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赴港上市,概念被现实击醒

Soul赴港上市,概念被现实击醒
2022年07月04日 20:04 产业科技Pro

作者 | 可心

来源 | 产业科技

社交元宇宙Soul的故事,再次讲到了上市的一页。

近日,开放式社交平台Soul递表港交所,拟冲上元宇宙社交第一股,美银美林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撤回赴美上市申请的一年后,Soul将上市地点选在香港。

兴趣社交入场。这家上线于2016年的陌生人社交平台,由孤身一人在上海奋斗的张璐创立,最初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孤独的人”。Soul利用兴趣图谱和算法驱动,游戏化的交友玩法受到Z世代喜爱,成为社交赛道的黑马。

营收追不上亏损。Soul成立以来,营收规模随着用户数量增长而扩大,但始终深陷亏损泥潭,营销成本高企是致使Soul盈亏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扩张阶段的企业而言,重营销投入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获客之后如何留客。

从Soul的陌生人社交生态来看,留客、转化和流量变现存在阻碍。不少用户反映,在Soul上面经常会遇到性骚扰、电信诈骗等乱象,尤其是平台时不时地匹配一些涉嫌软色情的服务内容,若想与对方聊天,就得刷礼物。“Soul现在越来越商业化了,到处是付费,并且很多用户看起来就很假,刷着刷着就没兴趣了。”

寻路元宇宙。基于发布内容和匹配聊天的功能逻辑,Soul在去年年初提出了元宇宙设想,并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研发3D引擎。软件开屏slogan也从最初的“跟随灵魂找到你”,变成“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但元宇宙在社交领域更多处于概念状态,捏脸+换装的功能并不完全符合用户对元宇宙的设想。

Soul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处于变现早期阶段。上市后,打元宇宙牌的Soul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怎样追平成本投入,还要解决用户对元宇宙概念的质疑。如果仅仅是旧瓶装新酒,困于陌生人社交场景,Soul的转型与变现前景仍不明朗。

亏损换扩张

营收毛利率双增长。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Soul营收分别为7070.7万、4.98亿和12.81亿,2020年、2021年同比增长604.3%、157.3%;毛利率方面,Soul从2020年的79.9%上升至2021年的85.2%。

收入依赖增值服务。Soul的营收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增值服务和广告服务,其中增值服务为Soul的业绩支柱。2019年至2021年Soul的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7070万、4.85亿和12.02亿,占总收入比例均在90%以上。

Soul的增值服务包括虚拟道具、会员订阅等业务,用户可通过购买“飞行权益包”获得虚拟道具和权益。同时,成为会员的用户还拥有购买会员专享虚拟道具、虚拟道具优惠和获得更多匹配次数等权利。

活跃用户增速下降。2019年至2021年,Soul月活用户数分别为1150万、2080万和3160万,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长80.7%、51.6%;日均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30万、590万和930万名,2020年和2021年的同比增长81%和55.8%。

按照上亿用户规模测算,Soul的月活跃用户比例在30%左右,日活跃用户比例更低,仅在9%左右。相比熟人场景,陌生人社交的流量转化和活跃用户沉淀瓶颈值较低,这也限制了Soul们的变现上限。

提升付费用户比例,成为Soul的主要变现思路。变现能力方面,Soul付费转化率逐年提高。报告期内,Soul的付费用户占比由2019年的2.3%增加至2021年的5.2%,每名付费用户的月均收入由21.9元增加至60.5元,付费渗透率有效提升。

活跃用户增加背后,Soul营销成本逐年上升,但基于营收规模扩大,营销占比下降。报告期内,Soul营销开支分别为2.04亿元、6.21亿元和15.1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9.1%、124.8%和118.1%,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探索营收新渠道。2020年,Soul增加广告服务,企业可在app内投放广告;2021年,Soul向电商领域尝试,引入好物商城业务,允许用户间赠送实体礼物。

虽然Soul在不断丰富收入来源,收入仍难以覆盖成本支出。2019-2021年,Soul净亏损分别为3.53亿、5.79亿、13.2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923亿元、4.658亿元和9.987亿元。缺口不断扩大,三年累计亏损22.57亿。

收支如何平衡,成了Soul待解的难题。亏损之外,Soul的平台生态暗藏风险,诈骗、色情内容难以根治,Soul也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除了启用算法驱动的内容审查机制,还借助智能欺诈筛查功能和人工监控提升检测能力。

事实却是,从陌生人社交到社交元宇宙,Soul似乎难脱“原罪”。

概念输给现实

all in元宇宙。2019年,在元宇宙概念爆火之前,Soul就基于匿名社交的核心业务,提出脸基尼视频匹配玩法。脸基尼允许用户使用AR头套视频聊天,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尽量消除陌生人初识的尴尬。

问题接踵而至。当时AR技术并不成熟,AR头套表情僵硬且稳定性不高,无法实现Soul要求的还原真人表情的要求。“这些问题对于社交体验来说很难容忍”,Soul CTO陶明称。

决心自主研发。经过多轮评估,确定3D引擎能为Soul带来可观的长期价值后,陶明和团队决定自研3D Avatar引擎。2021年6月,Soul上线“个性商城”板块,用户可以发挥想象,自行创作虚拟形象。这也成为实现元宇宙变现的一步。

催生捏脸师。Soul开放内容创作系统,并签约捏脸师为用户创造虚拟形象。目前,Soul已签约80多位捏脸师,他们通过上传到商城销售获取收益。据央视报道,捏脸师月收入可达4.5万元。实际上,元宇宙社交软件并非一本万利。

处在元宇宙初期。不少用户认为,只能捏脸还不足以被称为“元宇宙”,甚至有用户质疑Soul的捏脸功能是“高配版QQ秀”。缺乏沉浸式社交、业务过于单薄,都是Soul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巨额研发投入。根据招股书,2019年Soul技术支出仅9732万元,到2021年翻了四倍,达到4.15元,占总收入的32.4%,对尚未盈利的Soul而言压力不小。

昙花一现的“啫喱”。2022年初,主打元宇宙社交的app“啫喱”上线,三周就登上appstore免费榜首,力压微信、QQ等app。但在登顶第三天,啫喱就因疑似侵犯隐私、软件卡顿等问题主动下架。啫喱走红后又快速熄火的案例在前,Soul也不得不思考如何长期留住用户。

未来,想象与风险并存。元宇宙社交产品还不成熟,Soul的元宇宙故事是否能讲下去,还得看它的沉浸式社交能不能真的沉下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