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智”守望“基因宝库” 中国电信绘就湿地生态和谐美好画卷

用“数智”守望“基因宝库” 中国电信绘就湿地生态和谐美好画卷
2025年06月27日 18:46 通信信息报

(记者 张苏慧)“以前巡护2000公顷湿地要10天,现在几天就能完成全面巡护。”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管护员张璐刚感慨道。

图为珍宝岛湿地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所辖虎林市东部,总面积44364公顷,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域,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是东北虎、丹顶鹤等众多濒危稀有物种的家园,被誉为自然生态的“基因宝库”。

如今,在中国电信鸡西分公司(以下简称“鸡西电信”)打造的珍宝岛智慧湿地管理服务平台支持下,珍宝岛湿地保护工作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台运行三年来,已成为保护区管理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从“人巡”到“技巡”

湿地局旗下共设有5个管护站,分别是虎头管护站、宝丰管护站、大王家管护站、立新管护站以及月牙管护站。每个管护站主要负责日常的巡护、防火以及勘测等工作,确保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其中,珍宝岛智慧湿地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平台”)坐落于虎林市虎头镇的虎头管护站内。

以往,管护站主要依赖人工巡护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时空局限性。而如今,通过构建覆盖全湿地范围的智能监控网络,并配合每周不低于2次的无人机巡护,巡护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工作人员借助这一智慧平台,能够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有效弥补了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前巡护一周顾不了家,现在有了这个智慧平台,效率大大提高。”管护员们现在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5个管护站的工作情况。

图为鸡西电信项目负责人倪娜与湿地局管护员张璐刚查看智慧管理平台湿地动态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管护员张璐刚已经在珍宝岛湿地工作了十四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智慧平台带给珍宝岛湿地管护员的改变,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热成像设备和太阳能供电系统,管护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掌握湿地动态。

智慧监测守护生态安全

“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吸引珍稀物种栖息的基础。”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项目负责人马刚表示。近年来,通过智慧治理和生态修复,这片44364公顷的“基因宝库”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驻足。

为更宏观地掌握湿地生态状况,智慧平台设置了卫星遥感监测模块,可对湿地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及土地分类进行高精度分析。该模块通过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叠加,精准计算湿地面积、周长、分布格局及生态环境状况,并利用图像差异分析技术监测湿地面积增减、形状变化等动态趋势。同时,系统还能对湿地植被覆盖进行定量分析,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平台的监测范围覆盖300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区,数据分辨精度达0.8~2米。此外,湿地保护区配置了三架无人机,安装测绘云台相机、激光雷达相机、混合负载相机,搭载激光雷达,能绘制更精准的湿地地图。

图为鸡西电信维护员与湿地局管护员日常维保智慧平台水质监测设备

在地面监测层面,智慧平台整合了防火灾摄像头、车辆识别系统,来往车辆都能被精准记录,一旦发生火灾可立即追溯责任。高精度水样检测设备可以监测水质情况,守护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马刚介绍,智慧平台还在持续升级新功能,进一步强化视频采集与智能分析能力。系统可自动识别鸟类活动并录制高清视频,显著延长录制时长,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丰富的生态数据。同时,平台充分整合保护区现有软硬件资源,支持100余路高清摄像头及150余台红外相机的接入,实现更大范围的生态监测覆盖。

在底层技术层面,鸡西电信对计算模型进行深度优化,大幅提升监测精准度,通过加装GPU提升算力,并针对黑龙江湿地物种特性对鸟类识别模型进行适应性升级,使系统对常见鸟类和野生动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和86%,增强生态保护的科学性。

数智技术带来管理变革

清晨的珍宝岛湿地薄雾氤氲,一群黑翅长脚鹬正优雅地掠过水面,远处的东北虎在树丛间若隐若现——这些曾经难得一见的画面,如今正通过摄像头实时传回智慧平台。科技的温度,让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不再隐秘,也让守护它们的故事有了更温暖的注脚。

图为鸡西电信维护员与湿地局管护员在智慧大屏上观看监测设备传来的动物画面

“以前很难捕捉到动物画面,现在有了这些监测设备,随时都能拍到珍贵的生态画面。”张璐刚开心地说。随着数智技术的深入应用,人与自然的距离被拉得更近了。

智慧平台配备的三个观测站摄像头面向不同方位,配合人脸识别和AI动物识别功能,不仅能自动记录候鸟活动,还能精准识别野生动物,甚至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追踪老虎活动轨迹。

为确保监测数据高效传输与处理,平台还优化了事件上报机制,从发现鸟类至上报平台不超过3秒。即使在高并发场景下,系统仍能保障摄像头接入后的页面加载时间控制在3秒以内,为湿地管理部门提供稳定可靠的决策支持。

此外,为提升湿地执法和管理效率,鸡西电信还升级了执法记录仪系统对接模块,实现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数字化接入。该模块涵盖动物监测、植物保护、人为干扰管控、设备设施管理、防火预警及执法记录等功能,支持与执法记录仪移动端无缝对接,实现远程数据下发、位置轨迹追踪及用户绑定管理。

“从去年开始,系统已实现‘一打电话就知道了’的快速响应机制,应急处理效率显著提升。”马刚介绍。智慧平台投用后,保护区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图为工作人员调整珍宝岛湿地“慢直播”摄像头角度

如今,通过鸡西电信搭建的“慢直播”镜头,公众可实时观赏珍宝岛湿地壮美风光。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上,科技正持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苏慧 通讯员 綦悠悠

图片来源:张苏慧、綦悠悠/摄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