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好文|基于事故风险的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安全管理浅析

期刊好文|基于事故风险的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安全管理浅析
2025年06月18日 14:11 PROCESS流程工业

本文基于对3起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事故的原因分析、统计归纳后,深度挖掘出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提出了关于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的重点安全措施,包括工程设计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供相关企业参考。

本文刊登于PROCESS《流程工业》2024年第09期,原文标题《基于事故风险的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安全管理浅析》,本文作者闫长岭供职于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

本文被引格式  [1]闫长岭.基于事故风险的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安全管理浅析[J].流程工业,2024,(09):18-20.   欢迎引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大量液体物料汽车装卸车的情况,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石油化工行业的运输和装卸活动也日益频繁。然而,这些活动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在增加,特别是在液体物料装卸过程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对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石油化工液体物料的种类及性质、槽车种类以及装卸车方式等差异较大,操作频次车辆和人员流动量均较其他运输方式频繁,因此对于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要求较高[1]

近年来国内有关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液体物料汽车装卸车作业时经常发生爆炸、火灾、泄漏等安全事故,例如 2017 年某公司重大爆炸着火事故2019年某公司罐车装卸火灾事故以及2021年某公司爆炸事故等。

如此频发的装卸车事故,可以说对整个石油化工液体物料装卸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设计提供了更高的现实要求。同时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涉及到有毒有害类的液体物料和强腐蚀性的液体,更是必须确保零泄漏,保障现场装卸车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那么就有必要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最后,针对这些深层次原因从工程措施和管理制度上双管齐下,进行针对性改进,已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1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1.1某公司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肇事罐车驾驶员长途奔波、连续作业,在午夜进行液化气卸车作业时,没有严格执行卸车规程,出现严重操作失误,致使快接接口与罐车液相卸料管未能可靠连接,在开启罐车液相球阀瞬间发生脱离,造成罐体内液化气大量泄漏。现场人员未能有效处置,泄漏后的液化气急剧气化,迅速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发生爆炸燃烧。点火源来源于该公司使用的非防爆电器产生的电火花。

1.2 某公司罐车装卸火灾事故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油罐车的油罐未经清洗就开始装基础油。司机分别打开油罐车前后的两个加油口盖子,因此该油罐内存在爆炸性混合气体(汽油的爆炸下限为1.1V%,爆炸上限为5.9V%)。随着油品装货量和液位的增加,该车油罐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空间变小,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浓度也因空间缩小而增大,进而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另外,装油鹤管的长度只有1.5m左右,而油罐的高度在2.2m左右,插入油罐的鹤管长度高度只有1m左右,存在喷射性装油,由于基础油的特性,喷射性装油产生大量的静电,油罐内产生的静电通过放电而产生静电火花,静电火花就会引爆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从而发生燃爆、着火事故。

1.3 某公司爆炸事故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公司在甲苯装车过程中同时进行取样作业,取样器从甲苯罐车液相内提升时产生静电放电,点燃槽罐车上部空间爆炸性混合气体导致事故发生。

2事故背后深层次原因总结

对上述3起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归咎为工程技术方面的硬件因素和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操作的软件因素,笔者在详细分析了上述3起事故的调查报告全部内容后,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2.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

企业在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严重违反相关条款要求,对于员工未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视而不见,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流于形式,甚至是几乎没有任何培训就开始上岗作业。尤其是对于承包商外来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基本上从未对槽罐车司机进行安全风险告知和防范措施培训,并且安排外来司机从事一些本该由本企业人员才能进行的相关操作和作业。例如某公司重大爆炸着火事故中,企业人员安排罐车司机自行进行充装软管的连接,该司机不熟悉该企业的卸车规程,致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造成卸料软管未与罐车接口可靠连接,出现液化气大量泄漏,从而造成爆炸事故。

2.2违反操作规程片面追求捷径

上述3个事故企业中,本来都是有一套严格的车辆装卸操作规程的,但是企业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往往为了片面追求方便快捷地完成任务,存在图省事的心理,竟然置操作规程于不顾,盲目地进行操作。例如,某公司罐车装卸火灾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罐车在进行上次卸油结束后,应当首先进行彻底清洗,然后才能去重新充装新的物料。该司机却未经清洗,直接就打开充装口,灌装汽油。只是罐车内部的气相空间充满了爆炸性混合气体,在静电火花的放电下造成闪爆。又如某公司爆炸事故,按照该公司操作规程的规定,物料的取样工作必须有本企业人员来进行,且取样时间应当在灌装作业结束后静置3~5min后才能取样。然而该企业人员却把取样器直接交给司机,由司机代为取样,并且在灌装作业还未结束就开始进行取样,直接造成闪爆事故。

2.3部分装卸设施不符合安全规定

易燃易爆介质的装卸工艺一般采用液下装车最为安全,故对于一般可燃液体物料而言,应采用液下装卸或者下装工艺,至少需保证鹤管插入到罐车容器底部,距离罐底不应大于200mm为宜”。或者采用下装工艺,这样可以保证装车鹤管持续浸没在液体中,防止液体碰撞扰动所引起的静电放电风险。另外易燃易爆介质的装卸区域一般属于防爆区域,在防爆区域内的任何电气和仪表设备或者工机具都必须采用防爆型。在某公司罐车装卸火灾事故中,该事故罐车的装油鹤管的长度只有1.5m左右,而油罐的高度在2.2m左右,插入油罐的鹤管长度高度只有1m左右,距离罐底部高度为1.2m,远远大于标准所规定的0.2m。在该情况下,物料会出现喷射性搅动,进而产生大量的静电,当静电积聚到一定能量时,就会发生放电产生火花,进而燃爆气相空间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又如在某公司爆炸事故中,引爆泄漏气体的着火源就是在控制室内使用的非防爆电器。

