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前踢球,后卫就是开大脚。现代足球,中后卫能出球、快速长传发动反击、能后排插上攻城拔寨;边后卫能做过往边锋下底传中、边路爆破的活。
连足球都现代化了,更别说传统制造行业。无线耳机领域早就是红海之中的红海,大家都在卷,都在努力做更好的无线耳机。
游戏模式、低延迟、长续航都是加分项,耳机本源就是音质。音质并不是堆配置,音质本质就是厂家的技术底蕴。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款来自有底蕴的音频厂家-漫步者的新品Comfo CC开放式耳机。
一、开箱篇:
说到漫步者,相信不少70 80后朋友都用过他们的桌面音箱产品。无线耳机赛道,漫步者虽然不是进入最早的一个,但绝对可以说是最卷的一个。不少品牌采用的都是公模产品,但漫步者推陈出新的速度却让人惊讶。
这次的漫步者Comfo CC外包装还是采用了简约直观的设计,左上角为漫步者logo,中间为产品线稿图,右上角还有Hi-Res高解释音频认证小金标,让人对其音质表现更加期待。
开放式耳机能获得Hi-Res无线音频认证并不容易,而且除了小金标还有LDAC认证。LDAC 是索尼研发的一种蓝牙解码协议,能够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最高可达24bit/96kHz的Hi-Res 音频。
LDAC其实有三档330kbps,660kbps和990kbps。只有在990kbps下才能播放Hi-Res音频。至于大家担心,自己的手机能不能支持LDAC?请放心,现在不少中高端手机都能原生支持,等会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检测的方法。
漫步者Comfo CC外包装有点低调,但打开包装后却是有惊喜。Comfu CC有晴蓝、润白、夜蓝、薄荷绿四款配色可选,我手上的就是最清凉最年轻的薄荷绿。
虽然同样是充电仓兼顾收纳盒的设计,但Comfo CC的充电仓却非公模产品那样的光面或者喷砂,而是采用了仿布纹的处理。不仅仅看上去更加美观上档次,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摩擦力,避免揣在兜里意外掉落。
薄荷绿属于马卡龙色系,非常适合美妆人士和潮玩一族,当然了,这也是代言人王一博的定制色。Comfo充电仓看似小巧,但配合耳机自身,综合续航可以达到34小时,满足打工人半个月的通勤需求。
耳机主体也是可爱的薄荷绿,特别清凉,特别时尚。搭配霍尔感应开关,开盖即连,但这些都是常规而已。
二、外观设计细节赏析:
1、9.2g超轻与三维立体耳挂结构
开放式耳机常见的有耳挂式、耳夹式和挂脖式,三者各有所长。漫步者Comfo CC属于耳挂式,佩戴方便而且不易掉落。
从外观而言,Comfo CC比起早期的耳挂式开放耳机小,更加精巧美观。
耳挂部分的材料非常柔软、舒适,而且在耳柄的末端做了镂空轻量化处理,从而让整个耳机的重量进一步优化到极限。
配合独特的三维立体耳挂结构,科学三角支撑架构支点处柔软舒适、支撑处稳固高弹。
哪怕是长时间佩戴,都不会觉得有任何负担。倒是经常因为戴上后无负担,完完全全忘记了其存在。
2、40°4 级可调节佩戴:
之前接触的一些市面上的挂耳式耳机都是不可调节的,虽然也都做到了亲肤舒适,但每个人的耳朵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所以还是会有佩戴不够贴合稳固的情况。而漫步者Comfo CC的40°4 级可调节设计,就完美解决了不同耳型人的佩戴需求。
其中,耳机与耳柄之间可以做四档调节。4级纵向旋转,40度调节范围;4度横向舒展,全方位灵活适配,舒适感持续在线。调节过程中能清晰感受到其阻尼与反馈,四档调节灵活方便。
此外,耳柄的材料亲肤、柔软,不会对耳朵造成摩擦等不适。整个耳挂结构对于戴眼镜的小伙伴也更加友好。
三、音质体验
漫步者Comfo CC是支持LDAC解码的,大家是不是担心自己的手机不支持呢?
