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广告的“填鸭式”触达逐渐失效,小红书凭借其独特的社区生态与精准算法,已成为用户消费决策的“指南针”和品牌增长的“加速器”。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小红书的日均搜索量已达到6亿次。这里不仅是Z世代“反向种草”的主战场,更是新锐品牌破圈、成熟品牌焕新的核心阵地。因此,品牌在小红书做内容营销,早已突破传统框架,演变为一场关于价值观共鸣、场景渗透与情感链接的深度博弈。
今天,黑马想和你一起深入新消费浪潮下的决策之地,看品牌们如何在小红书生态中构建起自己的价值护城河。透过这些标杆品牌营销案例,我们试着寻找答案:当超3亿用户把小红书翻成 "消费攻略",品牌营销如何各美其美,在小红书的内容土壤上精耕细作、开花结果?
价值观共鸣,构建精神共同体
在倡导情绪价值的时代里,许多品牌通过制造情感共鸣,在小红书实现了从产品功能认知到深层价值观认同的品牌建设升级。
以宠物品牌pidan为例,从和小猫一起读书、看展、看月亮等创意企划,到宠物友好空间打造、宠物友好面料研发,再到宠物健康科普、流浪猫救助公益行动,品牌在小红书建立起爱意满满的社群氛围,用细腻柔软的内容构建情感叙事,同时也为毛家长们打造温暖的交流平台,提供有用有效的信息帮助,由此将品牌主张与用户深层的情感需求紧密绑定,使产品超越功能属性,形成一种共识式的心智认知,进而实现价值观层面的深度认同。

而中国贴身衣物生活方式品牌NEIWAI(内外)则是从社会议题维度切入,通过输出女性主义、多元审美等具有社会价值理念,吸引女性用户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强化品牌认同。在内外的小红书,有关“女性身体自信”和“女性自我成长”的内容不断被挖掘。品牌联合各领域女性KOL,以多种传播样态输出深度价值观内容,增强真实感与用户共情的同时,将产品功能升维为价值观符号,建立高粘性女性社群。

可见,无论是情感叙事的构建还是社会议题的绑定,本质上都是通过内容传递品牌价值观,推动用户从情感认同走向对品牌信仰式的心智归属。
场景化触达,嵌入生活解决方案
对于深耕场景的品牌来说,小红书就成为将产品融入用户日常高频场景的一扇橱窗,通过强化实用性内容联想,以“需求痛点-解决方案”的心智植入实现种草。
999感冒灵的国民认知度自不必说,品牌以一己之力几乎代言了整个品类,然而感冒毕竟是相对单一低频的场景,因此,999感冒灵借小红书进行了“宝妈出游必备”、“倒春寒流感预防”等用户痛点挖掘,结合季节、节日热点,以育儿焦虑、职场健康、季节防护等多元需求精准卡位,让品牌从单一品类符号转化为覆盖全场景的健康解决方案提供者,有效提升用户在不同生活节点的需求联想与品牌依赖。

在宜家IKEA的小红书,品牌同样提供了多元的品质生活“一站式解决方案”。品牌提炼了“租房改造”、“小户型收纳”等场景化关键词,并针对不同客群“通勤省时”、“儿童安全防护”等个性化需求,将用户生活痛点转化为可消费的场景叙事。通过“场景定义需求+产品承载解决方案”的结构化内容设计,宜家既构建了家居生活的理想图景,又以精准的客群细分实现从内容种草到单品爆破的营销链路闭环。

这些案例本质上是对小红书“生活解决方案平台”属性的深度解构与价值重构,通过塑造“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品牌形象,从产品功能到生活方式进行场景化渗透,从而深入用户心智。
高颜值种草,产品质感正确打开方式
在视觉经济主导的社交语境下,小红书成为许多新消费品牌美学的展演舞台,通过高颜值的主页内容视觉设计,打造品牌符号,形成感官记忆点的同时刺激用户自发传播。
比如最近因请到金城武出山代言而热度出圈的无印良品(MUJI),在非品牌用户的大众圈层收割了一波话题热度,而点进其小红书主页,你会发现品牌在打破“刻板印象”的内容策划上是直观而多维度的。一方面,相较于早年被频频提及的“性冷淡风”,如今在保留核心美学风格的同时增加了更多色彩温度;而另一方面,不止于服饰赛道,无印良品透过小红书持续强化其生活方式品牌调性,你会发现从防晒霜到家具,品类矩阵十分丰富。此外,品牌在小红书发起的“喜欢muji的理由”等视觉共创活动也进一步满足站内用户的社交分享需求。

