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工绿色转型对于我国化工行业有哪些借鉴及启示?

德国化工绿色转型对于我国化工行业有哪些借鉴及启示?
2019年10月18日 11:40 PROCESS流程工业

德国化工高污染时期,环境污染让德国人付出惨重代价,因此引发了德国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德国绿色转型对于中国化工行业有哪些借鉴及启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德国化工行业的高污染时期

1、化工行业高度集中带来巨大环境压力 

德国是全球化工产品出口大国,共有55个化工基地,汇集了600多家化工企业。由于对能源和原材料高度依赖,德国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地区。

但是,依靠燃煤发电的化工厂每天持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向周围河流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化学物质,给化工园区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2、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付出高污染的代价 

化工业被看作德国战后重建的支柱行业及出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特别是前苏联向前东德出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促使前东德石油化工快速发展。到1974年,德国乙烯产量已由1955年的5.5×104t发展到3107×104t。德国化工业在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有害气体大量排放,水资源不断遭受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不断凸显。

导致上述结局的原因,除了当时技术落后、投入不足之外,战后德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远远超过民众对良好环境的诉求。当时,化工业在德国是受高度保护的行业,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远高于环境保护。 

3、政府、企业、民众环保意识逐步觉醒 

1952年,鲁尔工业区规划部门计划出台控制空气污染的法案,要求企业、政府及社区共同努力减少空气污染,但该法案受到政府官员及企业代表强烈抵制。

虽然该法案被搁置,但却在全社会引发了关于环保和发展的辩论。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制造合成清洁剂产生的烷基苯和丙烯被直接排放,导致莱茵河水生物大量死亡,引发民众开始关注环保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拜耳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导致附近居民的汽车掉漆,拜耳为此支付了高达100万德国马克的赔偿,促使企业开始重视环保问题。不断恶化的环境使政府、企业和民众不再单纯关注就业、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而是愈发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环保意识逐步觉醒。

动力+方向:驱动德国化工行业绿色转型

1、绿色转型的动力 

德国化工企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压力、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前两者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①政策法规驱动 

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增强,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化工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严格控制企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法规和政策成为化工企业改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驱动因素。

从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出台《垃圾处理法》,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基本法》,其第20条A款中写道:

“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这一条款对德国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德国还遵守欧盟颁布的相关法规,加入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白色认证等国际环保机制。此外,德国的16个联邦州和各地方政府都设有官方环保机构及众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德国还有专门的环保警察,在发现环境污染时,环保警察可立即采取相关行动。

②经济利益驱动 

德国化工企业通过实施绿色战略能获取额外收益,主要来自降低原材料成本、打造绿色市场营销战略和利用政府激励政策。

首先,实现减少排污而不影响生产的方法之一是提高能源和原材料利用率,进而降低成本。通过回收生产废料、使用更环保的替代品等措施,企业能够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

其次,打造绿色产品的营销战略也可以在价格制定、市场销售及培养稳定客户群方面获得优势。

再次,在环保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德国政府规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特殊经济补偿。能源利用率高的企业还可以从税收政策中获益。根据规定,化工企业从2013年起引进能源管理系统与环境管理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享受减税待遇。

2、绿色转型的主要方向

①绿色经营模式 

德国化工企业成功转型的途径之一是打造绿色经营模式,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巴斯夫公司,其绿色经营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德国化工企业绿色转型的典范。 

巴斯夫公司的绿色经营战略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该公司认为,过于追求环保效果的产品往往价格昂贵,大部分消费者无法承受;破坏环境的产品都不适合进入市场,这类产品不仅难以销售,还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

巴斯夫公司强调“责任关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成立全球可持续发展指导委员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

②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研发 

德国化工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研发方面成绩卓著,拜耳公司的气候检查技术是该类技术中的典范。

拜耳气候检查技术旨在监测过程设备和过程工艺技术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促使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并循环利用排放中的化学物质。

