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作为第六届进博会配套现场活动之一,中欧合作发展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中集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天津大学能源工程管理研究中心专家于亚在演讲中表示,能源转型和数字化是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也为国际合作和国际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于亚:我今天汇报的主题是《经济制造业创新发展与产业合作》。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27.4%增长为2021年的27.7%,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面是一个标杆,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石,而且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做出了中国贡献。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从2012年的2.5%增长为2022年的30%,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3%、32.9%。中国政府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同时以更大力度引导外资流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我们已经建成投产的白鹤滩水电站,就有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贡献,其中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已经运营投产。该产业在过去10年中实施“工业强基”政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了智能制造,深化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低碳转型,并且发展未来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我们造船工业三大指标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采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工业机器人的装置价占全球比重超过50%……
我们如今面临着数字化和能源转型,这也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能源转型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要求,碳中和是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能源转型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其本质就是从资源性的依赖到技术型的发展。能源转型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全球产业链合作,包括中欧合作提供了机会。
我们看一下风电和光伏。截止到2022年,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达906吉瓦,其中海上风电占比7%,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中国风电装备产能占全球的60%,光伏产能占全球80%,产业中心、制造业中心都在中国。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7年全球发电能力将增长2400吉瓦,达到5640吉瓦。其中光伏发电在增量中的占比有望达到60%。未来光伏、风电将成为我们新增发电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复杂的海况、风电装备的大型化、远距离的电力传输都为我们的制造业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会。中国发展比较快的产业——海洋工程产业,其具有的技术和市场门槛比较高,在营销环境、工程技术、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资产资源和政府支持上,从15年前的技术追赶到如今的跃升,从进入行业到保持先进,显现出高速发展的过程。
中国海洋工程产业在过去5年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突破。我们的造船产能、产量、接单量、订单量在2010年时已经是世界第一,同样在2014年,中国也成为海洋工程大国。
这些重大装备的突破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突破,带动了4C产业和中国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同时这些项目也是中国跟全球进行产业合作、科技合作的典型代表。
中集集团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去年的工业产值是1415亿人民币。作为一个新兴集团,中集集团在2008年通过收购新加坡的公司,进入了海洋工程产业,从第一批交付的深水平台和吊装方式,使我国海洋装备的制造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在过去,海上大型装备都是在屋里建造的,我们通过创新,在船台上就能建造这些装备。船体建造完了之后,通过吊车把上船体吊起来,然后在大屋里实现合拢,这样我们的建造效率大幅提高,能减少15%的人工时。
2010年,我们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集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为我们认为只有更强的自主创新才有更好的国际合作,所以提高核心技术突破,和欧洲设计公司合作,提高设计技术。第二阶段的发展,使我们从过去的一个集成平台,变成一个自主创新的合作平台。
2016年以后,全球油气进入不景气周期,如何利用我们油气装备聚集的产能,聚集核心技术进入到新的领域成了另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开始发展海上的水下产业,包括从油气生产进入到海上养殖牧场、海上风电等一些新的领域,依靠我们的技术优势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过去的三个阶段里面,我们坚持在交付项目的同时不断提升能力,建立起我们的技术平台。我们的交付业绩已经遍布全球,包括墨西哥湾、西非、挪威、北海、英国、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都有中国海洋装备平台。
当我们实现海洋装备突破时,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就是如何把大型装备和国家海洋开发更好地结合起来?2019年,我们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进行试采,两条产业线在南海依靠国家市场化的组织形式很好地结合:一个是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一个是大型装备制造的产业链,中石油、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集集团共同完成了在南海可燃冰的试采任务,并且创造了三项数据成就。
2015年6月25日,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深水平台“Frigstad Deepwater Rig Alfa”在山东烟台中集来福士建造基地合拢
这个钻井平台也是中欧合作的结果,我们在超深水、大甲板、立体化物流、数字化系统上都实现了技术性的进展,在钻井设备、液压方向盘上与挪威的公司合作,在能源管理系统上与德国的公司合作,实现突破性地发展,使一些先进技术在全球首次采用。
到了今天,我们如何创造更多市场,如何创造更多需求,如何使我们的装备为未来的开发提供更好的装备支持,不仅希望创造更多的市场,而且要和上下游产业链有很好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方案上实现突破,从方案上实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装备有更大的市场。
比如我们的养殖产业链,从育种到装备,从海上物流到冷链,以及我们的装备产业链,使两条产业链在上下游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
从外部环境来看,获得政府的支持,海域社会资金的导入,乡村振兴政策,金融保险的介入,水产品交易市场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也十分重要。
所以今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仅仅把自己的装备制造好,已经难以满足我们今天更多新场景与新产品的开发需求。只有将我们的装备与更多的场景结合,形成更好的协同创新,才能使其在整个海洋开发里有更好地表现,也可能使我们的装备有更好的复制和推广市场。
现在我们进入到了能源转型期,风电和光伏将是我们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头。
从过去更多关注海洋油气生态,现在到了海洋油气、海洋风电、海上养殖等等,如何抓住这新窗口,结合转型,开展国际合作和国际创新是我们今天的重大机遇。
比较一下我们在第一阶段的发展,起步阶段更多的是追赶,那个时候我们主要是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依靠中国的比较优势和价格资金优势,依靠建造交付能力和集中创新能力,依靠我们项目总包和供应链的培育核心能力突破,进入了行业的主流市场。
而到了今天,我们的特点是装备的创新和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创新,我们开展利用双循环优势与新的比较优势,利用数字化和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自主创新、系统性的集中创新,通过核心技术,拿出更多可复制的先进制造。
我们从装备建造一直到如今把和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作为我们创新的一大重点,所以今天,我们到达了新的时间窗口,和欧洲的国际合作也将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高质量的制造业提升和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会产生巨大的互动。谢谢大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