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超“突围”之路

传统商超“突围”之路
2020年06月08日 05:06 中安在线

  你多长时间逛一次大超市?

  “90”后刘阳在合肥经开区一家企业上班,他说:“大概一个月一趟。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逛超市。再者,网购多方便啊!需要什么东西,在线下单就好。 ”合肥市民朱文生今年40多岁,她说:“大半个月去一趟大超市。不过,以前去得多,那时候能买东西的地方也少嘛。现在家门口就有生鲜店,生活用品、水果等都就近买了。要买一些牛奶之类的,就去超市。 ”

  消费者的转变,会传导到市场端。传统商超一度是零售业主要战场,但是,随着电商的日趋完善、各种新型业态的迅速崛起,购买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了,顾客正在分流到多种购物途径。在商业密集的大城市,情况尤甚。压力之下,传统商超如何“突围”?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内忧外患”生意越来越难做

  6月3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合肥市华润苏果超市徽州大道店,上下两层1万多平方米,容纳了2万多件产品,涵盖从生鲜、服装到家电、地方特产等各类商品。因是工作日上午,超市里顾客不多。超市负责人董宁告诉记者,通常早上7点多,有一波顾客,“一些老年人会起早过来抢购点新鲜的蔬菜,工作日的话,客流量主要体现在早晚高峰时段。 ”

  自2009年超市开张,董宁坦言,已经过了发展的黄金期,“2014年到2016年,是我们发展最快的几年。大概从2018年开始,销售额已经完全趋于平稳。 ”究其原因,他觉得主要有两方面,外部是消费人群的变化,如今80后、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而进超市的顾客还是以中年偏上、乃至老年人居多,到店客流在下滑;行业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卖场为圆心,半径3公里内有将近20家同类型的超市。 “这还不包括菜市场、街上的夫妻店等,店太多了,线上零售也会分散去一定的流量。 ”董宁补充道。

  6月4日,临近中午,记者又来到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宿州路的红府超市中心广场店。超市整体经营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产品划区清晰,用LED屏写着“新鲜果蔬”“天下粮仓”等。在“新鲜果蔬”区,不少顾客在买菜。店长尹琴告诉记者,去年超市年营业额增幅接近20%,这与2018年重装升级,无不关系。 “2018年营业额已经突破亿元,当时对整个店面的吊顶、地面等进行了翻新,各个区域的风格也做了调整和凸显,例如土特产区域,就采用了徽派风格。 ”与红府超市中心广场店的热闹不同,5月28日,相距约700米的红府超市红星路店正式闭店了。尹琴说,虽同属一家,因同样是超市,两家一直以来也存在内部竞争。 “有点扎堆了,长江中路仅四牌楼商圈这块,光我们红府超市店面就有5家,自己跟自己‘打’起来了。 ”

  “红星路店关门是优化布局、综合收入产出等各方面的结果。首先是商圈的位移和扩散,老城区的消费力在下降,而红府超市起步于老城区,早期网点布局过于密集,仅四牌楼商圈半径2.5公里范围内红府就有3家主力店和2家社区超市,客群覆盖重合度过高,继续下去不利于整个红府超市的发展。另一方面,此次合约到期后,租金大幅上涨,再加上作为20年的老店,红星路店物业基础条件瓶颈难以突破,停车场缺失,环境亟待全面升级,综合投入成本过高。 ”徽商红府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正说,作为连锁超市,单个门店有经营压力,有开有关是常态,宏观来看,布局要随着商圈的变化等不断调整,也是一种挑战。

与时俱进加速布局新零售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商超也不例外。

  “嘀”“嘀”……将商品的条形对准机器上的扫码区,伴随轻微的“嘀”声,屏幕上自动添加商品。将扫完码的商品放在另外一侧的装袋台上,拿起了下一件商品的继续扫码,全部扫完后,按下“完成并付款”,选择付款方式,扫下二维码,完成结算。 6月3日,在华润苏果超市徽州大道店的人工收银台旁,伫立着几台闪着红光的机器——自助收银机。记者看到一位顾客正熟练地操作着自助收银机,他说:“疫情还没过去,用这种无接触的方式付款,我心里更踏实些。 ”

  “现在,使用自助收银的顾客能占到4成。”董宁说,2018年时启用自助收银机,机器从一开始的4台增至12台,“要与时俱进,毕竟手机结账越来越普遍。尤其年轻人,不愿意排队,自助收银上手又快。 ”

