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航的胜利和精英的傲慢

付航的胜利和精英的傲慢
2024年11月06日 10:26 IT时报

讲出问题,让大家看到,便是进步的开始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王昕 孙妍

10月19日,《喜剧之王单口季》总决赛落下帷幕,付航获得年度总冠军。最后决赛场上,付航讲述了一个差生的自我接受之旅:一个分班永远在F班的差生,做过保安、服务员、导游……受过不少冷眼。从不被人看好,一步步登上喜剧之王宝座。

“只要你敢勇敢地做自己,就总有人会爱你”,付航的胜出,某种程度上呼应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前段时间在《十三邀》中的表达,“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能开出一朵花来”。

这句看似鸡汤的赞美,其实基于林小英的另一句判断,“人的一生,教育如果是万米赛跑,你读到高中才跑了一百米。你怎么认定,这些人将来就是胜出者……”

付航段子里以Passion(激情)式表演出现的那些遭遇,底色是悲凉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小被称为“废物”“臭狗屎”“小黑狗崽子”的孩子,如何在别人长期的“践踏”中,慢慢学会消解痛苦、接纳自己,而遭遇这一切,只因为他是个“差生”。

“人为什么要分一二三本,三六九等?”付航的问题便是答案。在当前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中,你的学校排名,就是你的能力和价格标签。

这便是迈克尔·桑德尔所言“精英的傲慢”——就读精英大学被视为备受追捧的奖励,同时,成功者深信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忘记帮助他们的时机和运气,轻视比自己不幸和缺乏资格的人,这亦是目前很多看似“无解问题”的根源。

一直以来,《IT时报》都非常关注灵活用工群体的生存现状,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202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以这些群体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然而,在我们持续的报道中,对问题解决的讨论到最后总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无论是“快递应不应该上楼”“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还是“为什么我坐了一辆臭车”……这些频上热搜的话题,最终原因都可归于较低的客单价和只能靠“过劳”才能获得的较高收入,解决方案其实只有一个——提高外卖、快递等服务的价格。然而,没有一家物流企业、外卖平台敢提价,敢“教育”消费者:你应该为这些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通常,我们将这些“无法涨价”的原因归咎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可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是最一线的服务提供者承受竞争的结果,而互联网大厂正式员工的薪水,往往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

现状是,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大多数现代社会,都没有建立起对“体力劳动者”的足够尊重。人们普遍认同“优绩原则”,觉得“择优录取”“能者多劳”是理所当然的,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公平原则。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什么是优绩?

长期以来,“成功”被狭隘地定义在“文凭”上,古时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今天有“文凭主义”偏见,认为大学文凭是获得受人尊敬的工作和体面生活的首要途径,985、C9才是“人上人”,就连研究生录取、就业,都要看你的“第一学历”。

《十三邀》中,林小英在母校长沙县六中和高三的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对话,在这些“县中孩子”的身上,无数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只是想上一所好大学,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我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我们一直被灌输一种思想,如果你学历不高的话,这辈子就完了,就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成功和失败的定义,往往会直接决定成功者对那些不如自己成功的人所持的态度。“优秀的人应该获得属于他的成功”背后,另一层隐而不言的内涵是——“失败者应该为自己的失败负责”。正如六中一位孩子所言,“学习嘛,就是为了让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把那些很差的人甩一大截”“学习是为了成为更优秀的人,而只有优秀的人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正是类似的社会认知造就了那个“死循环”:外卖小哥、快递员“不配”得到更高的收入,而消费者也很难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林小英对“单一评价体系”的批判,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反对者认为,“择优录取”“唯高考论”是最公平的阶层跃升机会,林小英作为“既得利益者”,不应该让孩子们放弃努力,放弃学习。

可这些县中的孩子已然处于不公平的待遇中,最好的生源、最好的老师,都被“攫取”至市里的高中,他们是已经被事实定义的“失败者”,而当理科和文科的招生比例是3:1时,那些始终无法进入物理世界的孩子也只能逼自己选择“理综”。

实际上,即便在“优绩原则”最盛行的美国,教育也不是公平的。迈克尔·桑德尔指出,常春藤联盟高校超过2/3的学生来自收入排名前20%的家庭,在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来自全美国前1%富裕家庭的学生比来自收入居于全美国后60%的家庭的学生还多。2019年,美国最大的高校招生丑闻是,50位知名演员、商业领袖及其他富有的父母,通过“冒充皮划艇运动员”等舞弊手段,为子女“购买”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入学资格。

因此,当人们开始怀疑“努力能否一定成功”时,“精英”和“普通人”之间巨大的认知差距,便很容易导致社会情绪的二元对立,李佳琦那句“你究竟努力了没有”才会成为“滑铁卢”。

在现代社会进程中,“优绩原则”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手段,它可以让每个人实现效益最大化,最有效地帮助管理者选拔最擅长促进经济和科学发展的人,却也让人们陷入极度“内卷”和“内耗”中。

在《精英的傲慢》这本书中,桑德尔提出一个问题:是更坚定地按照优绩至上的原则生活,还是应该在把人按才能分类,并且在拼命奋斗谋生之外寻求公共利益?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被那些与我们共同生活的人需要”,而工作的尊严在于满足这一需求,如果以此为前提,那么,把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错误的。

显而易见,这种社会共识的形成,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诸多争议和反对声,但或许正如脱口秀存在的本义:虽然你无法解决问题,只要讲出来,让大家看到,便是进步的开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