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 无人驾驶农机的探路者

吴林 无人驾驶农机的探路者
2019年12月06日 15:22 北京商报

农业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产业,已经逐渐开始与新技术接轨。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概念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未来农业还将有哪些变化?“我们从科技兴农的角度切入,尝试寻找能够改善农民工作环境和彻底解放劳动力的技术方案。”在合众思壮副总裁吴林看来,时空信息技术对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已然开始显现。

“新农民正成为发展的趋势”

我国北斗卫星专家孙家栋老先生关于卫星导航说过的一句话——北斗要“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合众思壮正在将这句话变成现实。让卫星导航技术成为了中国绿色田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未来,农民或许不用再亲自下地种田,甚至不需要懂得任何农业知识,只要在手机上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够由机器自动完成全部的农业生产工作。这种“无人化”农业,就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吴林设想中的完美解决方案。

如果说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械化是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那么未来的信息化则是要解放农民的“大脑”。时空信息技术将有望彻底颠覆人们对于农民这个职业的原有印象和概念,和传统农民完全的不同的新农民,也即将诞生。

未来的信息化农业,或者叫精细化农业,是依靠现代的时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用机器去完成从农业数据的获取,到数据分析和决策,最终到农作生产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闭环,信息化最重要的是要解放人的大脑。

“农民的工作正在被机器代替”

“农民的工作正在被机器代替。”吴林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正常一个技术熟练的农机手在新疆春播季节(大约10天),大概能完成的工作量是2000亩左右。安装了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以后,他在春播期间的工作量就可以达到3000亩。因为自动驾驶播种又快又直,而且不受时间和天气的限制,晚上也可以作业,效率自然大幅提高。按照每播种一亩地赚25元钱来算的话,这个农机手光这个春播季就可以多收入25000元钱。此外,如果播种时的拖拉机使用了自动驾驶系统,在收割时收割机再使用自动驾驶的话,以目前系统正负2.5厘米的精度,收割机对农作物的损害就可以降到最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我认为,我国农机的无人驾驶到目前为止还处于概念阶段,不具备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可行性。”吴林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国内拖拉机的电控水平还不够,比如说要实现自动转弯掉头,就需要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比如油门挡位、刹车等。

第二个问题就是普遍缺乏相应的基础数据,比如农田地块的边界地图、土壤属性等等。没有地图的话,机器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边界需要掉头。演示产品的时候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是因为事先用无人机或者测绘设备测量了整块土地,但现实情况下没有人会为拖拉机再单独配个无人机,在每次作业前用无人机测量一遍。

“信息化是农业的未来”

在吴林看来,信息化是农业的未来,而基于信息和数据的农机无人驾驶,也将会是农机自动驾驶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农机从本质上来说算是机械化时代的产物,但在信息化时代,农机仍然会充当整个农业作业流程中实施者的角色。

目前,我国还需要通过人的经验来判断农机的作业计划,但随着农业数据的逐渐完善,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知道农机最科学的作业路线、种植株距以及植保方法等等。所以,信息的获取才是现代农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只要信息和数据足够多,机器就能够在完全无人的情况下完成作业。

“时空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是核心也是基础。”吴林说,从自动驾驶系统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自动驾驶都依赖于卫星导航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此外,农业信息化中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遥感数据以及地图数据等,其实无一不跟位置相关。

吴林说,未来,以时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将会解放农民的大脑,也将有望彻底颠覆人们对于农民这个职业的原有印象和概念,和传统农民完全的不同的新农民,也将随之诞生。

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针 通讯员 唐天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