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周报 033|电影、mini 与「当日完稿」工作流

Matrix 周报 033|电影、mini 与「当日完稿」工作流
2020年12月01日 17:25 少数派sspai

Happy December~

社区访谈

Matrix 已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或体验,但可能并不熟悉他们。为了进一步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这个板块,邀请 Matrix 内活跃的分享者,讲讲他们关于数字生活的故事。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常常活跃首页的 @Tp 。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大家好我是 @Tp ,目前是名在校大学生。某种程度上,我同时也算是一个「斜杠青年」,除了在少数派写稿以外,我偶尔也会帮家人朋友拍一些产品图、剪一些宣传视频什么的。这次 Matrix 周报的采访终于轮到我啦🌚。经常刷少数派的朋友多少应该见过我的名字,毕竟我在首页出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

我目前给自己的定位是「斜杠青年」,其实说白了就是自由职业者。因为我算是一个比较重视自由的人,所以相比起固定的职业,我更愿意趁着年轻,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平时也会把自己的脑洞随时记录下来,也许某天就会变成我下一个努力的项目。

看到你写稿非常快,可以请教是一下是怎么做到的吗?还是时间管理之类的魔法?

主要就是一个字:「肝」🌚。

开玩笑的,我写作之所以快,或许是因为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我通常会先把「写文章」这件事拆分成不同的步骤来做,像构思、拟写大纲、收集素材这些工作,我都会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准备好以后,再一气呵成地将脑子里关于这篇文章的东西撰写成文。

在写文章之前我会先构思这篇文章最后出来是什么样的,并且把它简单记录下来(通常我会构思多个,然后挑选一个合适的)。然后我会尽可能详细地拟出一份大纲,这份大纲就像是撰写这篇文章的「说明书」,在文中要提到的重点、需要准备的配图,甚至是在某个地方可以玩的梗都会写进去。

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我在写《简悦大更新:新增同步助手、RSS 全文输出功能,增强稍后读和标注体验》这篇文章时确定的成品模样。

到了最终写作成文这一步,我通常会安排在晚上来做。一方面,我需要足够安静的氛围才能更快地进入心流,从而高效完成文章初稿;另一方面,我在晚上确实会迸发更多灵感(特别是洗完澡以后)。

简单来说,我写稿的流程有点像是在拼乐高:先确定最终成品的样子,然后找到说明书(写大纲),最后将脑子里的「零件」拼凑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步,如果没确定最终成品,而是边写边构思的话,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特别散乱。

至于时间管理,我其实比较少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紧,通常会留出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用来调整状态。对我而言,在合适的状态下工作、学习,是事半而功倍的。再加上我是一个想到就做的人(包括🐦的时候也是想到🐦就🐦),所以有时候会出现「稿是上午约的,大纲是中午写的,文章是晚上交的」这种情况。

在介绍某个技巧(比如 iOS 自定义桌面)或者是某个应用的时候,你都会尝试怎么介绍、阐述它?为什么?

对于这一类文章,我会先去思考读者受众,并由此调整文章的布局。随后根据技巧难度、应用亮点尽可能由浅入深地来介绍。因为这样能够照顾到更多读者的阅读体验。

比如 iOS 14 自定义桌面这个功能,我写了两种方法,分别是用快捷指令和 Launch Center Pro 来实现的。快捷指令的那篇文章,我先介绍了操作步骤,再说明动作原理。

如果一位读者只想找自定义图标的教程,文章的前半部分就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读者不必完整阅读就能退出这篇文章。而如果读者想了解动作原理,那么接着往下翻也能找到相关介绍。

如果把顺序反过来,那么想找教程的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就会是相对难懂的原理介绍。如果我是这名读者,我很可能不会接着往下翻。

Launch Center Pro 那篇文章大体上的顺序也是「由浅入深」,先介绍基础操作,再引申到如何创建自己的个性图标。由于在 Launch Center Pro 中,创建主屏幕图标是需要额外付费的,因此我也将这个需要注意的点放在了开头提醒读者。

平时会使用哪些硬件 / 软件 / 应用?

