、人工智能等事件带来的影响。

“结合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和达沃斯论坛官方一直在合作开展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研究。近几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重构受关注度也很高。”贺晓青表示。

贺晓青谈到,通过去年与300多个全球化企业的高管访谈调查发现,受疫情“黑天鹅事件”、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过去几年全球供应链发生了“堵塞”和“断裂”,因而通过回流、近岸等,也就是“区域化”的供应链重建来降低风险的讨论很多,“这实际上是反全球化”。但最近一年来,她也看到了未来的一些演变,比如,回流和近岸的趋势会缓和一些,或者关于“中国+1”的讨论会少一些。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92%以上的受访高管认为要推动区域化,这表明大家更加关注生产的源头和市场的距离,想要让供应链离市场更近一些、在区域内生产,以规避地缘政治或‘黑天鹅事件’相关风险。然而,只有28%的受访者计划到2030年实现完全区域化运营,这表明72%的企业还会保持其全球化或部分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贺晓青表示,目前区域化的趋势其实在明显放缓。

重构供应链并非易事,要在注重利润的大环境下既保障供应又控制成本可能极具挑战性,贺晓青表示,这需要在风险管理和成本上寻求平衡。

贺晓青在调研时发现,行业头部企业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多元化,除了做区域化运营外,领先企业更会通过IT技术以及深入合作等手段加强与供应商深入合作来防范风险,如将系统与上游供应商对接以获得实时信息,通过深入参与供应商的上游决策等方式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与战略合作、协同防范如两年前发生的大量芯片断供风险等。“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趋势,可能比单纯的区域化、供应链回流、近岸等方式能够更有效地防范风险”。

聚焦可持续发展

谈及目前全球讨论最热烈的人工智能(AI)领域,贺晓青认为,企业并不会将所有应用都用AI赋能,尽管在科尔尼的研究中,超60%的企业高管认为,AI解决方案能够推进供应链改进。但在一些传统办公软件使用上,只有1%的管理者表示到2030年会完全放弃Excel的使用。这表明,AI不会在未来5年变成企业管理的绝对主导,在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它可能会与企业的传统办公模式乃至高级计划排程系统(APS)等技术并存。

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可持续发展一词被讨论的频次较高。“可持续性是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的问题。”贺晓青表示,调查时发现,45%的受访者强调可持续性是供应链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她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由于要考虑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企业会以自身的节奏向前推进。比如,企业可从外包装尝试减少一些复杂的包装环节开始来践行可持续发展,后续通过可回收原料等更加“高成本”的方式持续推动绿色环保。

看好新能源和消费

在贺晓青看来,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和消费行业具有增长潜力。

她指出,全球来看,与新能源相关的行业目前增长相当快。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企业能够在这些行业抓住明显的增长机会。

有着多年消费和零售行业研究经验的贺晓青,对中国的消费行业增长充满期待,“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旧有很大空间”。

不过,目前消费增长依旧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与疫情前相比,消费意愿不振。

“消费者不愿意消费主要和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放缓、个人收入增长预期不高有非常强的联系。此外,中国消费有两个明显趋势,一是更加理性,二是更加分层。”贺晓青认为,目前中国的消费者因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区域出现了明显的消费分层,如高线城市30岁至40岁人群面临着住房、子女教育的压力,农村地区中老年群体面临着养老的压力,成为消费最为谨慎的人群。

总体而言,贺晓青认为,中国经济会经历一个曲折中缓慢复苏的过程,重点是如何给不同阶层的消费者信心。

中国企业积极“出海”

关于中国企业“出海”话题,贺晓青表示,未来中国经济还会面临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风险,中国企业“出海”也会面临更多复杂环境。中国的成长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全球化,另一方面要与全球做好积极沟通,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创造更好的环境。

面对产能过剩问题,贺晓青建议,中国企业要提高资产利用率,一方面要更加积极地降本增效,洞察新的消费需求、获得新增长机遇;另一方面积极“出海”,将全球市场作为新的增长抓手,也可以通过产能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寻求更好的成本优势。

虽然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出海”,但当下很多行业已然不是曾经的“野蛮生长”环境。贺晓青指出,企业需要更加审慎考虑如何开拓新市场,科尔尼会帮助企业做更多决策和分析,比如在“出海”寻找新市场前,花一些时间思考,作出更为审慎的全球化策略、少走弯路。

采访的最后,贺晓青再次肯定了中国经济未来对全球的积极影响,“中国以及中国企业一定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获得更多的增长机会,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要充分发挥好自身软实力,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的沟通方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持续吸引更多外资加入中国市场也是保持中国经济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