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观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金融科技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服贸观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金融科技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2022年09月02日 10:22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董亮 丁宁)9月2日,2022服贸会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科技发展应用与安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出席并发表演讲。李东荣表示,金融科技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也是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李东荣就数字经济时代支撑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五项基础能力谈了五点思考与意见。一是夯实金融数据治理能力。李东荣指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从业机构在数据治理方面仍普遍面临有数不能用、不敢用、不好用、不善用的问题。鉴于此,广大从业机构应加快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范和相关金融标准,加大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等数据治理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级数据资产目录和数据架构,分级分类明确数据安全策略、权限要求和管理措施,规范采数用数存数行为,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融合应用和安全保护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二是提升网络安全管理能力。李东荣表示,近年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快了网络服务渠道、远程办公模式的普及推广,网络安全风险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严峻的金融网络安全形势,广大从业机构应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金融网络安全的规律和趋势,切实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范,严格执行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金融标准,优化金融数据中心和灾备系统布局,建立全链条、全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着力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

三是增强数字业务合规能力。当前,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各类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很多金融业务流程和价值链条持续延展,部分网络平台凭借数据和技术优势涉足金融业,移动支付、数字信贷、数字理财等产品和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上述新情况,金融管理部门抓紧出台互联网存贷款、互联网保险、金融营销宣传、网络平台金融业务等一系列监管规则,进一步营造更加诚信健康、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广大从业机构应依托沙盒测试、自律管理、座谈交流等机制安排,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的互动沟通,积极反映来自市场一线的真实情况和合理诉求,为构建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数字业务规则体系建言献策。同时,从业机构应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与合规文化建设,真正认识到“合规就是效益、合规就是生产力”,依法合规推进数字业务创新和发展。

四是健全技术应用保障能力。当前,科技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各类数字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应用格局。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的创新项目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167个创新项目纳入测试范围,90%以上的项目应用2种及以上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涉及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保险服务、支付转账等众多领域。为此,广大从业机构应准确把握金融规律和技术发展规律,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综合实际业务场景、交易规模等深入研判新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和供应链稳定性,科学选择应用相对成熟可控、稳定高效的技术,不搞“盲目追新求变”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同时,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应用试错、容错、查错、纠错机制,完善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运行监控、应急处置等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防范新技术自身风险与应用风险。

五是培育科技伦理治理能力。随着科技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技术排斥、数字鸿沟、算法歧视、侵犯隐私等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为此,《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就“加强金融科技伦理建设”进行了详细部署,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履行金融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广大从业机构应积极参与制定并严格落实金融科技伦理相关标准规则和自律公约,探索设立企业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推动建立金融科技伦理审查、信息披露、教育培训、监测预警、风险处置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严防存在伦理道德缺陷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带病上线”。

来源:北京商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