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手记】90后AI爱豆

【现场手记】90后AI爱豆
2024年06月16日 21:05 北京商报

双肩包,黑T恤,一个人。

匆匆走进会场的杨植麟,标准的男大打扮,如果不是T恤上印着KIMI的LOGO,很难认得出这位中国最炙手可热的AI独角兽CEO。

短短20分钟的圆桌讨论,显然不足以大众对迈入200亿俱乐部的月之暗面,对这位“90后”AI爱豆的追捧和好奇。

圆桌讨论一结束就成了大型追星现场,杨植麟成了这场科技秀名副其实的顶流。场面一度难住了眼前这个看起来很“i”的人,他十分腼腆地说“以后还有机会”……

由于大家蜂拥而上,人群太过拥挤,在距离杨植麟最近的地方,北京商报记者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于是被误以为是他的助理,很多来不及加V的人,对着记者说,“我们先加您微信吧”。

和一般流量爱豆不同,作为月之暗面创始人、Kimi的“爸爸”,这个“90后”AI爱豆身上,不存在流量与实力的悖论。

我们为这样的追星现场而开心,科技与创业叠加后产生了高度的配得感。场内被围堵的杨植麟,场外被追捧的月之暗面,做到了真正的同频共振。

看好月之暗面(Moonshot)“投资人”越来越多,个个来头不小。

除了8亿美元入股的阿里,融资仍在持续进行中,最新一轮的估值报价已达30亿美元。有知情人透露,新入局的包括腾讯、高榕创投等机构。

这也意味着,中国大模型独角兽已经踏入200亿元人民币俱乐部。

中国独角兽新增数下降的背景下,眼前的这一幕意义非凡。

对于站在创新链顶端、被风险投资视为稀有而无比珍贵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最近正面临着极端的“钟摆之问”: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为何会出现下降?

“资本市场的情绪波动,就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很少会待在摆动轨迹的中心点,几乎大部分都在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这本书中这样写道。

而独角兽的成长之路,大多时候却在两个极端之间。如同登山,一直要走在密林中,遥望雪山之巅,徘徊于时隐时现的小径,等待柳暗花明。

AGI、ROI、Scaling Law、价格战,顶级创业者们关于AI的讨论意犹未尽,结合了企业自身的实战经验,不仅知识点密集,含金量也极高,不只是现在,也是未来。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又一次回应了沸沸扬扬的抄袭事件,张鹏主动CUE到智普AI被认为是本轮大模型价格战的发起者,百川智能作为首批开源的企业,王小川再次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一家独角兽公司,经历着融资竞速、巨头环伺和资本追逐,一跃成为中国最受瞩目也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或许,它是时代精神高度凝聚的符号:创业热潮、AI风口、中美科技竞争与百模大战,最终归结为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

人尽皆知,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所有这些造就独角兽的因素还在生根、发芽、成长。AI爱豆,杨植麟不是一个人。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