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2024 年度征文」记录赛道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前言
周国平在《妞妞》一书中写道「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
2021 年 7 月,女儿在离家不远的医院中顺利出生。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加之双方家里长辈各有身体不适,我和媳妇在综合了家里的各种情况后,决定不再辛苦长辈,而是由我们自己带小孩。2022 年 10 月,我任职的公司因为各种原因资金链断裂近乎倒闭,我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在家里待业的我看着媳妇忙碌了一年多的身影,不知怎么突然冒出了「自己来带一段时间小孩」的想法。于是在我将自己的想法与媳妇沟通后,我便开始了这段「全职奶爸」的生涯。
▍在「家」的屋檐下
我刚开始接手带小孩的时候,一岁多的女儿还没有完全学会走路,爬行依旧是她主要的行动方式。这时的她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床上活动,看着我经常在床边上上下下,她也按耐不住,撅着小屁股爬到床边,小心翼翼地伸出小腿开始不断试探。为了防止她直接从床上掉下来,我赶紧在旁边一边拉着她的手,一边拖着她的屁股,带着她一点点地滑到地板上。终于成功来到地板上的她,眼睛里散发着兴奋的光,如同来到了新大陆一样,一边拍手,一边发出开心的声音。
于是让她在地板上去自由探索未知的「世界」,成为每天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新「世界」带来的不仅是新奇,也包含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桌子上的水杯、书架上的书籍...... 她尚未成熟的思维还不懂得这些东西在「好玩」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她带来危险。即使我对她做出警告,她也会很快地置之脑后。为了尽量降低她遇到危险的可能,我开始有意引导她的活动路线,例如在地上摆放一些她喜欢的玩具,或者用抱枕靠垫之类的东西当做障碍物放在地上,既可以增加她爬行的乐趣,吸引住她的注意力,也可以避免她去触碰一些较为危险的地方。

不安分的小手是她认识世界的过程
某一天,我注意到了她即将长齐的牙齿。这些尚未长整齐的小白牙,激活了我脑海中看过的育儿书内容:可以开始将她的饮食偏好向成年人靠拢了。话虽如此,可是如何在照顾她饮食的同时又能让自己正常吃到饭,成了我面临的一大挑战——如果我将她安置在卧室内独自做饭,她会因为分离而感到害怕;若是将她带到厨房一起操作,刀叉与明火共存的环境似乎更加危险。
经过一番求助与思考后,我想出了一个还算行得通的办法:前一天晚上提前准备好自己要吃的饭菜,然后在第二天用餐时,用电蒸锅将食物放在她够不到的地方蒸煮加热。这样既能保证她的安全,又能让我吃到热乎饭。至于女儿的饭菜,我选择和她一起动手制作。比如做青菜叶时,我会和她一起撕碎叶子;如果是鸡蛋羹,则共同将蛋打散,然后一起上锅煮熟或蒸熟。虽然满地狼藉是肯定的,但看着她开心将整个过程当做是一个小小的互动游戏,并开心地参与其中时,事后打扫「战场」的麻烦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也许是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她吃的时候总是特别开心。

吃饭时弄的到处都是生活中的常态
与室内活动不同,在室外的活动就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了。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天上午都会带她出门散步,户外的各种「花花绿绿」带给了她满满的新鲜感和无穷的乐趣。
有时候,她会捡起地上的石子,疑惑着,这是什么呢?捏在手里凉凉的、硬硬的、一点也不光滑,还有些硌手。摸够了,将它扔到地上会发出「哒」的声响,扔进水里则是「啵」的声音传来;一阵风吹过,她也会疑惑,是什么东西拂过自己的脸蛋呢?好奇地抬起头四处张望,却看到树梢的柳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阳光透过摆动的树叶,投下形态各异的光影在她的眼前变幻。于是她忘记了自己为什么抬头,一边痴痴的看着美景,一边发出「咯咯」的笑声......

她很喜欢在公园里走来走去
随着笑声的起起伏伏,时间悄然而逝。而她也不再蹒跚学步,学会了奔跑;吃饭不再用手抓,开始用起了自己的小勺子;抓起笔来,还可以像模像样的画上几笔。有限的房间已经装不下她四溢的活力,她开始渴望更多的人与她互动。于是,我和媳妇开始商议,似乎到了可以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了。

