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荒漠”到“绿洲”
作者/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孙永会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编者按
瞧,一幅幅数字新图景正绽放!
基于“智云上海”这一全新数字底座,一幅幅细腻而生动新图景正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展开。
社区,连接着城市和家庭,融入数字元素后,电梯变得智慧,火情监测更加灵敏,违规停车等行为无所遁形,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飞速提升。
在地下停车场,信号盲区正不断消失,智能充电等新应用不再有障碍,还有灯光,变得越来越“聪明”,车来灯亮,车走灯暗,既提升了照明体验又节约了电量。
在单位、在家中,打开手机叫外卖实属平常,“互联网+明厨亮灶”则让人吃得安心,用户可远程查看餐饮商家后厨的实时画面。监督实时在线,未戴口罩、抽烟等违规行为会在第一时间被“揪”出来。
在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基于“双万兆接入暨一跳入算服务”,AI企业在进行模型训练时可一跳直达临港智算中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于千行百业,于千家万户,“智云上海”构筑了高效、智能、普惠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为推动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注入澎湃动力。
提起地下车库,在你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有人说这里是网络盲区,一进地库就“失联”。也有人说,这里灯光昏暗,心中升起的不安全感会让自己想起恐怖电影中的景象。
的确,地下车库移动网络覆盖差、照明体验差,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是在老旧小区、楼宇和园区。
但在上海,地下车库景象大变。在无数建设者的努力下,在智慧科技的加持下,上海住宅小区地下车库挥手告别“地下失联”,网速变得流畅。有的地下车库则变得智能,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助力下,灯光照明像会呼吸一样,实现了“灯随车动”,既保障了照明效果又大幅节能。
告别“失联” 实现上网自由
充电方便又安全
坐标1:徐汇区阳光绿园小区
位于徐汇区天等路的阳光绿园小区建于21世纪初,小区规模不小,拥有1个机动车地下车库和6个非机动车地下车库。
过去,无论是机动车地下车库还是非机动车地下车库,基本都没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还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之前因为地下车库没有信号,我们接到了好多居民投诉”,小区物业经理周杰说道。居民投诉的原因,除了因为没有信号导致在地下车库没法打电话,另一主要原因是不方便给电瓶车充电。“之前我们这里的非机动车地下车库只有一些投币充电站,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不少人青睐的扫码付费充电桩,因为车库里没有手机信号覆盖而使用不了。”周杰表示。
居民李女士则告诉记者,因为在地下车库充电不方便,在此之前,有些人就用“飞线”在居民楼附近充电,给小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地下车库里有了信号后,大家都将电瓶车停到这里,扫码或者投币充电都很方便,也更加安全,我们感到挺满意的。”李女士笑着说道。
在阳光绿园小区机动车地下车库,有了网络覆盖之后,居民同样大感便利。
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加速普及,智能联网应用也在不断丰富。小区的机动车地下车库里就停放着多辆新能源车,若是没有网络,过热安全提醒、远程预约充电等车载智能功能都无法使用,车载多媒体也成了“板砖”,遇到急事时打电话、收发短信同样没办法实现。
短视频刷得“飞起”
坐标2:普陀区城公大厦
城公大厦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小区规模不大,只有一栋楼、150多家住户。但是,小区的地下空间分布却较为复杂,有非机动车库和机动车库,两者之间并不相通,而且因为地上空间有限,老年活动室也设在地下。
“居民在给电瓶车充电,进行扫码付费时,因为地下车库没有移动网络,大家只能扫码后快速返回地面,这时才能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完成费用支付,很不方便。”城公大厦大楼管理员袁师傅曾介绍。
如今,这里的移动网络质量有了飞跃提升。居民感到最满意的是充电变得越来越方便。以前没有网络覆盖时,地库只安装了少量智能充电设备,扫码后要快速跑回地面进行付费,有了网络之后,这里安装了更多充电设备,居民可以笃悠悠地扫码付费并充电。
“别说扫码支付充电费用,就是刷抖音、看视频也很流畅,居民们很满意、很开心。”袁师傅说道。
记者曾在城公大厦地下车库多次进行测速,无论是非机动车停车库还是在机动车停车库,手机上网速度都超过150Mbps,部分区域接近500Mbps,应用体验十分流畅。
一直以来,地下车库等地下空间是移动网络覆盖的薄弱区域。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早期规划建设时,并未深入考虑地下空间的移动通信需求,在通信配套和设备安装空间资源方面存在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小区地下车库没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
2023年、2024年,上海连续两年将“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上海电信等运营商积极推进,针对地下车库结构复杂等难题,根据场景不同针对性网络部署,不断扫除地下空间信号盲区。
如在阳光绿园小区,针对机动车地下车库的地形特征,建设人员采取了“RRU+板状天线”的覆盖方式,现场测试网络效果良好;针对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因为光纤接入不便,建设人员采用了射频直放站方式,接收来自室外宏站的信号并进行放大,为室内提供信号覆盖。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到“一小区一方案”,即使在地下车库,通信建设者们也要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网络服务。
“灯光秀”炫目 节能降本实在
地库灯光像呼吸一样自如
坐标3:普陀区我格广场B2停车场
傍晚时分,位于武宁南路上的我格广场,商场区域内人来人往,颇为热闹。而在B2层地下车库,车辆几乎停满。暂时没有车辆进入,这里显得颇为寂静,灯光幽暗,但能看得清路面和周边,不影响安全。
寂静之时,突然传来车辆转弯时轮胎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声,一辆车正在驶进车库。这时只见随着车辆的行进,它前方的一盏盏灯正在显著变亮,保证驾驶者前方视野清晰。当车辆通过后,灯的亮度又自动调暗。
一场“灯随车动,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的“灯光秀”随时在这里上演,如同人呼吸一样自如。更关键的是,相比普通地下车库照明,这种方式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众所周知,地下车库是建筑照明的重点场所,但一直以来,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光线昏暗,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要么灯火长明,不管有人无人,24小时不间断照明,电能消耗巨大。
为了解决难题,业界尝试了不少方法,比如采用传统的单点感应灯,或是定时关闭部分照明回路,但是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比如传统单点感应灯,如果车辆行进速度较快,往往是车辆通过后灯光才亮起,驾驶员前方还是黑暗一片。
现在,随着智能绿色照明的上场,矛盾随之解决,通过内置组网和感应模块,可对地下停车场进行分区分组、联动配置,当雷达感应有人或有车过来时,系统会提前将前方的灯光上调至80%亮度,保证前方视野清晰可见。当行人、车辆通过后,后方灯具的亮度则降低为10%。
绿色智能照明满足人车全天候安全通行需求,实现潮汐照明,节能效果十分突出,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
照明数智化、绿色化趋势不可阻挡。
早在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发文提出,推进城市绿色照明,控制过度亮化和光污染。上海走在前列,不久前发布的《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2023》显示,市区两级建设管理部门完成约40万盏LED灯具改造,基本实现市区范围内LED灯具全覆盖的目标。
与此同时,绿色照明正从室外向室内场景渗透,而且更加智能。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成为其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充分发挥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所积累的优势,实现对灯光的高效应用,能够结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不同的应用模式和场景;可结合传感器上报的数值,自动调节每盏灯的亮度,确保不同位置照度均匀;还可实现用电的精细化分析,自动生成能耗运维报表,为节能降碳提供数据基础。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