分享一个检测方法,可以检测手机的解码器支持情况的,此法仅仅适用于安卓手机用户(IOS与鸿蒙无测试条件)。
首先进入开发者模式,然后下拉找到蓝牙音频编解码器,点击进去查看,就能了解到你的手机支持状况。SRC和AAC可以忽略,都支持属于低带宽模式,说人话就是有损压缩。
Aptx的传输码率比之前两者略有所提升,同时更为高效的编码使得更多的音频细节能够得以保留,听感好于SBC以及AAC。AptX HD已经属于高清音频编码了,但比起LDAC和LHDC都差距明显。
LDAC与LHDC是属于高清解码类型,都是以900kbps的蓝牙连接传输 24bit/96kHz 的串流音频(也称高解析度音频)。
我这款是2k档次的入门级国货手机,现在LDAC的门槛并不高,大家可以放心。
而漫步者Comfo CC用户就简单多了,通过漫步者自家的APP连接耳机,在页面上留意右上角得Hi-Res金标有没有打开,若是灰色的,就点击右上角设置按钮。
进入设置,按第四行的“高清音频编解码”,然后看到LDAC设置项目。第一项96k采样率,也就是完全打开;第二项是均衡选项,第三项字面意思不用解释。
之所以默认不打开,那是因为开启后对于数据传输要求高出不少,有一定可能性会出现掉包的问题,而且也无法开启低延迟模式。
其实,低延迟游戏模式,说白了就是降低采样率,毕竟游戏里面所需要的细节主要就是几项而已,远不如高清音频来得丰富。
可以说,漫步者Comfo CC是对LDAC支持最为友善的。
当我通过支持LDAC的播放设备连接漫步者Comfo CC耳机时,立刻感受到了音质上的显著提升。《谁能明白我》中的钢琴伴奏清晰可辨,而林子祥的声音则温暖而富有磁性,仿佛他就站在我面前演唱。这种高解析度的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录音室之中,能够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音乐细节,不愧是拥有Hi-Res Wireless金标认证的耳机。
除了支持LDAC高清音频解码,漫步者Comfo CC还采用了14.2mm双复合动圈单元,更大声场,细节更加丰富。在整个听音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14.2mm双复合动圈单元带来的优势。首先,它的驱动力非常强大,使得声音的能量感十足,无论是轻柔的旋律还是激昂的高潮部分,都能轻松驾驭。其次,音频解析力极高,即使是微小的细节也能被精准捕捉并呈现出来,如乐器的微弱共鸣、歌手的呼吸声等,让整首歌曲听起来更加丰富和立体。并且由这款耳机传输出来的声音过渡自然,在不同频率的声音转换和衔接上更加顺畅。不会出现某个频率的声音突然增强或减弱的情况,使得音乐在高中低各个频段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给人一种连贯、流畅的听觉体验。
另外,低频一直是开放式耳机的弱点,漫步者专门对此进行了动态低频补偿,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当鼓点加强时,我能感受到强烈的低频冲击,但同时又不失清晰度和层次感。低频下潜深且有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这款耳机空间音效的表现也非常出色。通过模拟环境音效和改变声音传输的方向和距离,让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能感受到像电影院一样的杜比音效;在听音乐的时候,甚至能轻松体验出听音房的空间感。音乐似乎从四面八方环绕而来,无论怎么摆动头部或者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儿,耳机里的声音都不会分散,一直360°“包裹”着你。
四、 通话降噪功能与私密性
无线耳机的使用场景以户外为主,尤其是不少打工人都会在通勤过程中欣赏音乐、煲剧、看比赛,还需要兼顾工作、通话等多方面需要。
漫步者Comfo CC采用了定向传声,声音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不漏音,不会影响周遭也不会泄露私人信息。
定向传声解决了干扰和私密性的问题,而2+2Mic AI 通话降噪就能解决我们在户外甚至复杂的通勤场景通话的问题。毕竟现在语音信息、语音通话、人工智能语音都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
漫步者Comfo CC四个降噪麦克风形成阵列,配合AI算法,哪怕是周边有孩子在追逐、喧闹都不会影响到通话质量。
五、 APP功能赏析
虽然说,漫步者Comfo CC单纯连接即可使用,但是APP里面丰富的功能不容错过。前面提到了,在APP里面,我们可以很方便打开LDAC高解释音频解码的支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实用性高,而且好玩的功能。
漫步者Comfo CC支持运动模式,可以方便记录我们跑步、慢走的运行信息。
音效调节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听音习惯,分别对高中低频进行增强设置。
场景模式下面,游戏模式可以开启0.06秒的低延迟,完全音画同步,游戏时率先抢占先机;音效模式是对环境进行模拟,从而实现更好的环绕效果,非常适合看动作特效大片。
漫步者Comfo CC可以触控操作,在APP里面我们还能对操作手势进行个性化设置。而耳机寻回功能,实用性也是极高的。
对于听腻了自己歌单的朋友,漫步者APP里面的纯音乐歌单也是非常不错,轻松减压,值得一试。
六、 其他加分项
相信不少朋友都和我一样,不止有一台手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平时我更喜欢用平板看比赛,或者看电影,而手机更多还是工作为主。
漫步者Comfo CC的双设备连接功能就实用性极高,两个设备之间可以无缝切换,不需要所有的应用堆在手机上面,也不怕接电话的时候手忙脚乱。
作为运动耳机,防水防尘是必不可少的。漫步者Comfo CC的防水防尘级别达到IP55,足够满足汗水、小雨以及正常擦洗的考验,让使用更简单便捷。
总结:
可以说,漫步者Comfo CC一开始吸引我的是颜值以及漫步者对音频领域近三十年时间深耕的执着。
从上手体验来看,这是一款真正支持LDAC高清音频解码,而且对于用户非常友好的耳机。14.2mm双复合动圈单元从低频下潜,声音亮度、细节上面都更加丰富、出色。音质方面不仅仅比起同类型的突出,甚至可以说和同价位的有线耳机持平。
定向传声、2X2麦克风AI降噪,保证私密性与安全性;IP55防水防尘,让耳机的使用寿命更长久。
更突出的是40°4 级可调节佩戴,调节更加细致,满足不同用户的佩戴习惯,舒适度更高,哪怕戴上去一天不摘下来都没有感到半点负担。还有好玩实用的APP功能,34小时长续航,都延续了我对漫步者的好印象。
而如此功能齐全、佩戴舒适、音质突出的大品牌耳机双十一只要300块,心动的可以趁着大促入手一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