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林碧涓)几分钟生成一张图片、轻点几下鼠标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输入问题几秒就能获得答案……借助人工智能这位“高效伙伴”,人们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了工作效率的飞跃。
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被视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从AI产品到AI大模型、AI算力基础设施,我国AI技术正加速“出海”。
AI技术“出海”成为了企业发展变量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进,在高速网络、大数据、超级计算等颠覆性支撑性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等“技术—经济”特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面对全球人工智能潮,我国AI产业链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探索发展机遇。
自去年起,百度面向海外市场推出了3款AI原生应用,分别为AI相机Meira、AI聊天SynClub和AI社交WiseAI;在AI硬件领域,鸿合科技旗下品牌Newline与AI教育垂类大模型公司Merlyn Mind建立合作,搭载Merlyn AI功能的Q系列交互平板正式推出。
除科技公司外,我国运营商凭借在通信技术、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将AI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向全球。就在近日,中国电信国际与中国电信人工智能公司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与中国电信安全公司联合成立安全业务创新中心,这将进一步统筹整合中国电信内外部资源,推动中国电信成熟人工智能能力、安全能力的出海。中国移动与印尼金光集团正式签约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将进一步深化两国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合作。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此前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国联通将加强国际海陆缆建设和算力网络战略布局;加速统筹国内国际一体化布局,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产业“出海”恰逢其时
据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9月8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的介绍,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元。中国目前已跨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先赛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累计有5.4万项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其中中国申请了3.8万项,占70%,居全球第一,美国申请了6276项,排名第二。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出海对于新技术而言已经从选答题变为必答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路江涌认为,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从点到线、从面到体的演变,从自主技术和国内市场主导的国内循环,走向由全球技术和全球市场构成的国际循环已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具备能够满足海外用户需求以及应用场景开发的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新技术的不断突破、新业态的持续涌现,面临一系列新课题,例如人工智能产生虚假错误信息、人工智能应用风险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AI发展不仅依赖于单一国家的努力,更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也推动了全球AI产业链的升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于今年7月在北京正式启动运营,积极打造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开展人工智能务实合作的样板。
企业出海面临挑战
但需要关注的是,企业“出海”之路可能面临着技术壁垒、文化差异、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例如,在技术壁垒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政策环境方面,监管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欧盟人工智能法规已经引领了全球立法的潮流。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应对欧盟等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复杂合规要求,构成了它们在海外扩张过程中的首要挑战。在市场方面,商业化是所有AI出海产品都面临的挑战,据第三方数据公司SensorTower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非游戏移动应用内购收入为531亿美元,而AI应用内购收入仅为17亿美元,这表明AI应用在应用市场的渗透比例很低。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AI企业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应对策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