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苹果牵手OpenAI:合作只是一场噱头,OpenAI沦为工具人?

详解苹果牵手OpenAI:合作只是一场噱头,OpenAI沦为工具人?
2024年06月14日 19:38 热点科技

最近科技行业关注度最高的事情,莫过于苹果在WWDC 2024推出整合大量AI功能的Apple Intelligence,并与OpenAI合作为Siri引入ChatGPT。

然而在这场发布会后,反应最大的竟是马斯克。他以担心隐私泄露为由,十分反对这门“亲事”,并声称要在自己的公司禁止员工使用苹果设备。

那么马斯克的担心是不是真的有道理?苹果与OpenAI合作真的能够保证用户隐私吗?为什么说苹果与OpenAI合作更像是一场噱头?

为什么马斯克会怒喷苹果与OpenAI合作?

关于苹果和OpenAI的合作,马斯克的观点是:苹果都没能力开发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怎么可能确保与OpenAI合作后,有能力继续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一旦苹果将数据交给OpenAI,苹果就无法掌控接下来发生什么。

另外马斯克还配了一张损图,很简单清晰明了表达了他的意思。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有疑问,互联网时代我们不是很多数据都存在云上吗?难道以前没有隐私安全问题?为什么现在涉及ChatGPT这样AI,数据隐私问题还要拿出来再说一遍,是危言耸听吗?

当然不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说数据是快递,那么云就是仓库,以前我们的数据就像快递一样寄存在仓库里,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理论上,仓库就只有存取的权限,不能够看你的快递盒里是什么,有些厂商为了保证安全,还会给你的快递加一把锁,防止你的隐私泄露。

但是现在的AI不一样,如果一个AI要去做你的助理,准确理解你的意思,给出个性化的建议,那么AI就要知道你的数据,越多越好。因此当你的快递在仓库里时,AI会打开快递,看里面都有什么,这样它对你的理解能力才能够更上一层楼。

而OpenAI虽然是目前行业最领先的AI企业,但在数据隐私方面真的是劣迹斑斑。

除了因从互联网上抓取数据而侵犯版权、隐私被诉讼,涉嫌违反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外。近期,在斯嘉丽·约翰逊明确反对的情况下,OpenAI还克隆她的声音并使用的热门事件,也足以让人看出OpenAI对数据隐私态度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苹果与OpenAI合作真能保护用户隐私吗?

苹果一向以保护用户隐私安全为傲,那么和OpenAI合作,是打自己脸吗?

要知道苹果有没有打自己的脸,首先我们还是要弄清楚苹果和OpenAI到底都合作了什么。是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都靠OpenAI提供支持吗?并不是。

准确来说,在WWDC2024的介绍里,苹果只有两个地方会借助到OpenAI的ChatGPT,第一个就是用户使用Siri时。

根据此前的报道,在去年年中,苹果系统与机器学习团队的成员与OpenAI进行了会面,双方达成协议,即通过应用程序接口为苹果员工提供OpenAI对话式AI的内部测试访问权限。

不试不知道,一试就“真香啊”。苹果工程师在测试中发现,经过ChatGPT的加持,Siri处理复杂查询与指令的能力大幅提升,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语境语义,相当于直接从大傻春变成袁华了。

于是,在今年WWDC上,ChatGPT顺理成章被引入到Siri的使用场景中。当用户使用Siri想要实现更加复杂的操作与信息查询时,苹果就会调用ChatGPT来帮忙。当然,前提是用户得同意。

除了Siri,苹果还将ChatGPT集成到可以全系统调用的Writing Tools工具内,协助用户根据当前主题生成内容,还可以使用Compose时,借助ChatGPT去生成图像,做到图文并茂。

除了ChatGPT在iOS 18中应用的场景不多以外,苹果还严格限制了OpenAI对于隐私的获取。比如用户的IP地址会被隐藏,用户发出的请求也不会保存在OpenAI的记录里。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与OpenAI合作使用的是GPT-4o模型,苹果用户无需注册OpenAI账户即可免费使用。

如果你此前是ChatGPT的订阅用户,则可以选择绑定已有账号以便使用付费功能,而绑定账号后,则不再按照苹果的隐私保护措施,而是执行ChatGPT的数据使用政策。

另外当你在Siri里的指令需要调用ChatGPT时,会有弹窗来提醒你接下来需要用到ChatGPT,每一次调用都需要你的同意,Siri才会将你的问题或指令发送给ChatGPT。

苹果这样做,我倒是觉得有点鸡贼,把这种最容易出差错出风险的部分交给OpenAI,还特地弹窗用户以撇清界限。好像是在说,接下来的回答或者操作都是ChatGPT接管了,回答出错了或者你觉得隐私泄露,可和我无关哦。

所以,虽然苹果是和OpenAI合作了,但或许是出于对用户数据隐私安全的考虑,又或者不希望把AI这种未来最核心竞争力的部分交给别人去做,因此ChatGPT的加入,对Apple Intelligence仅仅是部分场景的体验补充而已。

也有网友调侃,苹果和OpenAI的合作,更像是直接给苹果设备预装了ChatGPT App而已,只不过这个App不需要你下载再注册账户,直接就能用。

在WWDC期间,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righi曾发表过一番言论,表示苹果期待在未来与其他AI模型集成,例如谷歌的Gemini。这更是印证了苹果与OpenAI的合作“很浅”。

