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大年”还来吗

“航天大年”还来吗
2020年02月17日 19:19 泰伯网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五仁儿 | 撰文

被冠以“航天大年”的2020,充满了不少变数。

按照预计的发射计划,2020年我国的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也就是平均不到10天完成一次发射。

包括亚太6D、吉林一号、齐鲁一号等卫星发射,捷龙一号、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等运载火箭商业发射。当然,诸多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的入轨发射也在筹划之中。

而眼下,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冲击渐显。SpaceX与OneWeb已相继完成本年度的卫星首发,SpaceX更是将5月份的首次商业载人飞行提上首要日程。反观国内,一切发射部署与运营服务工作并没那么顺畅。

新的生存命题,正是国内产业链上创企的焦灼之处。有关卫星、火箭研发与制造,有关商业模式探索,有关下游的业务服务,有关融资......

供应链上掉链子,今年增加的业务无法开展

2月10日,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刘还是硬着头皮回到北京。按照之前的复工要求,公司10号上班。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北京迎来了外来人口的返程高峰,仅2月9日,北京三大火车站预计到达旅客49.3万人,机场进港客流约14万人。

然而2月10日那天,小刘从高铁上车到地铁下车,几乎没见到几个人。等回到北京,原定的复工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周。

按照小刘的说法,单位在北京林业大学的科技园里边,管的严,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复工,回来的入驻企业员工还需要至少14天的观察期。

“现在老板很着急,因为要发工资,按人头算,公司现在有30个人左右。”

目前的难题是,单凭一家产业的下游企业,根本决定不了自己的产能,供应链上面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出问题。

“现在公司上游的数据供应商(如卫星公司、高分中心等)不能复工,没办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而下游的客户,也就是保险公司也无法正常工作。现在有些地方的保险公司不希望我们过去定损,毕竟他们自己本身(在当地)可能都很难去实地查看、了解。”

事实上,与去年相比,小刘所在的公司今年整体业务量增多了。“整体上来说,如果说预期好的话,今年的业务预判是增长的,增长量也比较大,但受疫情影响没办法执行。人员没法流动,很多业务就没法往前推进,包括为客户承保验标、新产品推进以及新业务接洽等都没办法正常进行。”

新业务推进受阻了,计划也推后了。“为了后期的业务,需要做产品推广、宣讲。整个业务团队的资源是有限的,前期工作做不完,整个时间节点就会往后推。包括在湖北地区的业务,今年没法推进。”

好在,公司的业务集中期还没有来临。“我们的业务大多在4月份以后。针对于保险公司的定损业务比较多,时间一般在7月份,特别是大的银行灾害定损。但今年的业务增长是在承保这一块,承保的时间推前了,大概从三四月份开始一直到五六月份。”

“虽然目前没有到业务的高峰和节点,但线上工作还要继续。现在没有集中办公的地方,大家在宿舍或者在家网上办公,该联络的联络,看看能不能线上往前推进一些工作。庆幸,大家的健康状态应该还好,没有发现确诊的同事。”

据小刘透露,公司今年还有融资计划。“现在在谈着,希望进展顺利。”

年中要发射卫星,新的政府业务却没法谈

“对我们来说,所谓的复工,就是能正常出差,正常跟客户见面。如果达不到这一步,相当于没复工。”

和小郑聊的时候,正赶上他和客户在开会。“我们本来计划一季度跟客户高层进行对接,国外也有团队会过来跟客户进行沟通,希望有一些合作能够落实下来。按照现在的情况,国外的团队来不了,整个合作计划可能都得往后推迟了。”

回想去年这时候,小郑已经在外面四处奔波了,去见客户,谈合作。“其实年前那会儿,已经到年底了,很多事情本想等过了年再定,没想到过年这段时间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事儿就耽搁了。”

现在比较头疼的是,大部分项目是停滞的。“不和客户当面聊,很多合作都定不下来。如果在合作基础上谈具体、明确的事情,可以开个视频会或者打个电话,但如果涉及到合作探讨、需求对接之类的,不见面就没有实质性进展,更不用提合作了。”

时间节点在今年年中。“我们的硬件团队,包括卫星研制、执行工作都是国外团队来做,相比之下,卫星制造与发射受到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按照计划,年中会有一次卫星发射,在整个时间节点上,都已经和火箭制造方提前预约了相对充足的时间,不会出现因耽误一个月或者一段时间做不出来的情况。但如果在国内进行小卫星制造等,整个制作周期缩短,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包括小郑在内的国内团队,主要还是负责业务拓展。“现在很多业务项目都是基于年中的发射计划来进行的,也就是卫星的定制服务。”

按照原计划,发射之后,公司将在原有传统数据服务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的升级、迭代。“比如原来的模式是对某地区进行固定周期的数据覆盖,新的模式下,拿到数据的效率、数据的精确度以及卫星的冠名等要素都可以加入到商业模式中。如果说短时间内不能跟客户确定这些事情,临近发射,时间就已经来不及了。”

目前来看,市面上卫星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政府。“眼下,政府现在都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没有时间、精力和心思放在具体业务上。”

