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举行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上,“四川造”机器人组团亮相。一众机器人里,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自研的第七代外骨骼机器人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成都造”钢铁侠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我叫林寒,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已有10年。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下肢瘫痪的我重新站了起来,科技成为照进我生命中的一束光。我希望,未来它能帮助更多人。”发布会现场,林寒的介绍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外骨骼机器人不仅让我重新迈步,更激发我对未来的渴望”
2013年,25岁的林寒在工作中不幸从四楼摔下,腰椎断裂、脊髓神经受损,导致下肢瘫痪。那段时间,他仿佛跌入了人生的深渊,每日在阴霾中徘徊。
2015年,在父母的坚持下,林寒来到了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康复治疗。当年,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外骨骼机器人的程洪教授团队,来到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招募外骨骼机器人穿戴试验员。
林寒成为该项目的首批志愿者试验员。彼时的他可能没想到,科技的曙光将逐渐照亮他的世界。
两年没有行走的林寒初次穿戴上外骨骼机器人,重新迈步,让他激动万分。“这个外骨骼机器人不仅让我重新迈步,更激发起我对未来、对生命的渴望。”
此后,林寒每天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进行2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林寒身穿外骨骼机器人举着火炬,一步一步缓慢走到最后一棒火炬手面前,站立着将火炬传递点燃。这一幕,跟发布会现场林寒的讲述一样,令人动容。
如今,林寒已经拥有幸福的家庭,不仅有体贴入微的妻子,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人身上,科技的力量在这一刻具象,化作强大的、温暖的力量,让生命破土重生、迎接美好。
场景先行 成都让企业找到更多市场
帮助长期卧床或者坐轮椅的残疾人重新站立行走,是布法罗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除此之外,企业还针对老年人市场开发出新产品,深耕银发经济领域。目前,企业已与华西医院、省内景区展开合作,推出适老化产品。
“2016年,政府引进我们入驻天府新区,当时还是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经过八年发展,我们作为电子科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已经成长为一家集外骨骼机器人自主研发、规模生产、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智能康复’理念的团队,公司核心成员均为海归博士后、海归博士以及高端管理人才。”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范帅告诉记者。
▲布法罗研发的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
从第一代的原理样机,到通过按键控制、拐杖控制,再到支架控制、语音控制,最后到今天的脑机控制,持续的技术迭代背后,企业已建立起技术“护城河”。作为四川省首个拿“创新医疗器械”批文的康复机器人,布法罗机器人也成为国内第一批真正走向商业化的企业,成为医工交叉领域的“领头羊”。
一路走来,范帅对成都营商环境颇有感触。
“成都一直有相关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近来,成都多次召开细分领域的供需对接会,为企业找市场。政府带头发布相关应用场景,为我们拓宽业务面提供了机会。”
他注意到,“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支持进一步升级,2025年也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作为未来赛道,机器人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而基于产业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量产之前单纯依靠市场推动企业发展比较困难,这就离不开政府支持。高级的人才意味着要有高级的待遇,成都看准‘量产元年’这一关键时间点,帮助企业拓场景、找市场,就是为企业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市场的良好反馈,将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进而出现更多优秀的本土企业,以在未来赛道赢得主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艳玲 供图 受访企业 海报 姜蓉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钟婧玥 审核 王宇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