2.4应急处置能力欠缺,应急装备器材和物资普遍配备不足

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内,如果应急处置能快速响应,各项救援设施和装备能迅速到位的话,将极大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很多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是无法满足实战的要求的,虽然应急预案和演练也很到位,但是在发生真正的火灾事故时,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日常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模式往往缺少针对性的火灾场景。另外,应急装备器材和物质普遍配备不足,达不到法定数量的要求,而且部分物质存在一定的有效期,需要进行定期更换。一旦过期就失去效用。例如在某公司爆炸事故中,当出现泄漏的危险情况时,现场人员根本未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去关闭紧急切断阀,也未及时组织人员撤离,结果造成液化气持续泄漏长达2min,最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议

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着值得探讨和深度挖掘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如何才能避免重蹈事故的覆辙,笔者针对上述归纳的4个深层次的普遍原因,并基于个人15年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运输的实践经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整改建议。

3.1强化岗位责任制,针对性教育培训

企业在制定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之后,还需要对每个员工岗位编制详细且可行的岗位职责清单,以便于基层的员工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职责不清就会出现责任不明。强化岗位责任制就是让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明白无误地知道自己的安全职责所在,这样才能不去逾越安全边界,漠视规章制度。另外再对企业员工包括外来承包商教育培训方面,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安全教育培训要基于一系列的具体事故场景来进行,绝不可以泛泛而谈。在教育培训的具体形式中,首选现场实况模式,让企业员工和外来承包商人员迅速熟悉企业的操作规程、应急措施和救援装备、逃生通道等。

3.2规范操作规程,杜绝违章冒险作业

企业在编制操作规程时,必须遵守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精练、语言简明以及用语前后一致,要注重实操性,操作规程编写前应充分识别、评估本岗位的安全风险。此外还应考虑操作人员的教育和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确保操作人员能完整准确地理解操作规程的要求,并能正确操作和应急处置,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违章冒险作业,需要从人员行为意识的角度来进行严格规范,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后果。故杜绝违章冒险作业必须加强员工的安全思想和意识,企业需要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事故案例警示和必要的奖惩措施来逐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3.3加强本质安全设计

涉及到液化烃、液氨、低温物料、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物料,以及在输送过程中易氧化、易聚合的不稳定液体,应采用密闭装卸方式,禁止采用顶部敞口装卸,密闭装卸方式所产生的气相应设置气相返回线,并连接至后方的油气回收设施或者罐区。

当装卸站内无专用的缓冲罐时,应在装卸的物料介质出入管道上设置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该紧急切断阀的位置应距离装卸车鹤位10m之外[2],这样是为了确保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的事故情况,可以确保人员远离火灾辐射区域,避免紧急操作过程中被烫伤或烧伤的风险。

可燃液体和液化烃装卸设施的充装速度应满足防静电要求的控制流速,应确保可燃液体充装口处未被液体浸没前的初始充装流速不应大于1m/s[3]

涉及到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腐蚀性、有毒和低温液体等管道原则上应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和安装,尽量避免采用法兰连接方式,当需要采用法兰连接来安装相关各种阀门时,阀门位置应避开人行巡检或者逃生通道,以及车辆行驶的道路上方。对于除了上述以外的其他腐蚀性的液体物料,诸如浓硫酸、盐酸或者强碱等,其装卸区地面,包括装卸栈台等可能接触到腐蚀性液体物料的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从工程选材上进行强化设计。

3.4针对性应急演练,完善配备应急救援物质

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具体的事故场景,尤其是在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时,必须和企业实际面临的安全风险相一致,至少应包括火灾、爆炸、泄漏以及气体扩散等场景的处置方案。另外,应急演练的频次和参与度要严格保证,确保全员参与。

为了方便汽车装卸区域的日常消防管理和应急措施,装卸区域还应当配置足够的灭火器、黄沙、灭火毯以及消防水带等器材,满足临时灭火应急的处置需要。另外,涉及到对人眼睛、皮肤及其他部位造成严重伤害的有害物质装卸区域,基于人员自身安全防护的需要,装卸区域应设置紧急冲淋设施,紧急冲淋设施的数量和布置,应满足人员在任意位置时,其到紧急冲淋设施的距离不超过15m。另外为了便于人员应急救援及救助,装卸区域还应当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过滤式防毒面具、三合一气体检测报警仪、急救箱、呼吸气瓶以及应急处置工具箱等救援装备和物质。

4结语

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设施和区域,也是企业中重大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多发区域之一,如何做好汽车装卸的安全管理,不仅仅要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更要在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实践中,时刻排查安全隐患,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做好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装卸作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被引格式  [1]闫长岭.基于事故风险的危险化学品汽车装卸安全管理浅析[J].流程工业,2024,(09):18-20.   欢迎引用。

参考文献:

[1]方文林.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7.

[2]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3]吴德荣.油气储运工程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长按图片扫码即可查看电子期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