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洲)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不久前在北京发布《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中国的移动生态正在以实绩兑现其产业潜力,到2030年,移动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经济贡献2万亿美元。5G及其生态系统将全面惠及中国经济千行百业,其中,制造业在2万亿美元的贡献更将高达40%。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科技创新向更深层次迈进,中国电信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不仅精心筑牢工业化坚实的网络基础,更深度融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为制造业基因带来升维性的改写,助力制造业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
移动通信重塑制造业底座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格局,重塑其发展底座。
报告预示,未来5年,“5G + AI +行业”的融合创新即将步入价值爆发的黄金时期。GSMA首席执行官洪曜庄在现场透露的一组数据令人瞩目:2024年,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已然为GDP贡献了1.2万亿美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大幅跃升至2万亿美元。在移动连接数稳步增长的进程中,数据消费的迅猛激增以及AI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成为推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动力。
制造业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受益者”。这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制造业对5G、AI以及物联网展现出了强大的融合吸纳能力。曾经“机器换人”在制造业掀起了一轮自动化变革浪潮,大量重复、繁琐的人工劳动被机器所取代,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时代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如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度介入,制造业正朝着“智造升级”的方向大步迈进。
5G的高速稳定网络,为制造业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高效通信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生产环节的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准确;物联网的融入更是让所有生产设备、物料等实现互联互通,构建起一个庞大且智能的生产网络。此外,AI技术则赋予了制造系统“智慧大脑”,能够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智能决策,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
正如GSMA在报告中精准判断的那样:未来的增长红利将集中释放在“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的传统行业”。制造业作为传统行业的典型代表,无疑站在了这一历史机遇的风口浪尖。移动通信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重塑着制造业的底层架构,从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到创新能力,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革不仅将推动制造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引领制造业迈向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
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工业化
当前,科技创新之力强如引擎,有力推动着新型工业化的蓬勃发展,为产业升级带来无限可能。对此,中国电信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一系列项目合作,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添砖加瓦。
在工业云网领域,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与烽火通信携手打造的万兆工厂,堪称科技创新赋能工业发展的典范之作。该项目聚焦 50G PON 技术在工业场景的创新应用,着力实现生产车间、仓储物流、办公区域等全场景的万兆光网覆盖。通过50G PON技术具备的微秒级低时延特性,可为生产线数据传输提供低时延通道,实现设备运行和生产管理等数据实时汇聚,为工厂精细化运营和智能化决策提供网络支撑。同时,确定性体验和高可靠网络可满足流程化生产对工序控制的严苛要求,有力保障生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平台创新领域,中国电信萍乡分公司与江西省百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的健康食品领域“数智工厂”标杆项目,同样展现出科技创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典范作用。该项目对全价值链进行深度重构与优化,为传统食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黑灯工厂”在罐装车间实现了“无人化”生产,通过 5G + AGV + 机械臂协同作业,夜间生产无需人工干预,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稳定性。数字品控中心构建了“原料—生产—成品”全链路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获取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虚拟调试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产线变更的虚拟验证,使新品上市周期缩短了50%,加快了产品创新速度,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
科技创新对于构建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电信以实际行动证明,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打破传统工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深度改写制造业基因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进制造业领域,如同神奇的画笔,悄然却有力地改写着制造业的基因,为其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随着 AI 应用在制造业的持续深耕,诸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先看中国电信TeleAI打造的人形机器人,它凭借突破感知局限的平衡智慧,为工业巡检等复杂环境下的机器人作业模式带来了全新可能。在传统工业巡检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普通机器人往往因感知能力有限而难以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而这款人形机器人具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能够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状况。它可以在狭窄的通道中自由穿梭,精准识别设备的细微异常,无论是温度的微妙变化,还是声音的异常波动,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和“耳朵”。这种突破传统感知局限的能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从而重塑了工业巡检的作业模式,为制造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再观智传网,其核心优势在于将通信、网络与人工智能进行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带来了质的飞跃。在传统流水线上,不同型号的机器人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同作业能力。而智传网打破了这一局限,让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实现实时交互。通过这种实时交互机制,机器人能够根据生产任务和实际情况,自主优化生产流程。比如,当某个环节的生产速度出现波动时,其他机器人可以迅速做出调整,自动分配任务,确保整个生产线的高效运行。对于一些单个机器人无法处理的复杂任务,多个机器人还能通过协作共同完成,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中国电信集团CTO、首席科学家李学龙的带领下,TeleAI正在加速“智传网(AI Flow)”的研究工作,与AI治理、智能体、智能光电(包括具身智能),形成“一治+三智”的完整科研布局。
通过人形机器人和智传网等创新应用,中国电信进一步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作业模式。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辅助工具,而是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度改写了制造业的基因,推动制造业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灵活的方向迈进,开启了制造业发展的新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