反客为主的苹果:不收钱已经很客气了

苹果与OpenAI的合作,很多人认为是苹果抱了OpenAI的大腿,或许苹果会支付一大笔费用给OpenAI,此前有爆料称可能高达10亿美元,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最新爆料的合作细节来看,苹果与OpenAI目前并没有任何合作费用的产生,而未来二者或许会通过分成佣金的方式实现共赢。

苹果在其中免费为OpenAI做推广,但是将从付费用户中抽取提成,而OpenAI免费为苹果提升Siri的体验,但能够通过数以亿计的苹果设备直面广大的消费者,最终收获更大的市场价值。

看似确实是双赢,但苹果后续估计会觉得赢得还不够彻底。既然苹果拥有那么多用户,可以为OpenAI做免费推广,那同样也可以给谷歌的Gemini做,给马斯克的xAI做。

所以,主动权其实还是在苹果手里。苹果完全可以像出售Safari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位置一样,不仅从付费用户中抽取分成,最后还要几家AI公司竞价,出价高的才能成为苹果设备默认调用的AI大模型。关于这一点,我们倒是可以拭目以待。

苹果拥抱生成式AI大模型,但体验还要打问号

记得在苹果静安寺店开业期间,库克被问到iPhone在AI上有何进展。库克当时表示苹果产品很多方面已经运用到AI,比如Apple Watch的摔倒检测。

不过库克说的AI,显然和我们想要的ChatGPT那种生成式AI不一样。即使是资本市场也不认同库克口中的AI,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苹果股价在WWDC之前一直涨不上去,失去了市值第一的宝座。

而今年WWDC上,苹果发布的Apple Intelligence则是真正的生成式AI大模型,按照苹果的话来说,Apple Intelligence基于个人场景结合用户情况,可提供智能化功能,为用户简化和加快日程任务流程。

比如说Apple Intelligence可以理解并创造新的文本内容,邮箱app收件箱界面不再只是显示每封邮件的第一行文字,而是邮件全文摘要;应用通知中优先显示对用户更为重要的事项;备忘录应用可以录制音频并将音频转化成文本,并生成摘要……

虽然苹果带来了生成式AI大模型,但苹果介绍的这些功能,在其他一些手机系统上或多或少都见过。苹果能够做得比其他厂商做得更好吗?要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隐私安全呢?

根据苹果机器学习官网的信息,Apple Intelligence分为两个基础模型,即本地模型与云上模型。

本地模型,即部署在苹果设备端,能够设备端解决的就绝不上云。

云上模型,即通过私有云计算并在Apple芯片服务器上运行的更大云端语言模型。当用户的一些需求本地模型解决不了时,这时候云上模型就出马了。

苹果要如何保证Apple Intelligence所涉及的用户数据隐私安全?在这方面,苹果也是为Apple Intelligence制定了隐私保护标准。

当本地模型在处理任务时,所有的数据都是在设备端加密存储,苹果也拿不到。

而在云上模型运行时,设备只会发送跟指令相关的数据,并且按照苹果私有云计算的标准加密传输,而且算法开源,第三方可以自行检测Apple芯片服务器上运行的代码,核验隐私保护情况。

在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方面,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苹果的,虽然苹果最近刚出现iOS 17.5无故出现已删除照片的离谱情况……

那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体验能够更好吗?借用《雍正王朝》剧中十四阿哥与康熙抬杠说的一句话,那就是——难说。

首先是Apple Intelligence的本地模型是只有30亿参数的语言模型,虽然苹果表示为了用户体验进行了重点提炼,测试得分高过很多7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但实际效果,特别是针对中文语境的表现,真的要打个问号。

另外现在大模型的更新日新月异,苹果设备端的本地模型能够做到多久一更新,如果长时间不更新会不会落后?

Apple Intelligence仅支持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以及搭载M1或后续芯片的iPad和Mac设备,那么后续本地模型升级是否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又或者是说,苹果只是想用Apple Intelligence对性能要求没那么高,只是苹果用来促进新机的销量呢?

OpenAI工具人而已,苹果重返全球第一

在WWDC 2024之后,郭明錤发表过一段评论。他说苹果发布的Apple Intelligence展现了苹果的生态整合与界面设计优势,对使用者很实用,但是并没有原创且非用不可的功能。

其实在我看来,苹果没有带来原创且非用不可的功能,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营收占比超过一半的iPhone才是苹果的核心,这个核心或许未来会是Vision Pro,但从来都不可能是AI。

苹果和微软、谷歌都不一样,后两者是相对更加纯粹的软件公司,在生成式AI这条赛道,微软和谷歌不做不行,不做到领先不行。而苹果的AI是要为以iPhone为核心的Apple设备服务,让AI把iPhone变得更加好用,而不是让iPhone成为AI的附庸。

如果回过头看这次WWDC上苹果与OpenAI的合作,我们会发现这次合作其实更像是一场噱头。

苹果实质上是按部就班发布了自己的AI——Apple Intelligence,覆盖了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而OpenAI更像是工具人,只是接入了Siri。

最终,借着与OpenAI的合作,苹果对外界展示了自己拥抱生成式AI的决心,获得了非常积极的结果——重返全球第一市值宝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