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天赐流量”,国产大模型笑麻了?

OpenAI“天赐流量”,国产大模型笑麻了?
2024年06月28日 18:08 观察者网

(文/贺喜格 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近期,OpenAI将切断对中国用户API服务的消息引发不少关注。事实上,OpenAI从未支持向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澳门提供服务,只不过部分用户能够利用漏洞绕过限制。但是,美国收紧对华AI限制的趋势也不容忽视。

而在国产大模型千帆竞渡,纷纷宣称自己超越GPT-4水平的同时,为什么还有众多中国开发者更青睐OpenAI?国产大模型又能否接住这次的“泼天流量”?

额外措施背后的政治意味

近日,部分开发者收到OpenAI的推送邮件,信中称,自今年7月9日起,将开始阻止来自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服务,目前OpenAI支持的国家和地区中,不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澳门。

尽管有部分媒体和外界将其解读为“OpenAI将终止对中国提供服务”,但鉴于OpenAI自发布ChatGPT以来从未开放对中国用户提供服务,本次与其说是“脱钩”不如说是OpenAI对于过去部分用户绕过限制使用进行了一次收紧。

在OpenAI当初发布ChatGPT之时,其网页端和API服务便不支持中国用户的访问。不过只要用户想用,就总会有办法来实现,比如通过购买微软Azure云服务来调用GPT的能力,比如通过海外服务器来绕开限制。

看起来,过去OpenAI对于这些绕开限制的做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此番宣告“将阻止来自不在支持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地区的API流量”,意味着OpenAI将更加严格执行限制措施。

一松一紧,标志着OpenAI前后态度的转变。

业内有猜测,有此转变,或许与OpenAI新近上任的一名董事会成员有关。

6月13日,OpenAI官宣美国退役陆军上将保罗·中曾根(Paul M.Nakasone)加入公司董事会,并称,他将作为安全和保障委员会的一员,为OpenAI所有项目和运营中的关键安全和保障决策提供建议。

公开资料显示,保罗·中曾根是网络安全和全球网络防御方面是顶尖专家。他为美国网络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的成立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负责人。此外他在2018年至今年2月期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局长。

当年中曾根就任美国NSA局长,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而中曾根也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忠实拥趸,在担任美国NSA局长期间,他曾多次表达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观点。

最近的一次相关言论,也就发生在半年之前。今年1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和中曾根面对媒体时声称,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正受到外国网络犯罪分子和中国等国家的攻击。

此外中曾根还称,美国的对手正在使用美国企业开发的AI技术,因此保护知识产权至关重要。

根据当时国外媒体的说法,FBI和NSA正密切合作,针对各种“对手”展开行动,这些“对手”可能是中俄伊等国家,也可能是犯罪集团和其他外国势力。

在声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同时,还鼓吹着“对手正在使用美国企业开发的AI技术”的言论,当中曾根加入董事会不久后便发生了“OpenAI将终止对中国提供服务”,外界很容易便会将二者联系到一起。

有开发者对观察者网表示,OpenAI无疑是为AI技术的发展“盖起了一堵高墙”,这样的做法不仅会损害开发者的热情和利益,而且也不符合AI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开放和包容精神。

当然,“OpenAI将终止对中国提供服务”,不会是纯出于某个人的兴趣爱好。OpenAI在美国的竞争对手谷歌Gemini和Anthropic,也均没有向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开放访问权。

甚至有人开始担心,如Llama、Phi-3、BLOOM、Gemma等美国开源大模型,是否也会因为政治原因走向闭源?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试图遏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翻看美国政府层面的动作,可以发现拜登政府遵循一个直观逻辑,即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个尖端技术,是需要类似芯片领域对中国封杀的存在。

今年6月22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一份规则草案,主要内容是要求对美国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某些投资进行监管,以限制中国在这些技术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商务部对此回应称,中方注意到美方发布相关文件,美方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取消对华投资限制,为中美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AI会被卡脖子吗?

在当初ChatGPT引发关注的同时,国内一些人便已经开始通过ChatGPT做起了生意,各种聊天机器人应用和小程序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当然除了近乎一致的logo和名字外,这些应用的底子便是ChatGPT,通过出售使用权限来赚钱,根据使用时长不同,价格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OpenAI的“断供”之举,这一类“套壳”应用首当其冲会受到影响。

但是,假如真的美国真的在AI搞“脱钩”和“闭源”,我们会在AI应用上被卡脖子吗?答案是并不会。

目前而言,大模型大致的应用方向包括聊天机器人、内容创作、编程辅助、教育与学习、数据分析与报告、创意设计等。

翻看目前大模型的发展进度,大模型的核心定位依然属于人工助手而不是取代人力的存在,他可以在一套固定流程下完成一系列工作,但是无论是大国重器,还是尖端技术,最终还是需要人类的智慧,AI只是作为辅助的存在,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工具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而回到本次OpenAI事件,除了那些套壳的开发者外,对于中国的整体影响极其有限。

