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广告灯箱通过年轻人打开销路?

地铁广告灯箱通过年轻人打开销路?
2024年06月24日 16:15 每天学点经济学

地铁广告投放屏,终究还是变成了年轻人的社交武器。

今年1月,广州地铁上线了个人广告业务,并铺设了上千块广告灯箱推广这项新业务,平台提供从398元到999元不等的广告投放选择,这意味着普通人也能出现在公共宣传空间,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我。

目前除了广州地铁站,合肥、北京、郑州、成都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站均已开通个人广告投放业务。

在国内,素人登上广告牌确实是一件新鲜事,但却不是世界首例。在2023年,小红书上便兴起了“40美元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的话题风潮。

只不过当下国内对个人投屏需求的开放,更像是迎合了个体的社交需求,同时也为求职者带来了一个就业出口。

图片来源:网络

一、年轻人“整活”是一种态度

最早,地铁广告投屏更多是为品牌营销而生,价格也相对更高。

以福建金山站地铁为例,每块(654.5cmx167.5cm)超级灯箱广告的媒体费刊例价格为10万元/块/4周,制作安装费为3000元/块/次。

那么在地铁站搞一个个人广告位要多少钱呢?在小程序上可以看到,不同地段不同屏幕,价位都是不同的,不过总体来说都不算贵。

当下12封灯箱(个人产品)666元/5天;全天轮播电子屏(个人产品)999元/3天,对比品牌的投放费用,个人广告投放更便宜。

其中个人广告投放业务范围还包括个人形象宣传、生日祝福、爱的表白、周年纪念、节日祝福、毕业纪念等。

在相对便宜的投放费用,以及足够的新鲜感推动下,年轻人十分乐意将自己的需求和奇思妙想投放到地铁广告屏上。为此有趣的E人,总是第一波上屏。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中最戳网友的,一定有模仿《风骚律师》里索尔宣传海报的唐古德曼。唐古德曼足够有趣的灵魂自拍,配上足够烂的早餐梗,获得了众多路过乘客的注足。

同行网友表示:“我早就想等我拿律师证,打这广告!但是这小子打我前面了,可这小子没留电话啊,差评!”

作为“地铁投放求职简历第一人”的向瑶函,自4月被大量围观之后,不仅收到了超过300个好友请求,其中还获得了近二十多家中小企业的招聘请求。

相比日常里线上一家一家的投简历,这种公共区域的求职投屏,似乎更有成效。特别是对于有趣有创意的求职E人来说,获得互联网公司待见的机会也会更高。

在整体投放中,生日祝福和周年祝福直接占领着个人投放的数量高位。

图片来源:小红书“绽放”

有庆祝自己结婚周年的,也有庆祝朋友生日的,更有祝自家偶像巡演顺利的......总之各种祝福投放应有尽有。

其他个人创意投放或许仅限于一时的好奇心,而最舍得下本钱的还得是求婚。在社交平台上被网友分享出来的个人投放中,有一条关于求婚的投放,一挂就挂了好几个礼拜。

对此网友表示:“这种可爱有活人气息的广告,比品牌那种铺天盖地的视觉暴力好多了。”

另外受到创意启发的网友表示:“如果我抢到周杰伦演唱会的票,我也租下来投个祝贺自己的大海报!”一时之间,地铁广告投放似乎就成了快乐分享中心。

因为个人广告投放业务的开放,地铁广告已经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它同样可以达到一种社会互动与参与的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

但如果仔细一想又会发现,简历看不过来的HR,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在地铁上扒简历?如果没有足够的有趣,谁又会关心今天是你的还是他的她的生日?没有足够有创意的整活,谁会为了你的idea驻足?

即便是足够有创意的整活,在别无他求的情况下,又有谁会愿意花费没必要的钱,来到地铁站整活?

说到底,个人广告的投放热潮,其实是短暂的,热潮退去了之后,留下来的仍然是难以赚到品牌广告费,也难以赚到个人消费者钱的广告商。

二、“打折甩卖”赚到钱了吗?

在热闹的地铁个人广告投放背后,实际上也早有网友洞察到,面向个人的地铁广告屏体现更多的是地铁广告生意经难做的事实。

根据中天盈信(CODC)数据库统计,在2021年到2023年间,地铁平面媒体上刊率逐年下滑,2023年上刊率仅有48%,是三年最低值,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全国地铁站内有将近一半的广告牌都是空置的。

广州作为国内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之一,地铁里程、客流量均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广州地铁三号线更是从城市中心贯穿南北,因人多拥挤,素有“死亡三号线”之称。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2023年广州地铁的归母净利润下降8.2亿元,截止到2023年底,资产负债率达到56.6%。

另外,近几年地铁广告的上刊率不仅不高,还存在逐年下降的情况。根据中天盈信数据显示,2023年地铁平面媒体的上刊率仅有48%,为三年里最低,相当于超过一半的广告位都在空着。

与此同时,地铁广告的单个品牌贡献值也有所降低,也就是能大手笔出钱买位置的大客户变少了。

如今通过向个人开放广告业务的动作,很难说不是为了广告业务营收增长而来。

站在消费者角度,让自己走到地铁广告上,对于部分人来说或许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是相当艺术的一个行为。

但是当好奇心、有趣的劲一过就会发现,1000块钱完全可以买一个招聘平台的会员,可能比在地铁站打广告更精准。

又或者将1000元用来买一份生日礼物也未尝不可,在相比之下,具有实用性的礼物也更有价值。

更何况,一到生日或是纪念日就开始投放广告,也不现实,其中的成本可以想象。说白了,广告投放在方方面面都很难成为个人的必需品。

那么,通过开放个人广告投放业务,地铁广告到底有没有赚到钱?

就目前媒体对地铁投放用户的采访来看,过于冷门的灯箱很难成为投放人的选择,那么按照高流量区域的灯箱来计算,666元/5天的售价明显远低于媒体上万,甚至上十万的费刊价格。

目前,在网络上分享投放的人群本身就不多,在媒体广告投放上都难以赚到钱,从个人广告投放业务上更难赚到钱。

再退一步来说,开放个人广告投放业务本身就是为了溥利多销,在薄利也做不到多销的情况下,想要赚取高额的利润,显然不现实。

个人广告投放或许仍然存在需求,但高热度只会在最初的时候昙花一现。

参考:

Vista看天下:“花几百块让朋友出丑一个月”,地铁广告成了00后最新社死神器

新周刊:花1000块投地铁广告,但我还没找到工作

读城记工作室:地铁为啥整活?

光明日报:地铁广告成了“大型整活现场”?

每日人物:广州地铁开放个人投放后,年轻人排队花999“发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