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饭局上,一位刚刚做了近视手术的投资朋友说,现在“飞秒”用的激光器居然还是国外进口的。他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话题,说激光器跟计算机一样,同为上世纪的发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前行业发展水平如何?技术应用达到何种程度?未来又存在哪些投资机遇?
众所周知,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激光照明、光通信、医疗美容、视觉成像、艺术雕刻、消费电子、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
激光器作为激光产业的中游核心环节,深度渗透至各行各业,是 B 端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众多行业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从投资角度来看,现阶段挖掘激光行业投资机会,可参考传统行业发展路径,聚焦国产替代方向。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国产替代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作为高端科技行业,国外激光产业起步较早,在高端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我国长期处于追赶地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激光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7000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 9.8%,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这一增长趋势。同年,中国激光产业市场规模突破 2500 亿元,同比增长 18%,占全球激光市场份额超过 35%,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和消费市场。
在激光产业核心器件激光器领域,全球市场规模约 1900 亿元,中国市场占比近 40%,同样位居全球首位。
但即使是核心器件,也有庞杂的分类,我们以技术为分界线,按照其波长对激光器的类型进行分类:
1. 紫外激光器(波长
应用领域 :
(1)先进制造:常用于 FPCB 切割、焊接、打标、划片等精密加工,如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光刻、蚀刻等,可实现高精度、无接触的微纳加工。
(2)医疗美容 :用于近视激光矫正手术、皮肤治疗等,能被皮肤中的特定成分吸收,实现精准的治疗效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典型波长及代表设备:准分子激光器波长在193 - 351nm,如 KrF 准分子激光器(248nm)、ArF 准分子激光器(193nm);还有 355nm 的紫外激光打标机等。
国内外主要的公司有:Coherent(市值约等于907.25亿人民币)、IPG Photonics(市值约等于204亿人民币)、赛诺秀、杰普特光电、大威激光、英诺激光等。
目前,根据制造商调研数据,虽然国产化率较高,但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现阶段50 W以上的紫外激光器还是以进口为主,且价格昂贵,所以在高功率紫外激光器方面,国产替代空间大。
2.可见光激光器(波长 400 - 700nm)
应用领域 :
(1)显示与照明,如激光投影仪、激光电视等显示设备,可提供高亮度、高对比度的图像;还可用于汽车激光大灯、舞台灯光等领域,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照明。
(2)科研与教育 :在光镊技术、光学显微镜等领域,用于操控和观察微观物体;也是物理学、光学等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实验工具。
典型波长及代表设备 :红光激光器(635 - 670nm)、绿光激光器(532nm)、蓝光激光器(445 - 450nm)等,常见的设备有 He-Ne 激光器(632.8nm,用于科研、医疗仪器等),以及用于显示领域的激光投影仪中的红、绿、蓝激光光源。
国内外主要的公司有:IPG Photonics(市值204亿人民币)、Trumpf(德)、大族激光、光峰科技、锐科激光等。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国内工程投影机市场规模已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在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仅30%+,有较大的国产替代需求。随着国产芯片技术进步,部分企业如光峰科技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未来将会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3. 红外激光器(波长 > 700nm)
应用领域:
(1)先进制造:1.06μm 的光纤激光器是金属加工的主流选择,广泛应用于碳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切割、焊接,可实现高效、高精度的加工;10.6μm 的 CO₂ 激光器适用于非金属切割,如亚克力、木材等。
(2)通信领域 :半导体激光器(如 GaAs 激光器)是光纤通信的核心光源,波长通常在 850 - 1550nm 之间,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支撑起全球的通信网络。
(3)医疗领域 :如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波长 635 - 904nm)用于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治疗;还有用于激光脱毛、激光美容等项目。
