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假期充实而开心:放假之后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让你的假期充实而开心:放假之后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2021年07月26日 11:30 少数派sspai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学生时代之后,像暑假这种大块的、可以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就再难遇到了。学期中的休息时间,最多不过一周,可以做的事情终究有限;而在暑假里,有两三个月的空闲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无论是入门一个技能、学习一门课程,或者在已知领域里深耕,都绰绰有余。总之,无论做点什么,都比假期结束的时候哀嚎「我怎么又浪费了这个假期」要好。

本文将结合我假期的体验和经历,试着探讨怎样才能让假期时间变得更高效一点。文中写出的都是我亲身试验过,并且对我有效的。每个人的习惯和偏好不同,因此具体效果可能因人而异,请结合自身特质和习惯自行尝试取舍。

另外,请不要寄希望于读过本文就可以逆袭成功。我的假期只能说是比「躺过」稍微好一点,在真正的高效人士面前也不过是咸鱼水平,请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

找到假期要做的事

如果假期有作业,完成这项任务当然是清单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如果你想要把全部工作放到最后几天冲刺完成,也不是不行,不过……希望你的肝还好,阿门。)

没有任务的假期相比之下会更容易让人迷茫一点。不只是不知道做什么可以提高自己,连想要玩什么、怎么玩都不是很清楚。我就是在这样的迷茫里飞速地度过了很多个夏天,现在想来就只能回忆起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好像那段时间从我的人生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一样。

假期目标不是 DDL。严格的截止日期和达成条件只会让人心生畏惧,更容易导致半途而废。而如果对成果的要求没那么高,进度也不苛求,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点。如果做的事还是自己喜欢的,在随性完成的过程中极易获得快乐,实现目标就会更容易。

假期目标包含的内容也可以不只是「提高自己」一个方面。既然追求快乐,那不如贯彻到底!不过对我来说,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的快乐稍纵即逝,所以我通常会把它和创作结合,留下文字和图像以供后日追溯,重读的过程亦是重拾当日快乐的过程。

对我来说,「没有浪费时间」这个词意味着,当我几天后回想这一天,能想到我在这天都做了些什么。不是只有不断学习并留下产出的生活才算是高效的生活;和朋友出来聊天、喂了公园里的天鹅,这些闪着光的生活碎片,是在两点一线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只要在空闲的日子里拾起哪怕一片,就不能算是辜负了这段时光。

如果不知道假期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往这些方向想一想:

有什么事情是你在学期中想做,却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做的?

技能:开车、写代码、视频剪辑、……知识:语言、深入了解其他领域、……爱好:旅游、模型、填坑、补番、……健康:减肥、护肤、下厨、体检、……

设立的目标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两个月的假期里,我大概设定了十个目标,大部分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但是每周找出几个小时就足够完成的那种。比如我想在暑假里写小说,那就每天在想写的时候写一点,几个月下来也达到了非常可观的数量。也有一些需要每周检查,像是「运动天数」「平均睡眠时长」,如果不足的话就要趁着当周周末好好补一下。

每天做好一件事

之前我试着分析过我晚睡的成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常常在睡前惊觉:今天一整天好像我什么都没有做成。这样的焦虑常会促使我在深夜爆发出「一定要补救」的冲动,转而去写东西或者看点什么,试图在第二天来临前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亡羊补牢。这里说到的「没有做的事情」既可以是任务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娱乐:「我今天没玩够」。

为了最大限度地限制这样的焦虑产生,我强迫自己起床后设定每日目标,并写出当日小结。选择的时间定在起床后是因为可以方便地根据当下的想法和精神状态做选择。

刚起步的时候,每天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每日目标

为了防止我每天早上在选择「今天的目标」这件事上太过纠结,我把任务分成了三类:学习、工作、娱乐/摸鱼。学习和工作也是我暑期目标的概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设置。

「学习」包含了以输入知识为主,但是需要我整理笔记、归纳总结的各种事。可以是修习技能,也可以是上网课。「工作」可以是假期中必须要完成的 DDL,比如写论文。对我来说,这是处理和工作相关的各种杂事。「摸鱼」就是和学习工作无关的事情,宗旨是追求开心。我又把它分成了:输入型、输出型和休息。

除了这三类以外,还有生活中需要处理的各种杂事。一个人住的时候,食材采购、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这些生活杂事都需要我来处理。虽然不太耗费精力,但这些是很琐碎却无法逃避的「必须做」之一。

当然,当天如果要出门游览或者见朋友也算得上是「做成了一件事」。但这无需我自己的意志力才能完成,且这些活动通常已经提前约好,不需要等到当天早上再做决定。所以出游当天是不算在计划内的。

对我来说,今年暑期的选项大致有这些:

我对自己的期望是:

每月至少有四天学习,内容不限;每周至少有一天跟进工作相关的事,且最好放在周三前;每周至少出门一次,采购生活用品和取外卖不算,但因为工作的出行可以折算进这里,步数超过一万就算运动了;每周末给自己写一篇本周回顾。

如果当天我选择了摸鱼,那么:

要么补觉回血;要么输出(无数量限制);选择输入型娱乐的当天就必须做一件不喜欢的事。

去年圣诞节假期的时候把「不想做的事」局限在了运动和家务两项,暑期的升级就是把学习和工作也加入了备选项,输出型也算成了整天输入摸鱼的一种弥补措施。我原先以为没有 DDL 压力下的学习会更受我青睐,但实际上根据具体行为统计出来的频率是:输出(> 补觉)> 学习 ≥ 家务 >>>>>> 工作,至今没有想明白为什么。