检测还能够发现生产过程中热能耗损的规律,从而减少能量损耗。该技术通过窄点分析法,把过程设备的热能及冷能流动情况绘制在曲线图上,两条曲线较为接近的地方就是窄点,减少窄点热能传输可有效减少能量损耗。

另一重要节能环节是对过程设备管道系统进行监测,尤其是长距离管道系统,可及时发现管道、热交换器、仪表或流程泵等设备发生泄漏的位置,迅速修复以节约能源。 

对中国化工行业的3大启示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化工行业从高污染转向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国内化工行业可以从德国化工行业绿色转型中获得很多有益借鉴及启示。

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德国化工行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政策法规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严格的环保法规迫使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实施节能减排生产方式,推出绿色环保化工产品。

这与目前国内化工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有类似之处。

近年来,国家针对石油化工行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在国家相关法规不断出台的背景下,化工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遵守各项节能减排规定,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加大环保投入,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①积极参与碳交易 

国家发改委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鼓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障交易活动有序开展。

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随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省市也陆续实现碳交易上线。 

开展碳交易是大势所趋,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之一的化工行业,应未雨绸缪,制定长远规划和打算,以碳交易市场为契机发展新能源项目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要积极面对碳交易,碳排放市场不是企业的负担;

二是要在企业层面形成统一协调机制,并将碳资产管理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是在碳资产管理中,不应仅局限于二氧化碳,还应把与碳资产相关的指标都纳入管理;

四是结合碳盘查工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挖掘潜力。 

②积极落实节能减排 

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对石油化工行业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强制性要求。

《意见》在节能减排目标、产能淘汰以及新技术研发等各方面都制定了具体标准和指导方向。对推动石油和化学工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化工企业应根据《意见》精神,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③积极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环保部2013年发布《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重金属、石油化工等高环境污染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目前我国已在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准的的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

对于环保监管部门而言,该保险是对传统环境监管的有益补充,可促使企业增强环境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企业而言,投保相当于找到控制环境风险的管家,保险公司会全力帮助企业防范环境风险,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利用环境责任保险进行理赔,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使受害方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企业负担。

2、创建绿色经营模式 

德国化工企业绿色转型之所以成功其核心动力源是环保投入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环保投入、有效的科研开发以及降本增效的经营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是我国化工企业绿色经营模式之一,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确立节能目标,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融资、环保改造等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对用能企业有以下优势:

一是企业一般不需对节能项目进行大笔投资,节能服务公司承担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

二是节能工程施工完毕,企业可获得部分节能收益;

三是在合同期内,企业可获得专业节能咨询和能源管理经验,提高自身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四是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归企业;

五是企业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是企业可享受国家税收减免、财政奖励及贷款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3、加强中德合作 

中德两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开展合作互补性强。 

德国企业素以技术先进、工艺严谨著称,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具备专长,拥有众多专利技术。中国政府、企业及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环保市场潜力巨大。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与德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合作,加速绿色转型发展。

①国际组织协定框架下的合作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参与多个国际组织协定,在减少化工污染方面做出重要承诺,并在这些协定框架下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化工行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例如,德国是联合国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的参与方之一,向秘书处和快速启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专门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关技术研发和改造。国内化工企业可与德国政府、化工企业探讨在国际组织协定框架下开展相关合作。 

②中德政府绿色合作 

德国政府设有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帮助的机构,可向符合资质的合作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输出先进设备,分享管理经验,提高发展中国家执行国际化学品规定的能力。

③中德企业技术合作 

中德之间专门就环保技术展开多项合作,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例如,有效益的环境管理合作项目是德方开发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应用的新型管理工具,将传统的被动式、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模式变为主动的源头治理、全过程控制,将节能降耗和循环利用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节约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目前,中国已经有多个企业加入了该项目,获得技术支持。中德两国化工企业可在互利共赢原则下拓宽技术合作范围,特别是加强在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产品等领域的技术合作。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外事局、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等信息,流程工业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荐文“换新衣”,快来点点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