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周|抢回失去的时间

深圳一周|抢回失去的时间
2022年03月27日 22:13 深圳特区报

2022年3月21日至3月27日。

这一周,是深圳提劲提速提效的一周。“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体现在这一周的每一天。

这一周,深圳市和各区密集出台12个惠企纾困的政策措施;这一周,深圳企业成倍干劲恢复生产,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稳定器;这一周,深圳人迅速找回应有节奏,这座城市瞬间恢复往日“烟火气”。“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同时推进,果决判断,从容应战,顶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压力,深圳正坚决以“双统筹”赢得“双胜利”。很多人说,深圳这一波战疫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十二个政策

这一周,密集出台的纾困惠企政策,让人印象深刻。

3月24日,广东省密集加派“政策礼包”,一连印发三个重磅文件,为受疫情冲击的困难行业、产业和市场主体提振信心和活力。

3月25日,深圳发布《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出台一整套助企纾困政策,涉及八个领域30条措施,减负金额达到了750亿

而从3月20日到26日,福田、龙华、宝安、罗湖、龙岗、南山、坪山、光明,八个区相继推出针对辖区企业的纾困方案,其中宝安更是多达56项。

12个纾困惠企政策,247项具体措施,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这个城市在经历抗疫大战之后,正向最具创造力的企业家群体释放巨大的善意——抗疫再难,“搞钱”本色不能丢,有困难,政企一起扛!

尤其是最重磅的深圳惠企“30条”,发布两天以来,引发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观察和评论。

抓关键、力度大、方式新、手续简——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用这四个词,来形容他对深圳惠企“30条”的感受。

“无论从横向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是纵向与深圳的政策沿革相比,我认为惠企‘30条’是近年来为企业纾困方面力度最大的一系列措施。”袁易明说。

与此同时,许多学者也强调,深圳出台这一系列政策,并非仅仅针对疫情,很多内容都是针对年度经济发展。毕竟,此前深圳疫情的特别管控措施只有七天,而一季度的经济形势仍然不断向好。

3月26日,从市统计部门传来的最新消息令人振奋:1-2月深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活力足,多项数据“开门红”。

此时再来看惠企“30条”,袁易明认为,它对于稳定深圳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和价值链的节点,稳定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中作为产业策源地的定位,稳定对周边地区形成的辐射带动和合作关系,有战略性意义。

三字心声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受到纾困政策暖意的,是给城市带来烟火气的服务业。

赖林远,90后的客家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早餐店店主,却因为一则在疫情中为生计而发声的留言火了一把。这几天,赖林远盼来了好消息。深圳发布的惠企“30条”措施中,针对餐饮业,提出了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中小微商户帮扶行动,降低商户经营成本等内容。他在美团外卖上开的网店,能享受到平台为困难商家实施的外卖佣金减半、1元封顶的举措。同时,根据南山区的18条助企纾困政策,他也能申请到不超过5000元的租金补贴。

普惠性的纾困扶持针对面广,减下去的是费用,提上来的是效益。

中集物联是智慧物联领域的新兴产业,主营业务之一是智慧停车。在建的下沙公交总站智能立体车库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公交车智能立体车库,受疫情影响从2月18日停工至今。“增值税税费缓缴延长6个月,能为我们缓解上千万的现金流压力。”中集物联有关负责人说,惠企“30条”有利于减轻制造业负担,从而更好地扩大产能和技术改造。

而对于大量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创业型企业,纾困政策更是雪中送炭。

深圳棒棒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AI自主书写笔(自主芯片)+能力开放平台”,原本属于创业创新项目,但公司合作的一个模具厂在东莞大朗,一个加工厂在石岩,不巧都碰上了今年的疫情,导致生产交付受到影响。3月25日,深圳市科创委的创业项目资助及时发放,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而当天下午发布的惠企“30条”更是提出,要加速兑现产业扶持资金,力争一季度分配下达进度达到30%、上半年达到60%,这让CEO张鸿亮信心大增。

惠企“30条”发布仅两天,小政已经听到许许多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声音,不论大店小店,龙头产业还是创业公司,大家共同的心声是三个字:盼落地。

和抗击疫情一样,助企纾困同样也有“黄金时间”。接下来,深圳的关键是要精准落实助企纾困“30条”,才能“速战速决”解决企业困难,让全民共享稳中求进的成果。

几个切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句话拿来形容这一周的深圳,再贴切不过。

恢复往日秩序的深圳,像是要把失去的光阴抢回来,卯着劲儿地朝前冲。的确,深圳人很拼,深圳企业很拼,深圳这座城很拼。

深圳为什么格外珍视光阴?让我们来看几个切片。

最近,苹果公司宣布,Mac Studio和其他产品可能会比预期晚到消费者手中。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深圳近期的疫情可能会影响制造商出货,导致这些订单进一步延迟。

这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说明,深圳按下“慢行键”,对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都会产生影响。深圳力量,“链”动全球。深圳“慢生活”,全球跟着慢。

事实上,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富士康龙华园区的无人车间里,工业机器人也一刻没停歇。这个有名的“代工大王”,以高科技方式稳守在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3月中旬以来,深圳频繁被西方主流媒体“点名”。就在几天前,英国BBC这样报道:“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城市是‘中国硅谷’,如果疫情影响严重,我们很多商品可能断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将面临挑战”。

BBC的担忧不无道理。在全球电子产品采购的行业龙头华强北,因为休市9天积压了许多货,这周恢复营业后,几乎所有商家都在争分夺秒,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发货。

更不必说深圳的现代物流业,一个喷嚏就牵动全球。去年,盐田港因为疫情短暂“停摆”,欧美商家就开始担心圣诞礼物的正常供应。作为全球第四大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盐田港最近灯火通明,海上快线穿梭不停,数以万计的集装箱发往全球各地。

作为世界经济十强城市,全球工业、科技创新和外贸重镇,深圳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多个产业链的配套能力、一大批产品的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在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中,深圳不可或缺。

世界需要深圳。

又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所说,时代要求深圳持续发力,探索出一个让中国和国际社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行正常交往的模式。

中国同样需要深圳。

抗击新冠疫情是全球大考,全国统考,至今未结束。深圳抗疫的“城市兵法”——“其疾如风,不动如山”,根植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之上、使命之中,让人们看见担当,看见不易,看见淬炼,看见信心。

(原标题《深圳一周|抢回失去的时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