  不同于线上购物,虽然大型超市的面积通常在4000平方米以上,但也不可能经营市面上所有商品。 “我认为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经营,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在品类上做加减法。 ”董宁说,例如文体用品,超市无论是专业度还是消费情境上,都无法与文体店和校园周边店竞争。如今,超市内的文体区域已大幅缩减,与之相对的,在超市一楼,记者看到生鲜产品区域几乎占到整层的一半。他解释道:“生鲜是刚需,我们与基地直接对接、大批采购,不管是安全上还是价格上都具有优势,这块现在是发力重点,整个区域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了三分之一。另外,聚焦到特定人群,超市内还增加了母婴专区等。 ”

  线上线下不断融合、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面对零售行业的新变革,不少超市开始布局新零售业务。

  “今天线上特价菜是青椒,每斤0.99元。 ”6月4日,在红府超市中心广场店的前置仓货架上,陈列着已经打包好的青椒、大白菜等,前置仓管理员郑虹说:“一般线上在做秒杀、抢购的活动商品,大数据测算出的高频产品,都会提前备在前置仓中,现在货架上的都是一些已经分拣好的预定单商品。 ”无论是与京东到家还是阿里集团的合作,都极大地拓宽了超市的客户流量。 “正常情况下,一天有100多个线上订单,疫情封闭管理期间,是平常的3倍。”郑虹觉得,不会被堵在路上、不用在超市里花费时间寻找商品、更不用结账排队,即时配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现在辐射范围是周边3公里,一小时直达。随着技术进步,以后辐射的范围会更广,速度会更快。 ”

  疫情期间“火”起来的社群团购,也成了超市发展的新机遇。顾客虽然出不了门,但吃喝需求不会少,这让原来闲聊、分享讯息的社区群变成成微型超市。董宁说:“我们从去年6月开始做微社群代购,现在已经有15个成熟的社区群,每天会在群里推出一些与超市不同的特价商品,封闭管理期间群里热度非常高,到了4月份,销售额也有37万元左右。 ”

谋取未来要放大自身优势

  从整个商超行业的宏观维度来看,转型也显而易见。

  夫妻店、社区生鲜店、商超、线上店铺……零售业的贸易渠道广泛。 《2018年中国商超行业发展现状及商超新零售发展趋势分析》显示,传统大卖场开始迈进“小时代”,由“大而全”开始向“小而美”“多而精”转变。

  “5月,红星路店关门了,但同时我们又在合肥要素大市场、史河路等地段连开了3家便利店。 ”王正告诉记者,商超行业发展至今,顾客变得“挑剔”了,追求更好的产品、购物环境,同时客群的属性区分也更明显了,“以前开店,可能只有店面大小的区别,你可以都称之为‘超市’,现在根据不同的客群和场景,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

  据了解,2016年,红府将门店分成四个产品线:1.5万平方米以上的具有社区配套店铺的邻里mall、40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生活超市、300~800平方米的社区生鲜超市和100~200平方米的具备堂食功能的便利店。 “目前全省75家门店,现阶段重点发展精致生活超市和便利店。 ”王正说。

  苏果超市合肥公司总经理戴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合肥苏果在整体布局上,着重发展小型便利店,向社区辐射渗透,“过去两年间,苏果在合肥区域的标准化超市增加了2家,便利店增加了9家。未来3年,计划增加新型大卖场3家,标超、便利店30家。 ”

  商超零售开始迈向“小而美”,一站式购齐的大卖场式商超会成为过去吗?戴波认为不会,“目前,我们在积极进行大卖场业态的网点发展调研。在早年,商超因其一站式的购物模式、丰富的产品备受欢迎。到今天,我们依然坚信体验式的消费模式蕴藏着发展空间。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教授葛晓滨指出,尽管目前传统大型商超遭受到社区零售和新零售的冲击,但其不会被时代淘汰。 “商超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品类的齐全性,能让人从中得到购物的满足感。而在这一点上,虽然社区零售和新零售也有一些垂直领域的丰富产品,相比之下,还是显得比较单一。谋求发展,大型商超应向新零售、多元化等方向努力。 ”

  合肥苏果近年来积极拥抱新零售,戴波坦言,遇到了不少困难,“商超转战线上相对较晚,系统的建设、资源的投入及专业人才的储备等都有所制约。但是,我们也有长处,线下会员资源、完善的商品供应链、网点覆盖及品牌口碑是加分项。未来将利用技术和数据重构人货场,为消费者提供最适合的场景、商品和服务。 ”

  除了跟上步伐、与线上相融合,有关专家认为,还要扬己所长。 “实体店最本质的优势是无可取代的体验性,商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灵活多变的促销措施,强化购物体验、增强顾客线下粘性;与其他服务商共生发展,特别是发展线上无法完成的消费活动,从而进一步发展。 ”安徽财经大学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建议。(记者 彭园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