“新业务开拓还是很难的。出不了门,对业务拓展的影响挺大。即使能去办公室,能做的事情也很少,主要还是跑出去面对面谈业务。如果2月底之前可以出去,可能还好。拖到后面,距离发射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不一定能够谈成。”

在小郑看来,政府的合作项目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按照规定,公司必须经过前期项目论证、公示、招标、中标公示、签合同等正常流程。“整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没有新业务,就没有新的资金进来,大部分创业公司的现金流并没有那么好。目前来说,公司本身一季度回款本身少,四季度是最多的,整体情况还好。但今年经济情况肯定不如去年,这个是很明确的。”

小郑相信,“一旦说情况稳定了,能正常上班了,大家还是会拼命去把时间赶回来。但前期只能和客户先做一些简单交流,把框架和计划提炼出来,等能见面了再详细谈。只盼着赶紧好起来。”

硬件供应不足,入轨发射计划打乱

一边是市场活力不足,另一边是工厂产能无法及时复苏。与小郑的观念一致,小刚感慨“今年比去年难多了”。

从紧要程度来看,小刚所在的民营火箭企业,更迫切地想复工。“今年行业内整体的市场形势肯定会差一些,整体可能会下行。”

“虽然已经线上复工了,但没有实质性的工作进展。我们在家只能开展一小部分边缘工作,做一做内部培训、专业发展规划协议、制度文件操作手册之类的。因为公司的很多产品都依靠制造工厂,供应商开不了门,就无法进行产品制造。很多制造、研发工作都开展不了,技术人员没法投入到正常的研发工作中,整个一季度和上半年的计划全面受损。”

相比业内其他民营火箭公司,小刚所在的公司起步并不算早,业内已经有了入轨成功的案例。“按照公司的计划,今年是想进行入轨发射试验的,现在这个计划肯定会受影响。”

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更大。“包括现金流、资金存量等方面的压力比较大。”

为支撑疫情下的中小企业发展,2月3日,北京市政府发文表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社保费征收期可延长至7月底;鼓励为中小微租户适度减租,各区可给租赁企业适度财政补贴。

“我们一直都在积极与政府对接补贴方面的事情,但目前得到的答复是,负责这块相关业务的具体政策还在研究,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具体、实际的办法。”

本来,民营火箭就要过不少的坎:民营火箭等待入轨验证、下游市场需求尚未爆发、市场对民营火箭发射能力的认可不足、行业漫长的成长期……

“像今年我们有融资方面的计划,也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可以在线上推动的就在线上做,没有的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做的是硬件,这方面没办法自己可以往前推动,还涉及到供应商的问题。”

小刚表示,当下主要还是根据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要求,尽可能的推动自己的工作。“起码保证我们自身健康等不发生问题。当前主要还是以员工的防控防疫为主。”

年前刚发射完,年后先做技术验证

相比之下,小雪已经在家办公两周了。

对品宣工作来说,一切都还算比较顺利,该进行的工作也都在进行中。“已经习惯了在家办公,毕竟有时候也经常在家加班办公。宣传方面的事情,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渠道,解决起来倒没那么难。”

小雪听说,技术层面的同学这周开始已经去了公司,要在办公室操作一些技术方面的软件。

每天的工作群里还算热闹。“公司CEO一直在群里跟大家同步疫情的信息,比较关注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包括跟我们分享一些关于疫情的新闻、病毒的小知识点,让大家科学看待这个事情。”

对公司来说,整体情况还算良性。

“之前开会的时候,我们也聊了起来,很庆幸在去年年前发完了卫星。下一次发星的计划,就是下半年的事情了。毕竟年前刚刚发完,发上去的卫星要进行在轨测试、运营测试等技术层面的验证。公司目前基本上属于研发技术优先,包括技术迭代等,疫情并没有影响到这一块的工作进展。”

和小刚的公司一样,小雪的公司也一直在跟政府对接补贴方面的事情。“整个公司目前大约100余人。在办公室租赁、社保等方面,有专门做政府关系的同学在沟通、推动这个事情,及时了解、跟进当地的(北京市)的扶持政策,包括一些政策的落地。”

小雪坦言,对公司来说,目前还没有直接to C的业务,受到影响的力度没那么直观和明显。“虽然验证星已经发射成功了,但公司对后面卫星的研发、迭代等技术层面上的专注度会比较高。相对来说,我们不像很多直接面向公众的领域,一下子可以看到它即时、负面的市场反馈。”

开年以后,小雪现在在制定整个部门、个人的工作计划。“我跟同事商量,先把大家媒体这方面的宣传、采访工作的诉求、规划进行前期的收集,再同步给领导、相关部门以及媒体朋友,为公司后期的业务计划进行适当补充。”

所有人都希望压在头顶的“乌云”能在尽快散去,更有一些创企Boss寄希望于国内消费市场开拓、海外市场的蓝海。

尽管疫情何时出现转折依旧不明确,可知的是,“飞天战役”已迫在眉睫。

 (备注: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加群提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