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高校科研团队何以“如虎添翼”?

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高校科研团队何以“如虎添翼”?
2024年11月09日 11:09 IT创事记

当下,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与高质量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5%,数字经济堪称驱动增长的最大动力;而德勤中国的分析数据显示,我国数字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人才短缺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显而易见,探索数字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为数字经济持续成长提供澎湃动力,是政产学研各界的共识。在诸多的路径选择中,虽然产教融合具有资源互补和供需对接的先天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不少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演进走向备受瞩目。

在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协同爆发的时期,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升的背景下,产教融合被寄予更高的期望。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顶尖高科技企业与主流高等院校之间能否开创颇具示范效应的合作模式,将决定产教融合的上升空间和数字经济的进化轨迹。

在高校科研领域耕耘多年的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教师庞子龙对此颇有感触。他表示,在带领学生攻坚克难的进程中,需要应对来自技术、资源、资金等方面的多元挑战,如果能得到优秀企业合作伙伴的助力,就有机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与华为携手突围的故事,恰好印证了这一观点。

企业赋能助力高校科研攻坚克难

在IT产业高速发展的数十年里,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扮演了人才输送的重要角色。伴随AI技术加速渗透、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加注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高校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地位日益提升,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机器视觉实验室附属于河南省智能数据处理工程研究中心,该机构主要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信创产业软件研发及其应用推广三个领域开展研究,在计算智能、智能建模、智能优化、智能检测等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研究中心由1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4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科研团队。研究中心附属的实验室也是人才济济,共有博士5人、研究生12人、本科生10人。

当然,高校科研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遭遇难题是家常便饭。例如:在项目中可能会遇到复杂算法的实现问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对模型训练和优化要求很高;切换开发平台时,团队需更多时间适应新的开发环境,熟悉新的工具链和框架;在硬件设备采购、大规模数据获取和项目实施中,则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一些情况下资金不足会限制项目的进展。

要想顺利闯过多重难关,高校寻找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无疑是值得探索的路径。经过审慎地筛选,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最终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实验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需要自主创新设备的加持,昇腾AI是不二之选;同时,过往很多项目落地都获得了华为的无偿帮助,继往开来前景可期。

据了解,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已与华为在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开源鸿蒙俱乐部等领域展开合作。在迁移到昇腾平台的过程中,实验室与华为的技术专家保持密切联系,采用技术答疑和联合开发方式,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此外,通过积极参加华为举办的昇腾AI创新大赛、鲲鹏开发者大赛等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升技术水平,还能赢取资金奖励,直接支持科研项目。

以竞赛为试金石化解真实场景的应用难题

从产教融合的角度看,增强高校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其承担的重要使命。因此,企业面向高校组织高水平技术竞赛,有助于填平象牙塔与现实应用场景之间的鸿沟,并让更多精英脱颖而出。

在昇腾AI创新大赛2024河南区域决赛中,河南大学软件学院的“近海雷达智能化升级”和“纺织智能巡检”项目分别斩获高校赛道的银奖和铜奖,有效化解了真实场景中的应用痛点,找到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通道。

针对传统雷达在船舶密集区域信息杂乱的问题,“近海雷达智能化升级”项目致力于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船载雷达视觉辅助系统,功能涵盖海上船舶目标检测与跟踪、恶劣天气下的图像修复、碰撞预测、多串口数据采集与融合等。在该项目中,华为提供软硬件全方位支持,研发人员使用Atlas 200IDK 开发者套件,基于昇腾CANN训练平台开展工作。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梁文翔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研发,他主要负责整体代码架构的设计、各模块的融合以及多串口数据采集,重点解决开发板同时部署多模型的难题,并成功完成基于transform架构的目标检测模型部署。参加竞赛对学业晋升和职业规划都大有裨益,有望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

值得关注的是,近海雷达只是纷繁场景的冰山一角,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同样面临人工检测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挑战。“纺织智能巡检”项目团队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CANN异构计算架构开发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实现纺纱车间巡检自动化,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并处理纺织过程中倍捻机的断线问题,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2022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周科润在“纺织智能巡检”项目中主要负责整体代码在开发板上的部署和推理、各模块融合,以及项目管理与协调工作。他表示,通过使用昇腾社区的开发工具,学会了如何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并掌握了AI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技术,进一步坚定了在人工智能方向长期发展的决心。

协力共创产教融合的未来图景

透过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案例,不难发现产教融合模式正迈向更高的境界——顶尖高科技企业多管齐下,全面赋能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重点领域领军人物和优秀后备人才,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这与顶层设计的思路不谋而合。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用3年左右时间提升数字人才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产教融合即是其中最重要的行动计划之一,向上突围的天花板已彻底打开。

从具体实践的角度看,产教融合正由项目式协同迈向常态化合作,企业的各种平台和资源将更好地对接高校日益增长的需求。华为面向高校量身定制了多维度人才发展计划:一是教学合作类计划,除了此前提到的“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还有鲲鹏&昇腾本科教学推广计划和虚拟教研室教改专项计划;二是实践创新类计划,包括计算高校开源人才奖励计划、鲲鹏&昇腾原生人才高校促进计划、鲲鹏&昇腾优才计划等;三是科研创新类计划,如鲲鹏昇腾科研创新使能计划、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孵化中心等。此外,华为还组织了华为ICT大赛、鲲鹏应用创新大赛、华为云开发者大赛等特色赛事活动,推动产教融合迈上更高台阶。

庞子龙老师表示,希望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未来能与华为不断扩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产教融合的漫漫征途上,会有更多的探路者建立一座座里程碑,具备造血能力的数字经济未来可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