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在AI领域,正式发起了冲锋!

国央企在AI领域,正式发起了冲锋!
2025年04月10日 13:12 明源地产研究院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并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人工智能+”首次以独立章节形式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篇幅明显增加,相关部署也更加细化,足见国家对其重视程度。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更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

今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就专门召开央企“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要求央企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十五五”规划重点,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持续壮大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之后1个多月,各地政府和国央企也迅速响应,纷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身到这场波澜壮阔的转型与创新浪潮之中。

“国家队”,吹响了新一轮“冲锋号”。

打破效率偏见

国央企加速布局人工智能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发展人工智能,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之所以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人工智能原创算法和开源系统领域存在短板,高端芯片、关键部件等产业基础薄弱,高水平人才不足等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央企的创新文化不足和决策流程较为复杂,在人工智能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赶不上竞争对手的节奏。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不仅能为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亦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也就是说,谁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更多话语权。这不仅关乎国央企的未来,更关乎中国的未来。

所以自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央企“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之后,各地政府和国央企就迅速展开行动,短短一个多月,就落地动作不断。

比如海南省国资委近期成功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国资国企监管进行深度融合,业务范围将逐步覆盖产权、资金、债务、薪酬、采购、贸易等核心领域,从而达到企业经营行为实时监督、资金流动全程追溯、重大风险有效防控、违规责任精准追究的目标。戳这里,让国有资产评估有重点,盘活有抓手

另外,国资央企“AI+”行动示范基地也在天津揭牌。作为落实国务院国资委“AI+”专项行动部署的重要举措,示范基地所在地建成了京津冀地区唯一国产液冷单集群万卡智算资源池,总体算力规模达5760P,成为全国产化训推一体、国产自研架构的高性能公共智算中心。

国央企方面。

3月10日,河钢集团正式启用DeepSeek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公文智能撰写、文件智能转换等功能,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在智能客服方面搭建钢铁材料知识库,实现7×24小时自动应答。

3月4日,中智集团正式启动“AI素养提升工程”,首期以“智能体开发与应用”为主题开展专题培训,下一步还将成立AI创新中心,加快健全AI人才梯队。

2月28日,中国能建召开“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后又启动建设了以AI为核心的财务数字员工管理平台,与现有财务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构建“流程自动化+认知智能化”的双轮驱动模式。助力国央企打造可知、可见、可控的资产管理体系,点此了解

……

长期以来,国央企因组织架构庞大、决策流程繁琐,在部分人心中形成行动迟缓、应变能力欠佳的刻板印象。

但不得不承认,这次 “AI+” 专项行动,国央企展现出的超强执行力,彻底打破了部分民众对其效率低下的偏见。

为了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窗口期,国央企真的拼了。

场景应用竞相落地

国央企亮出“AI发展成绩单”

一提到AI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寒武纪、深度求索等民营企业,似乎当前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创新浪潮都是由民营经济主导的,国央企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殊不知,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且错误的。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在AI领域“点题”,要求国资央企加快发展。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将人工智能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之一;2024年,国资委启动央企“AI+”专项行动;2025年,国资委再次召开央企“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为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经过这几年的持续耕耘,不少国央企在人工智能发展上,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比如保租房领域,某市级保租房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可视化的住房信息运营监管平台,有效避免数据泄露、数据错误,实现运营部门实时监管,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点击了解,保障房运营管理

能源领域,中国石化充分利用DeepSeek大模型的高质量编程能力,提升地震资料处理、油藏开发优化、化工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专业模型的开发效率。中国石油发布能源化工“昆仑”大模型,落地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工程设计等场景。

通信领域,三大运营商均全面接入DeepSeek开源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客服、云计算、编程助手、云桌面等多种场景。

汽车领域,东风汽车旗下自主品牌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接入,并应用于东风岚图、东风猛士、东风奕派等公司旗下自主品牌车型。

产业园领域,某国有产业园区搭建的智能招商智系统,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数据、技术专利、市场表现等多维度信息,精准匹配园区产业集群资源,推送上下游企业名单,有效提升招商效率,促进园区去化率增长。点我了解,园区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

……

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成果媒体通气会,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透露,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不得不说,在这场人工智能大考中,国央企率先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

多家央企成立人工智能领导小组

强化顶层设计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还将继续深化“AI+”专项行动。

具体来说,就是“三个更加突出”

一是更加突出应用领航,强化深度赋能,瞄准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强化行业协同、扩大开放合作,加大布局力度,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

二是更加突出数据赋能,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提升通用数据集质量和多样性以服务大模型训练,持续参与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开放,突破数据难题,做强做优数据产业。

三是更加突出智算筑基,夯实算力基座,为技术突破、应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当然,发展人工智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铺排。

明源君这里也有几个建议:

一是搭建组织体系。

比如某央企就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并同步建立了差异化考核体系,针对职能部门,重点考核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成效;对于生产部门,则着重评估智能系统的建设质量。

中国钢研则提出,将实施工程业务板块改革,整合人工智能和智能化中心,组建人工智能事业部。

二是做好战略设计。

比如中国能建就制定出台了《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涵盖任务书、路线图、责任单和时间表等。中国海油也制定了相关战略目标,力争“十五五”末整体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

三是抢抓人才储备。

比如中国电信就在去年举办了全国高校AI大赛,重点聚焦国内外AI领域知名院校、头部实验室/课题组,旨在发掘和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

比如上海某国企就牵头设立了人工智能生态基金,规模100亿元,未来将围绕大模型产业链生态进行重点布局,投资AI基础设施、基础与垂类大模型、下一代端侧AI应用三大细分领域。

结语

从算力基建的快速搭建,到行业大模型的创新研发,国央企凭借资金、技术与资源整合优势,在多个领域开辟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新路径。

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未来的道路,依旧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