典型波长及代表设备 :Nd:YAG 激光器(1.064μm)、光纤激光器(1.06 - 1.07μm)、CO₂ 激光器(10.6μm)等。
国内外主要的公司有:IPG Photonics(市值204亿人民币)、Coherent(市值907.25亿人民币)、Trumpf(德)、大族激光、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
总的来看,美国的IPG、Coherent,德国Trumpf,国内的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榜上有名,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所以,做激光器如果能够掌握平台化技术,就可以向多领域扩张,能够把握新兴领域变化机会。
再从增速上看,这本身就是个千亿级别的市场,整体增速远远高过GDP,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高端制造必不可少的一环,未来的成长性毋庸置疑。
另外,就是国产化的机会,虽然国产激光器已经在中低端激光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在高端激光器市场占有率上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这方面激光器行业和过去几年的芯片行业很像,在经过宏观的动荡后,芯片行业近两年已经酝酿出了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
这也归功于政策,受国际局势的影响,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行业必然会成为下阶段经济发展的目标。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 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包括先进激光加工装备等,预计未来相关政策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也就是说,国产替代蕴含着巨大机遇。
这个机会关键其实还得看技术能否进一步突破,从而获取平台化的能力。
因为激光器在产业的上游,有了重大技术突破,具备核心器件能力,就能为后续这一领域的国产替代打开新的空间。另外,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否处于一个具有高成长性,变化性的领域也很重要。在具体领域上,我们可以分为先进制造端和消费应用端。
在生产端,虽然先进制造端的技术迭代相对较来说比较难,需求也相对复杂,但是订单一旦形成会比较稳定。比如某个家用投影机需要的激光器性能参数是1.7,但是对方只有1.5.或者2.0的。 用1.5的性能不足,用2.0的性能过剩,也造成成本浪费。现在你自己生产了,你可以大量生产1.7的,等于节约成本了。
更具象化一点,比如激光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光峰科技,一手技术,一手市场,在满足市场规模化的同时,完成了核心激光器的国产替代,在性能和成本上就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再看消费应用端,主要有两点:
1.对旧有技术的完全替代。
比如在汽车大灯这个细分领域,最开始广泛应用卤素大灯已经成为历史,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上早已经销声匿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带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目前,欧司朗等外企依然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国内的企业,比如光峰科技在激光器上的新的突破,自然会释放新的规模化需求。
2.创造新的需求
底层技术、产品的突破,往往会带动新的品类增长。比如芯片,以前5纳米突破了芯片能耗大大降低,于是智能穿戴设备就火了。回到激光器在消费端的应用,比如汽车上的HUD,激光投屏,比如现在景区里面到处都是的光影节目,都是技术进步创造的新需求。
新需求自然会带来新的增量,也会带来宝贵的现金流。
还拿光峰举例,有在激光显示、激光照明(如汽车大灯)上的经验,在激光器技术突破后,技术、产业能力有机会复用,进而有机会进一步把原来的研发成本进一步平摊掉,现有产品成本更低,对利润率、产品市场竞争力都有帮助。
这就是平台化的能力,一力降十会。
除此之外,其实激光器整个市场的集中度算不上特别高,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不少人才,关键还看国内的企业怎么寻找突破。
目前来看,比较理想的模式就是光峰科技正在做的,他们的目标是把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整合起来,把核心器件国产化,还想把激光技术跟 AI、AR、机器人这些热门领域深度结合。
另外,在研发上持续加大上游核心器件的投入,为拓展更多全新领域蓄能,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随着光峰科技在上游器件的突破,他们不仅能国产替代,还能在供应链安全和成本上占据优势。未来,随着这些核心器件在机器人、A1、AR 等领域充分拓展,形成大量客户合作,建立新的业务生态,最终形成标准化模组和器件的供应商。
说白了,就是要形成一手市场,一手技术,从而形成“研发-销售-扩大份额-研发”的正向循环。
从投资角度考量,确定性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激光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目前正处于国产替代加速阶段,与当年比亚迪在电控电池技术领域的发展阶段相似,我国或许正站在激光器国产化爆发的前夕,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