记录与回顾

我每天的情况记录在了 Google Sheets。选择它而非其他软件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多端同步做得非常好,紧急情况下手机端网页版也能用,表格展示清晰直观,而且 Google Sheets 并不是日历软件,所以不会影响到我的日程安排。

表格的底色是今天选择做的事情(或者可以说是花最长时间做的事情),里面的文字则记录了具体做了哪些事,前后顺序即是我当天做事的顺序。

图为六月的截图。我在表格里还会写上具体内容,如电影名、和谁去哪里玩这种,在这张图中隐去了。

我会经常看这个表格,试图从中找出我活动的规律,从中找出可以优化的地方。

比如出门和朋友观光约饭聊天后的第二天通常会是输入输出并存的摸鱼日,回想一下还能感觉到当日对于处理工作事项会有抗拒的心理。这一方面是因为出去玩的时候接触了新鲜的事情,能够激起灵感(我能回想起很多次一边涂身体乳一边用语音记录灵感的场面,但大多时候是没有力气整理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出游对我体能和精神的消耗很大,和朋友交往让我非常开心,可以治愈非常低沉的情绪,然而作为一个内向型社恐人,疲劳、不想开口说话这件几件事,通常也会在回家后连同快乐一起向我涌来。

注意到这件事之后我就会有意识地安排时间,如果当天下午和朋友约好了出去玩,那上午就可以发些工作或学习上邮件,既可以把社交焦虑尽可能地堆到同一天里,还可以借和朋友见面带来的快乐,暂时忘却那些需要我花精力去处理的事情。并且为了不在见面时迟到,对我来说发邮件前必须要经历的心理准备期1就短了很多,某种程度上也算达到了高效吧。

如果提起精神做事很困难,那就让事情变得有趣一点

这句话可以有两个理解方向:

给要做的事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让这件事本身变得更有趣一点,就更容易做下去。让这件事相比于其他不得不做的事更有趣一些,这样即使我不太喜欢做这件事,我也会因为不想做另一件事而选择做它。

给要做的事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

即使到了假期,完成任务的地方还是停留在同一个书桌前。如果从学校回家,即使前两天有新鲜感,也会很快被磨灭。

不妨试试在不同的地方做事:床上、餐桌、和其他人互换房间;出门去咖啡馆、图书馆;还可以开发一些「我不知道居然可以在这写东西」的地点,比如我就尝试过:公园座椅、草地上、排队时、教堂和博物馆里……

新环境给人带来的新鲜感能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刺激,不仅能产生新的灵感,而且似乎更能保持专注。

对我来说,另一个让事情有趣的方法是从各种角度给这件事添加各种设定。比如:

生活就是一场游戏类:今天写到三千字可以奖励自己吃外卖,写到五千可以吃米其林,写到一万字就去买小裙子!我是网络小说主角类:买了欧洲历史的课但是不想上?但明天就要穿越回中世纪了,如果学不会,还怎么靠信息差赚钱?我有特殊/隐藏身份类:工作准备期的各种邮件其实是在和盟友维持必要的通讯。如果我不好好写,就没人支持我,人类就彻底没救了!

……总之,人类幻想千千万万,足够中二的话不如试试?

让要做的事相比之下不那么无趣

在「每天做好一件事」里,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摸一天鱼可以,但是不能全用来看书、影、剧,总要做一些我想逃避的事情来平衡一下。

这件事可以是输出类,比如读完书、看过电影之后,趁着脑海中的印象还算新鲜,在网站上写写书评、剧评这类,或者选择补觉。但如果恰巧不想写东西,也不想睡觉,就必须要从我试图逃避的那些事里选一件来做。每一项需要做的家务都列在我的待办事项里,对我来说,做这些的痛苦远远高于运动的痛苦,所以选择运动就成了更好的选项。而课外学习和运动相比,又显得更为可爱。……大部分的选择就是这样作出的。

这么做的中心思想就是,在可选项里设置一个更讨厌做的事。做选择题的时候,大部分时候不会想要输入一个不存在于选项中的答案。

不要停下自律的小球

物理学中有一条定律:假设没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为零,则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

从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开始自律的前几天只要坚持下来就很容易坚持下去,但是一旦彻底放松了一天,再想爬回去就很难了。

就像牛顿的小球,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了。

这个定律也可以放在做每天的任务上: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开始,那就逼迫自己开始,先设置一个十分钟的定时器,做到定时器响再说停下。

一般来说,十分钟就能进入状态了;如果尝试工作十分钟还不能进入状态的话,可能是精力不够,也有可能是这件事太过无趣……总之,找出无法进入状态的原因,然后试着解决。

结语

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假期。甚至有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长假。

现在回看刚刚放假时写下的假期计划,仅仅是「每天只做一件事」而已,两个月下来竟然也在不知不觉中坚持下来了,还做了这么多事。翻检每日总结和周记的时候,也找到了我想要留下来的,闪光的生活片段,是读到就会忍不住开心的回忆。

我已经达成了暑假的终极目标——足够开心,学到了东西,处理好了工作上的事,并且自认为没有荒废哪一天。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启发,并祝你度过一个开心的假期。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