硬件的话,我比较常用的是索尼的 WH-1000XM3。对于喜欢安静的我来说,一款降噪效果好的耳机几乎算得上是必备品了。

另外就是在《80cm x 40cm 的桌面小空间,我留下了这 8 件百元小物件》这篇文章下有人问到的键盘了,型号是 ikbc F87(不建议在宿舍使用青轴)。

应用方面,我强烈推荐 TouchRetouch!因为我偶尔会给自己的模型拍照,而模型上的一些瑕疵,或者是背景中有什么不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TouchRetouch 来消除,并且效果相当棒。在拍高达模型的时候,我就经常用它来消掉支架,营造「浮空」的感觉。

用TouchRetouch 消掉支架

平时都有哪些爱好,空闲时间里自己会做什么?

我是一个相当「宅」的人,平时的最大爱好就是拼高达。当然我也会入手一些非高达的模型,比如蜘蛛侠什么的。最近我还掉进了乐高的坑里,所幸钱包把我救了出来。

不得不说,拼高达还是非常解压的,特别是一个人在桌子前打磨、渗线、上水贴时,颇有种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感觉。

拼装现场

除了拼装以外,我也很喜欢给自己的模型拍照。花上几分钟给它们摆个帅气的姿势,再来个拍照修图一条龙,美哉!

给模型拍张照

本周社区热榜🔥

《克制的艺术:红色 iPhone 12 mini 一周使用体验》

作者:特伦

我眼中的 iPhone 12 mini 算是克制的艺术。虽然大幅缩减了尺寸,电池容量有所减少,但 12 mini 没有因此丢掉旗舰手机应该有的 A14 芯片,各方面较为均衡的素质让它成为了一台名副其实的小屏旗舰,阻止身边很多朋友选择 12 mini 的因素除了续航时间大概就只有缺失双卡双待这个原因了吧(笑)。

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算长时间外出需要我为他携带移动电源,iPhone 12 mini 仍然是那一台我愿意妥协他的弱点,来日常使用的手机。

真是拿他没办法。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从 iPhone XR 更换到梦想机 iPhone 12 mini 后的感想,充满了真情实感,如果你也有这样让你感到欢喜的手机或设备,欢迎来评论区一同分享这片喜悦。

《Stadia一周年:再谈我们期待的「绿洲」》

作者:黎明前线Alan

Stadia 所描述的未来游戏愿景,绝对是当时在发布时带给我们最多震撼的那一个:毕竟将服务器中心的算力变成游戏主机为自己所用,实在是相当激动人心。

但在 Stadia 正式开始向公众开始服务时,不少用户都感受到了与自己期望不同的失落:可能是实际体验中的不少 Bug,也可能是之前宣传中的不少功能因为开发进度的滞后不得不跳票带来体验落差,总之在刚发售的一个月之内,Stadia 所要面对的除了来自用户的疯狂吐槽之外,还有海量的 Bug 等待修复。

一年之后,Stadia 也算是步入正轨,每月上新游戏以及不定期的功能性升级也都成为了常态、Stadia Pro 用户每个月也都能体验到不同的新游戏,看上去这项服务已经跨过第一道门槛,开始步入正轨了。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Stadia 成功了吗?在发布一周年后,这款云游戏服务在这条激进的路线上走得怎么样了?

《权力和算法:电影革命要革谁的命?》

作者:重新想象Lab

……恐怕是将我们很多时候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电影)摄影是有关(电影)摄影(师)的事」的固有印象大大拓展了。事实上,电影摄影从来都不仅仅是事关 DP(Director of Photography,特指电影摄影师),当然围绕着 DP 有很多核心的讨论,但除此之外,它更可以左右剧本的创作走向,它可以控制导演的创意范畴,它可以影响制片的操作流程,它可以干涉演员的专业发挥,它可以奠定剪辑的叙事风格……

也因此,从胶片时代向数码时代的改变,意义远不仅在于一种记录载体的迭代,它改变的现实和未来比你我的想像更多。

阅读全文>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