两岁多的时候,她会以渴望的眼神看着在学校里面玩耍的哥哥姐姐们
还记得第一次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她以为会像去淘气堡玩一样,爸爸会陪着她一起进去。直到被老师带走,有些慌张想要牵我的手时,才发现我并没有跟过来。她终于发现不对,开始呼喊起「爸爸」来。
直到今天,每当我回想起这一幕,总是会忍不住的开始推测:当时的她会是怎样的心理活动呢?在幼儿园的第一天,她是以怎样的心态度过的呢?可是,我注定无法知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从那天起,她人生的轨迹开始与我产生分离,并且随着时间越来越远。至此,我不再知晓她生活的全部,她也不会再事事与我细说。虽然我依旧是她所信赖的「爸爸」,但是我想,她的人生大概会以此为起点,逐渐脱离名为「家」的屋檐,驶向那片属于她自己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难以自控的焦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若以这句话来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显然并不达标。
也许是长期在家带小孩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也许是小孩不时的哭闹让我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开始变得易怒和焦虑,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却更加沉默。时不时神游物外和浮躁的心情,也使我很难像从前一样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
这些失控的心境,让我想起了许多长辈都说的话:做父母的为了儿女付出了多少辛苦,为了儿女牺牲了许多等等。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经历,似乎也的确如此。在家里时,我需要在陪她玩耍的时候时刻顾及她的安全;我需要在陪着她吃饭的同时小心她不被食物呛到......这些不断紧张和担心的情绪正是我心境失控的源头。
除此之外,外界的偏见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每次带孩子出门玩耍时,陪在同龄小孩身边的要么是妈妈,要么是老人,鲜有父亲独自陪在小孩身边。这就导致在玩耍的过程中,周围人经常会对我投来的疑惑目光。时间久了,有时我也会怀疑自己放弃工作,全身心地带小孩究竟是对是错?如果当初选择将小孩送到长辈身边,交给他们带,是否会是另一种现状?
看着不断下降的银行卡余额,想着自己喜欢很久却始终舍不得买的东西,担心着未来家人生病却得不到保障...... 这些忧虑使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而我只能站在深夜的阳台上,内心充满挣扎的望着城市中的灯光,一遍遍地问自己:值得吗?真的有必要吗?这种矛盾与压力使我身心俱疲,却又无法轻易改变现状。
然而,当我看着女儿午睡时安宁的睡颜,小小手紧紧环着我的胳膊,信赖地将自己的身体依偎在我身边的样子,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似乎有另一种解法。我的确付出了很多,但并非毫无回报:我「荒废」了一段「奋斗」的时光,但换来了女儿心底的信赖;我失去了所谓的「社交」和「自由」,但换来了对女儿深刻的了解......这听起来很像漫画《钢之炼金术士》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但我认为用它来形容并不准确。因为我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我越是用心地去与她生活,越会感到所得远远大于所予。

她在我身边睡觉时的样子和在妈妈肚子里时一样
虽然如今我依旧无法得出「全职带小孩是否值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自己多少看开了些,至少不再执着于这个问题,渐渐地也就没那么焦虑了。因为我逐渐明白,强求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未必就是我希望的。生活中本来就充满着矛盾,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如何面对和理解这些问题,那些所谓的「答案」,反而无须考虑。
▍我好像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爱
人们总是说「父母是无条件爱儿女的」,若真是如此,我想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狠心的父母了。
女儿在医院出生后,并不会随着她妈妈一同回到病房,而是会在医院的育婴室观察一段时间。我将她从育婴室接走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感到很激动或紧张,只是有些惊讶于婴儿的大小——她是好小的一个人啊,可能也就和我的脑袋差不多大,我单手就可以很轻松地抱起她。实际上我也几乎是单手将她抱回病房的(多么不靠谱的爸爸!),一方面是因为我还没学会怎么抱她合适,另一方面腾出一只手也是为了方便开门和按电梯(我是独自去接的)。

她刚出生时真的是好小一只
总之,在女儿刚出生的这段时间里,她更像是降临在我身边的一个麻烦:尿布要随时更换,睡眠必须规律,喂奶要定时定量......好好的睡上一觉成为了奢望、精神更是时刻都在紧张。这些琐碎的事就像一张网,紧紧将我和这个小生命紧紧包裹住,令我难以喘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很难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地爱她。
然而,初为人父可能的确称得上是人生最奇妙的经历之一。在适应了照顾女儿的节奏之后,开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开始笼罩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那张圆乎乎的小脸总是会浮现在我眼前。当我在商场里路过玩具店时,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思考有哪些玩具她会喜欢呢?当周末来临,我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计划带她去哪儿玩——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没有预料到她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融入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在带孩子的时间里,我陪着她学会了走路、陪着她学会了说话、陪着她学会了画画......直到我站在幼儿园门口,看着她入园时的小小背影,感受着如海啸般向我袭来的不舍与牵挂,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还从未分开过!感受着初次分别带来的情绪,我开始思考,这就是「爱」吗?而我没有太多犹豫,肯定的回答自己:是的。
于是,当我成为了一位父亲,在第一次与女儿分别的清晨,我才终于敢说自己明白了一点点的爱,而且,它让我对未来产生了新的期望:期望这「一点点」爱的种子,可以在未来时光的浸润下,生长出茂密茁壮的枝干,为我的心房带来更加真实的重量。

清澈的眼神和笑容治愈了我很多次
▍写在最后
我清楚地记得,在高中时有一位经常看杂志的女同学,看了我写的一段小文后评价到:你在文章里写自己的经历,好蠢哦!可能的确如她所说,我的确是挺蠢的吧。即使到了今天,我也不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有多聪明。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当尽善尽美望而不及时,适当地犯犯蠢我认为也挺好的。
如今在显示器前憋了好些天后,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文章,也终于在文章结束的同时将过去这段日子中累积的情感宣泄了出来——这大概就是促使我完成这篇文章的源动力吧!最后感谢百忙之中看到这里的你,也在 2025 年伊始,祝福你的生活得偿所愿、幸福美满!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96294?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谷丰
责编:Lotta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