而近两年很火的Miu Miu,其小红书也极具辨识度。一方面,统一的构图法则与字体标准等构建起品牌视觉规范,统一的视觉语言体系有效强化品牌美学记忆点;另一方面,明星穿搭直观演绎搭配文艺气质的视频短片,多角度呈现产品美学故事,把设计灵感来源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叙事,有效提升种草转化率。

再说说咖啡品牌MANNER的产品推介风格化法则。品牌的小红书笔记在视觉设计上巧妙平衡统一性与个性化,将生活感融入色彩情绪表达。同时,MANNER聚焦咖啡风味,高频输出“可传播”的内容,以创意丰富的产品风味描述为核心推介产品,塑造专业又时尚的精品咖啡品牌形象。此外,Manner还借助咖啡杯具周边、门店氛围感场景,着力强化消费仪式感,打造“视觉吸引—价值传递—情感共鸣”的种草链路。

以高颜值内容为引,上述品牌通过视觉吸引等感官渗透输出品牌文化,深度诠释产品卖点的多元打开方式,实现从审美吸引到价值认同的种草转化。
年轻化互动,破圈层语言重构
品牌想在小红书创造自己的内容生态,年轻化营销既是“因”也是“果”。借助采用网络热点打入Z世代语言体系,往往能打破用户沟通壁垒,降本增效,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共创。
而说到小红书高人气的网感内容,必然绕不过“抽象营销”。“抽象”一度成为小红书2024年度热词,足见这里的年轻用户对抽象内容的接受度和创造力。
比如钉钉就深谙“反向营销+玩梗破圈”的传播密码,通过自黑式玩梗消解负面舆论,将用户槽点转化为社交货币,同时善于结合社会热点或平台流行梗,快速响应流量并产出关联内容,从而抢占传播先机,提升品牌曝光。比如主动嫁接“多邻国猫头鹰去世”品牌热点事件,就形成强大的跨圈层传播势能,高频率、低门槛的UGC互动机制,也助力品牌构建起与用户的交互生态。

刚刚提到的多邻国也十分善于锚定Z世代追求新奇、热衷玩梗的社交心理,通过输出无厘头、脑洞大开的抽象化内容,以“反套路”叙事打破用户对传统品牌营销的审美疲劳,激发用户参与内容二创与话题讨论,催生出大量热评与出圈梗。同时,多邻国持续打造“夺命劝学”、“Duo表情包”等品牌专属梗库,成功塑造出兼具趣味性与情感共鸣的年轻化品牌人格,不仅增强了品牌社群的用户粘性,梗实现从内容破圈到心智占领的营销进阶。

知识型科普,建立专业权威性
而对于一些对安全性、专业性要求更高的行业品类,品牌通过在小红书输出专业内容,不仅沉淀下长效的品牌资产,也逐步构建起行业话语权。
比如usmile就嫁接行业纪录片,打造品牌知识科普笔记专栏内容,同时联动口腔科医生、专业KOL等权威资源背书,强化内容专业性与可信度。同时,usmile还针对晚间刷牙场景、女性幼儿等细分客群,深度解析产品核心功效,将专业知识与用户实际需求紧密绑定。配合体验官招募计划,以用户真实体验反哺品牌传播,塑造起兼具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品牌形象。

而母婴品牌Babycare针对客群对产品安全的核心焦虑问题,一方面联合权威机构发布安全报告,打造信任背书,消解决策疑虑;另一方面,将产品测试转化为如“柔巾拉动汽车”韧性实验、“柔巾颠泡泡”软度测试等有看点、可视化的内容,以直观、硬核的实验结果有效吸引理性消费群体,实现从知识科普到品牌信任的高效转化。

小结
如今,小红书之于品牌,不再只是消费者的“种草圣地”,也是承载产品力的内容实验室和沉淀品牌价值观的信任孵化器。
当用户习惯用“搜种草”替代“看广告”,品牌在小红书做内容的逻辑也在悄然迭代:麦当劳用“麦门文学”收割二创流量、三顿半的“可持续咖啡哲学”获得高粘性客群价值认可……这些案例背后,是品牌成功撬动小红书独有的“信任杠杆”——即用户不只为产品买单,更为内容背后的情绪价值、身份认同甚至社交货币投票。
从流量运营到人群经营,从内容种草到心智基建, 从单品引爆到文化符号,我们看到用户对价值观共鸣型内容的需求正在激增,而品牌则需顺应趋势,将产品功能笔记升维至生活方式提案。
总之,品牌想在小红书做好内容营销,简单的流量公式复刻已经失灵,而拥有“有趣灵魂”的品牌则会先一步与平台生态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