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上线三周年:办事像“网购”出门“不带证”

“一网通办”上线三周年:办事像“网购”出门“不带证”
2021年10月22日 17:03 IT时报

随申码也可以坐地铁了 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 1

    10月17日,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三周年。三年来,“一网通办”接入事项3376项,累计办件量达1.7亿件。

    2

    “越来越多的事务可以在线解决,上述的政务服务自助机、市民熟悉的随申办、电子证照等等,都是“一网通办”的“明星产物”。

    3

    如今,“一网通办”已经成为上海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金字招牌”,从“可用”走向“好用”,让市民、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放眼望去,一楼大厅全是自助服务终端机,查询、缴费、复印、备案……真没想到一个自助机就能办理那么多业务,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只是辅助。”最近,市民王真(化名)到家附近的闵行政务服中心办理业务,大厅里一长排自助机刷新了她的认知,她要办的业务不需要到人工窗口,直接在自助机上便办好了。

漂亮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服务中心 图源:东方IC

01 一部手机跑遍医院

进入随申办市民云里的“医疗付费一件事”,选择你要去的医院,点击“在线复诊”,选择科室,支付挂号费……半个小时后,医院公号弹窗提醒“在线候诊人数1人”,这是李淑第一次尝试线上复诊。

图源:随申办

“初诊时,有一份检查报告当天出不来,医生告诉我,可以在互联网医院上预约复诊,提交报告,我就不用再跑一次医院了。”李淑(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线上复诊流程和线下类似,但可以边工作边等待医生,医生接诊后,既可以和医生语音对话,也可以文字交流,就像微信一样。如果涉及配药,医生开具处方后,在互联网医院里填写快递地址,支付药费,第二天就可以收到。

上海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在实现“一部手机,跑遍医院”,而随申办和申康、上海医保局等部门数据打通后,正成为上海市民就医的总窗口。

图源:随申办

即使到线下办理政务,市民也感受到了明显变化。

“我为孩子办理迁移户口,到派出所发现没带出生证明,我想今天一定办不成了,没想到民警告诉我可以电子亮证,在随申办中输入相关个人信息后,出生证明就在随申办中生成了电子证照,在派出所直接打印就行。”对于这次“意外”,黄佳(化名)感到很惊喜。

在上海,不带证件办理业务基本成为常态,“今年十一,外滩沿线实行交通管控措施。很多粗心的驾驶员一不小心闯进管制区,有人还没带驾照,怎么办?今天给您支个招。”在不久前举行的市民代表走进“一网通办”活动上,上海交警黄俊带来一场绘声绘色的“带货”直播。黄俊带的货,就是“随申办”。

数据显示,目前,“一网通办”已归集608类电子证照,总数突破1.5亿张,调用量突破5.6亿次。上海全面实施“两个免交”:凡上海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于提交,凡能够提交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此前,《IT时报》记者在走访上海部分街道事务中心时了解到,“电子亮证”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只带一部手机在全城“办事”的未来也离市民愈来越近。

02 柜台不再“各自为政”

“以前老百姓或企业要办事,先来询问要带什么材料,回去准备好再来窗口。”在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金岚岚看来,“一网通办”推行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办事越来越方便,一些成熟且普及的事件可以全程网办,社保、税务等事项网办率超过90%。

“几年前,办四张证至少要跑四个窗口,一天不一定搞得定。现在,要带什么材料网上写得清清楚楚,提交的材料也越来越少,还可预约办理时间,我们也笃定了许多。”在普陀区落户的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办事效率的提高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

除了网上办事,自动终端也提供“就近办”。每年4月,劳务派遣公司要进行许可证年检,仅在普陀区的600多家劳务派遣公司,年检工作都可以在自助机上就近完成,企业不用再跑柜台办理。普陀区已有66台自助终端分布在57个点位,不仅服务中心有,还布点在园区、楼宇、银行、公园、居民区等,基本上市民和企业在15分钟内就能找到临近的自助终端。

去年10月,“普陀区旗舰店”在随申办上开张了,旗舰店有6个特色应用,“一业一证”位于其中,企业只需要“填报一张表、提交一套材料、申领一张许可证”即可开业,实现“一证准营、全市通用”。目前,普陀区“一业一证”改革已逐步覆盖25个行业,包括药店、超市、饭店等领域,正推进宾馆和便利店等重点行业的系统开发和宣传引导发证工作。

图源:随申办

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一网通办”中的应用,办事越来越高效。电子证照调用减少了办事材料,办事要求和规则变成了智能知识库,很多业务可以实现自助办理,客服人员也可以便捷地在知识库中找到答案回应咨询,节约了企业和群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随着“一网通办”的推行,窗口服务越来越协同。在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28个柜台,以前“各自为政”的情况不见了,市民来办业务不需要花时间找,都是综合性办理。这也是“一网通办”带来的变化,“数据打通了,促成了一窗式改革,工作人员跨部门、跨专业学习,像全科医生,各部门提供专业支撑,相当于专科医生,组团服务更提高效率。”金岚岚说。

