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程,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高速上的增程车越来越多,增程车扎堆排队充电,引发纯电车主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大。
反映在数据层面,是增程车的增长速度远超纯电,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增程式车型的批发销量达到了11.5万辆,同比激增109%,与此同时,纯电动车型在8月的批发销量为59.2万辆,同比增长6.6%。
厂商扎堆做增程,消费者扎堆买增程,背后的目的
数据表现也让厂商扎堆做增程,长安、北汽、吉利、东风、比亚迪、奇瑞、上汽、广汽等,都有了自己的增程式汽车。小米、小鹏、智己、极氪都传出了要做增程。
厂商扎堆做增程的目的,一是迎合消费者被放大的续航焦虑,其次是为了降本与打价格战。
因为增程车相对纯电,那成本是真的低,一套主流水平增程器的成本大约在1万元,再加上增程车的电池成本,只需要4万元左右的价格。而纯电车型方面,以30万级的车型为例,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约为80-120kwh,成本则高达8万-13万元。
消费者爱买,增程车成本低,自然大家都乐意。
但从这次国庆高速大量增程车主扎堆排队充电的情况来看,很多人发现对自己的真实需求误判了。
在购买增程和插混之前,车主想的要跑长途,可油可电进可攻退可守,跑长途不和别人抢充电桩,没有续航焦虑。
但事实情况是,很多人习惯了用电,在跑高速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加油,能充电就充电,问题是,充电速度几乎是别人的一倍还多,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插混和增程,都不支持超快速充电,增程跑高速,不一会儿就要充电,而且速度还慢。
这样一来,体验就大打折扣,而且非常影响纯电车主的排队时间,拖慢了整个队伍的排队速度,导致纯电与增程车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增程车主不喜欢用油呢,其实一方面是省钱,一方面也与用车体验有关。
从用车体验来看,纯电行驶不仅更加静谧、平顺,而且充电花费相比于烧油行驶,要便宜很多,但在电量不足或者没电的情况下,汽车想要高速运转,内燃机介入“拼命工作”,噪音和震动会变得很大,体验变差。
其次,增程式车有油箱,但它的燃料不是直接用来发电的,而是用来驱动的。增程式汽车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够提供相对较低的油耗,但在频繁需要用油发电时,油耗不比燃油车低。
其三是增程车在续航上差点意思,主流增程的纯电续航也就200公里,后20%还会强制保电,真正可用的续航不到160公里,某些品牌的增程或插混车,满油满电跑500到600公里已到极限。
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很多增程/混动车主都开始不爱用油了。
回到初衷,消费者买增程是满足“既要还要”,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车主发现,增程或混动拖着内燃机和油箱,必然牺牲电机的性能。
因此,在实际的驾驶体验上,和纯电车型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那么从2年后的体验来看,这种差距还会越来越大。
未来2年,纯电续航焦虑基本消失,或是更好的选择
现在的纯电车市场,续航500公里几乎是标配,而少数车型,甚至已经突破了1000公里。
从明年开始,半固态电池也有望大规模装车,千公里续航的纯电车会越来越多。其次是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很快,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桩达到1060.4万台,同比增长53%。
现在充电桩覆盖非常广,大多数地方的充电桩都修到了乡镇一级,就算高速上需要排队,也可以下高速到城镇充电,浪费不了多少时间!
尤其是超充布局加速,很多混动汽车的最大充电功率才 26 kwh,而现在的纯电汽车至少都在150kwh 了。主流充电桩上,吃满 120kwh——150kwh 的功率很轻松。电气架构优秀的纯电汽车,最大充电功率甚至能到 500kwh。
今年发布的主流纯电车型,很多已经能在20分钟将电量从20%充至80%了。现如今800v 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将很多车型的充电速度,带到了15分钟这个区间。
这让超充的布局加速提供了支撑,这其中的充电效率差未来能达到10-20 倍,甚至更多。
现在超充桩还很少,但增长速度在加快。华为蔚来小鹏特斯拉岚图等厂商都在布局超充,去年,华为表示2024年要布局10万根超充,充5分钟能跑200公里,20分钟之内大致就能充满了。
岚图的自建超充站将落地北京上海等地。中国石油在粤首个最大功率达600千瓦的光储充一体超充站已经在深圳正式投用。
按照普及速度,预计两三年就能大面积铺开了,排队时间与补能效率大大提升。具备超快充功能的纯电车,10分钟就能补充400公里的续航。
超充桩的普及对增程车来说,不是红利,毕竟,增程车电池容量相对较小以及充电系统和充电桩的输出功率限制,效率太低,超充也无法快速充满电池,这很耽误别人赚钱!因此,其实已经有一些迹象,增程车充电被很多场地明示拒绝。
在未来2~3年,超充桩大规模普及的时候,纯电15~20分钟就充满直接走,这种落差感,会越来越明显。
增程或混动车主,已经有一部分人没买纯电后悔了,为啥?
从明后年开始,续航超1000公里的纯电车价格可能越来越便宜。充电速度还很快,几乎是插混/增程是5-10倍,体验还更好,还搭载的是半固体电池。
伴随着纯电续航、充电速度以及超快充基础设施的普及,纯电车的体验越来越好。
现在的车企其实布局增程,是一种基于成本战与价格战的焦虑,并迎合消费者被放大的续航焦虑。
一些消费者由于过于考虑续航焦虑而掩盖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后悔没有买纯电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他们意识到的问题集中在四方面:
其一:增程车从汽油到电力这套转化,有能量损失,在电池没电的时候跑高速,比直接烧油去驱动车轮更费油,因此“一直想用纯电,一滴油也不想用,后悔死。”但由于续航更短,充电更慢,产生了后悔心理。
其二,长期不用油,担心一箱油放过期了,又或者担心内燃机出问题,有时候为了用油而用油。
其三,有一个半动力系统,比纯电复杂,难伺候,增程器也是内燃机,需要定期保养机油机滤那些事儿,虽然目前保养跟油车频次差不多,但可预见将来更难伺候,比纯电车麻烦得多。
其四,电池包大小与循环次数。混动或增程依靠油发电,电池驱动汽车,就面临电池使用寿命问题,而纯电车循环一次能够开400公里,开二十万公里也才循环500次,但主流混动标准纯电续航100,实际按80算,20万公里就要循环2050次,电池寿命更短。
从目前来看,增程或混动符合很多保守消费者的选择,人们需要一个兜底的选择,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综合续航、用车体验还是充电速度、电池寿命、保养等诸多表现,纯电车或将成为更好的选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