首先便是在政策层面,我国在企业大模型层面基本排除了使用ChatGPT API接口的可能性。

根据我国2021年出台了《数据安全法》,而ChatGPT无论是在数据来源,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上均无法满足我国的数据安全要求,因此企业基本都会选择国产大模型或者自主开发大模型来规避数据安全风险。

观安信息创始人张照龙对此举例:近期,韩国三星一个技术人员把自己的源代码上传到ChatGPT,希望ChatGPT能够给他一个技术,但是该技术人员上传了企业的生产核心的代码,这显然涉及了企业核心的数据安全保障问题。

对于本次OpenAI收紧接口权限,某金融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其在国内的业务没有把OpenAI的API用于生产环境,仅在香港服务器做了一个API转发,假如未来香港的转发跳板失效了,准备借机替换OpenAI。

某金融行业人士也对观察者网表示:鉴于合规因素,他们日常使用的都是搭载国产芯片的国产大模型,不仅显著提高了自身的运营效率,终端用户也给予了好评。

而除了合规角度,也有开发者称,“中文场景下,ChatGPT真没啥实际可使用的地方了。”

他解释称,虽然OpenAI的模型可以处理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但受到语言特性的影响,本身便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中文开发者的需求。而此后更是不可能有官方直接的支持和服务,中文场景下的应用可能会遇到诸多本地化不足、缺乏针对性优化、以及难以获得即时技术支持等问题。

与之相比,国产大模型由于更专注于中文语言和文化,可能在中文场景下具有更好的表现。

API接口使得大模型的集成变得简单快捷,开发者可以通过几行代码快速接入大模型的能力,用来实现一系列创新应用和服务。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从事大模型相关研究工作的陈天楚认为,现有头部应用多是基于自研模型或国产模型开发,OpenAI的API服务不可用,对应用开发造成的影响并不算大,目前接入国内头部模型的API,在中文日常任务上的服务都不差。

至于为什么仍然有大量开发者选择ChatGPT,有分析认为,在C端和中小企业层面,国产大模型依然不具备足够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国产大模型的正名良机

而OpenAI这波操作,则恰恰提供了一个天赐良机。国产大模型企业对此与其说是气定神闲,不如说是欣喜若狂,纷纷推出“零成本迁移”计划,想要接住这波泼天的流量富贵。

6月25日下午,阿里云不仅宣布为中国开发者提供2200万免费Tokens和专属迁移服务,还通过斯坦福公布的大模型测评榜单,反映通义千问主力模型Qwen-plus性能达到GPT-4级别,且API接入价格仅为GPT-4的1/50。

之后,百度、智谱AI、零一万物等模型厂商也相继发布了针对OpenAI迁移用户的API调用计划。

智谱AI将应对动作命名为“面向OpenAI API用户提供特别搬家计划”,通过API适配让开发者将OpenAI模型接口切换到具备等价功能的智谱AI系列模型中。

“我们有迁移培训,搬家顾问,还有合规培训等各种丰富支持。”一位智谱AI内部人士称,用户迁移看似简单,但涉及到提示词等内容的适配,还需要一些工作。

某云厂商AI业务负责人于游表示,一些模型厂商提供迁移方案背后,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不同模型的推理能力和性能表现不一样,这会成为开发者和应用厂商备份API时的关键考量。

不只是阿里云在迁移服务信息中大秀模型肌肉,上述智谱AI内部人士称,在技术方面,国内目前一线水平的大模型能力已经全面逼近OpenAI,甚至在很多中文任务能力方面还有超越;在成本方面,国内大模型价格远低于OpenAI。

6月25日下午,由李开复创立的AI大模型企业零一万物推出了二折平替GPT-4o的计划,在其模型服务替换方案中,高性能的关键词后紧跟着的词语是性价比。

百度则宣布0成本让OpenAI用户切换至旗下大模型平台,不仅为迁移用户提供免费模型精调训练服务、零成本SDK迁移工具和免费专家服务,还额外赠送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旗舰模型5000万Tokens。

OpenAI停止对非支持国家和地区提供API服务可能会对中国大陆的AI行业产生一定的短期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也可能成为推动中国大陆AI技术自主创新和研发的一个契机。可能促使中国大陆的大模型公司加速自主研发,推动国产AI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开发者和企业可能更多地转向国产大模型,以规避未来可能的风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