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绿色出行,改变公众“不得已”而选择“不绿色”

AI绿色出行,改变公众“不得已”而选择“不绿色”
2019年09月18日 00:05 盘和林

盘和林

“打车吧,懒得挤公交车”,这是我近些年经常听到的一句抱怨,简单的一句话折射出的是我国高速但粗放的城镇化带来的交通问题。随着机动车的普及以及网约车行业的发展,似乎公共交通成了人们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交通出行中,公共交通还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还是绿色出行的首要代表方式,不过,公交的各种“麻烦”似乎在助推着人们“娇懒”的情绪,使绿色出行仅仅活在口号之中。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伴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第三方支付软件好像成了绿色出行最大的倡导者。9月16日,第三届绿色出行峰会上,支付宝发布AI绿色出行解决方案。该方案集合了互联网、云计算、支付、AI、IOT、安全风控、信用等创新技术,在智能调度、定制出行、线网优化、绿色出行等方面便利消费者。据悉,它率先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在上海,第一条“AI定制巴士”于今日正式亮相,数字化助力交通行业升级效益逐步显现。

实际上,支付宝的举动不难理解,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我国每年的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长,但公共交通仍然是出行最为首要的方式,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大于80%,可以看出公共出行的火爆。因此,掌握了公共交通的支付入口,不仅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用户粘性,同时还能为绿色城市、绿色交通做出贡献,这样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的项目支付宝一定是不会放过的。

如今公共出行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城市交通供应供给端,一方面是显著的交通高峰潮汐现象,不少民众自有体验,早班与晚班乘车人根本就是被挤上去的;另一方面是高昂的时间成本,造成时间成本的主要原因是公交正点率问题和换乘问题,数据显示,公交出行方式正点率不足40%,并且只能满足75%调查对象的通勤需求,而其中不需转乘的为37.69%。造成这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共交通线路的设计问题,早期对于公交线路的设计没有数据的支撑,往往来自于实地考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出行路线也在不断变化,而公交线路的调整相对较为滞后,造成资源配置低效。

因此,或许也只有借助移动支付端与定位技术来对此进行改良,支付宝开创新提出手机下单、预约座位、躲避拥堵、从“家门口”直达“办公室”。市民只需提前预定,就能像打车一样打“公交”了,比传统公交线路节约30%耗时,价格只有出租车的1/10。对企业来说,开通新线路的时间成本从3个月减少至3天。其实这便是移动支付助力绿色交通的第一个点,赋予了公交“数据大脑”。据了解,上海第一条根据AI“算”出来的定制路线松江-张江的9路定制巴士上线以来,上座率始终保持80%以上。

移动支付能给予绿色出行的第二个积极效果在于改变出行态度,以往的交通出行方面研究认为,出行者属性、出行者心理意识、社会规范、制度技术因素、出行特性和交通工具特性为城市居民绿色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行为心理学原理,心理意识决定行为动机,出行者的心理意识决定其心理偏好,进而促进行为的发生,因此出行者的心理意识是其产生绿色出行行为重要的前置因素。

不过,绿色出行问题还是全社会的问题,绿色出行倡导多年来,存在的问题是有所共识的,移动支付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城市出行问题,但扩大到整个国家来说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并且,在整个数字化期间,与之相配套的财政支持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也极为关键,虽然一切的初衷设想都是好的,但最终还是要落在市场运行上,因此,一定要给予必要的市场经济因素,激发其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笔者认为,公众对于绿色出行内心是持支持的态度,只是碍于如今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公众“不得已”而选择“不绿色”。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移动支付在绿色出行上进一步的努力,毕竟从过去的成果来看,扫码乘车3年来移动支付已覆盖超400城。累计减少碳排放540多万吨,种树8000多万棵。因此,AI绿色出行,能让更多人首选绿色出行,加速城市向绿色转型。(作者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