普陀区甚至还搞起了直播,10月15日开张的“普陀政务直播间”,首场直播聚焦税收优惠政策,“政策经常在变化,但以前了解政策总是很滞后,不了解政策就会吃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普陀一家家具公司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坦言。

普陀政务直播间,图源:随申办

03 数据上云 合力助民

数据,是一个数字化城市的底座,三年来,“一网通办”的业务和功能层层加码,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奥秘”就在于流程优化、系统整合、数据共享。

“随申码”是数据共享的典型代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申码”产生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其功能不止于“健康码”,而是定位为市民的生活服务码。随着越来越多领域实现一码通办、一码通行,“随申码”累计使用超过46亿次。小小一个码,成为超大城市高效服务与管理的“神助力”。

上述提到的电子证照也得益于数据共享,一个证件触发其他委办局的数据,形成合力,为市民办理政务。

上海电信技术人员吴强对此深有感触,他曾长期驻扎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为委办局制定上云方案,助力数据打通。

“上海有70多个委办局,光IT系统就有几千套,以前的IT技术解决不了资源争抢的问题,因此一套系统只能配一套资源。”吴强告诉《IT时报》记者,资源浪费、数据孤岛是此前很多委办局面临的痛点。“比如某委办局有6套IT系统,为了保证安全、能效,每套IT系统都要预留50%~60%的资源,资源浪费很明显。”

图源:东方IC

通过IT系统上云、提供虚拟机资源、虚拟化技术解决了资源争抢、浪费的问题,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效果,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数据共享,“现在各委办局还是以IT系统上云、数据入湖为主,从目前的情况看,资源浪费的情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吴强透露。

在吴强看来,有了初步算力和算法之后,比较急迫的应该是数据更深层次的打通。“数据打通需要业务知识,需要数据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与大数据中心深度合作,解决相关数据的关联、数据的应用,让政务服务越来越精准。”吴强举例说,如果一名市民身体突发异常,需要紧急救助,医疗卫生系统只知道有人需要救助,但如果不知道具体位置,就无法实施救助。如果两个数据能结合,相关部门就可以提供精准救助。

04 从“可用”向“好用”

“上海没有作业可以抄。”在此前的一次峰会上,朱宗尧曾坦言,数据治理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目前各地政府都在摸索期,每天大数据中心接到来自各部门使用数据的需求达数百项。上海从2018年开始,经过顶层设计、数据归集、数据整合、数据质量四个历程,初步探索形成了包括“三目录一清单”“数据运营机制”“需求导向、快速迭代”等在内的一套数据治理方法论。也就是说,目前上海市的各政府部门数据正从最底层的居委、街道、区、各委办局等“数据小溪”逐渐流入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湖”。但朱宗尧也坦承,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出湖”反哺业务,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在针对企业服务方面,数据的应用和操作还是有可完善空间。

普陀一家具公司负责人也吐槽,自己公司更名之后,去办理过一些政务,但有时办理时就显示公司已经更名,有的业务在办理时却没有显示更名信息,以至于业务办理不成功。

也有企业表示,在线上办理业务,资料上传之后显示有错被退回,接下去所有资料都要再重新上传一次,他提出,能否保留已经上传的正确资料,只要重新上传错误资料,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便利服务。

不同部门有不同需求,数据入湖之后,如何精准出湖,为市民、企业、工作人员提供需要的数据?

为上海市数据资源平台提供底层支撑的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曾向《IT时报》记者表示,数据出湖要加工成数据产品,以随申码为例,在这个码的背后有加工逻辑,根据轨迹、医院、卫健委的信息判断用户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码,但这个加工过程需要建模,设计好以后才能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又涉及资源。“随申码的加工速度还算比较快,但还有很多业务,从基层提出需求到真正数据产品被加工出来,所需时间比较长。”孙元浩透露,星环正在开发一套数据服务的产品,建好模型,数据加工好后可以直接发布,从而加快数据出湖的速度。

无论是数据入湖还是出湖,最终目的都是让“上海没有难办的事”,“一网通办”的目标是在2021年底前实现从“可用”向“好用”转变,在2023年底前实现从“爱用”向“常用”转变,基本建成“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

“‘一网通办’将从‘能办’转为‘好办’,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完善,比如办事指南是否容易理解,办事途径是否精准指引,如何缩小数字鸿沟、照顾特殊群体办事需求,各种办事页面是否人性化,都需要从用户视角不断完善,让政务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办事需求。”金岚岚说,此外,还需要法律法规的配套,比如有的业务办理还需要纸质材料归档,如何进一步推广电子档案,需要相应制度设计来支撑。

作者/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郝俊慧

编辑/郝俊慧、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

图片/随申办、东方IC、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