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特征:中性、润泽。
极低频到极高频都颇具声音感染力,五个细分频段给人中正均衡感。
音色不干、不暗、不乏味。声场打得很开,尤其纵深感很不错。好听。
“台机模式”下,能明显挖掘出高档耳机在频宽、声场和动态上的潜力。会有明显的音质振奋感。
单端和平衡口的音色和素质都非常不错,但听久了,感觉单端还是不如平衡口更具震慑力,与个别耳机搭配时,还会觉得这单端口略微闷了点。但若不较真的话,我觉得仍是高水平。
事实上,我手上一些定位较高的手机小尾巴,但凡有俩耳机孔的,基本都存在单端不如平衡口调音扎实的情况,但这个“不如”表现的却也各有千秋。有的是动态明显不好,有的是音色有一点“噪”,显得不顺滑,还有的是“素质”和入门级小尾巴没明显差别。若横向对比的话,飞傲KA15算是其中做得比较好的了。
平衡口这块,KA15的平衡性、音色中正感和通透感都非常不错,尤其台机模式下,那种立体感和结像的扎实度都极具信服力。
那么它值这个价么?或是说素质、音色到底好在哪?这些还是需要通过对比,才可以更明确的感知。
先谈飞傲KA15的3.5mm耳机孔。
对比天使吉米星门2(新品型号),前端IPHONE 16 PLUS:
如果搭配入门级的好推的有线耳机,听一些常规编曲的流行音乐,那这俩的差异并不会多明显,我只是偶尔会察觉KA15的音色更润厚一点,星门2相对偏亮一点。另外,随着音量的不断增加,两者的响度表现也没多少差距。
如果搭配潜力大些的中、高档耳机,如索尼头戴监听MDR-MV1,那么两者的音色差异和素质差距就比较明显了。具体体现在KA15可以让MV1发出更为深邃的低音和更加凝聚的线条,整体有着更好一些的音响级感染力。相对的,星门2就略显单薄和平面了点,极低频的表现力也相对略逊一筹。
花絮:与很多年前的国内动铁耳机经典型号自然声NS2(作曲家)搭配,音量需开到至少7成才会有澎湃有力的效果,不算很理想;与早已停产的VSONIC GR07 CLASSIC搭配,6成左右即可饱满有力,整体感受算是不错;与森海塞尔IE200搭配,全频舒展,宽广,有力,推动效果很满意;与TWISTURA SIGMA搭配,人声有些过亮,不够好听,但推动效果是很不错的。
与音特美ER3SE搭配,乐感相对上述几个不算好,响度还行;与天使吉米BUNNY搭配,推得非常好,也很悦耳,除了潜力有限,其余难以挑剔。
与索尼MDR-SA5000(头戴耳机)搭配,出乎预料的好,切低频下潜很不错。众所周知,这耳机强于“分离度”和“高频泛音”,唯独人声略单薄,且下潜也不太到位,但在KA15的驱动下,它的缺憾却得以改善,整体暖意提升,响度也没问题,完全称得上是好听和耐听。建议持有此型号耳机的老烧友试下。
结语,KA15的3.5口的推力已经非常充沛,按说只要是这两年热卖的那些有线小耳机,它都能推得非常好,但也不排除一些灵敏度和频响特性结合的比较特别的型号,可能会有声音不够舒展的情况发生。
若想彻底发挥它的威力,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连电脑使用,此时它的3.5口会因电流的充分进入而完全爆发,尽显大动态音乐作品振奋人心的魅力。(ER3SE此时会有远超以手机为前端的饱满度,从低音到高音都非常参考级)
然后是KA15的4.4mm平衡耳机孔。
对比IBASSO DC04(停产多年的经典):
DC04只有一个4.4孔,在“手机小尾巴”中是很罕见的设计,音质非同小可,是我当年推荐的最适合IER-Z1R的最便宜前端。
数年过去,把它再翻出来对比飞傲KA15,同样是接IER-Z1R,DC04竟然显得“肉”了,耳朵感受最明显的泛中频区间因“过于偏软”而显得不够清晰和欠缺朝气,反观KA15,同一首音乐下,它的推力、动态和解析都明显处于更高的档次,领先幅度也可谓巨大。
对比飞傲KA5(2023年的型号):
KA15的声音是那种略显保守的音色,外加很强的凝聚力。发布初期因性价比和声价比皆出众,获得了不少好评。但如今,KA15却几乎全方位的超越了它。调音层面,不论单端,还是平衡口,它的动态和声场都明显胜出,听着更澎湃,常有“豪迈俊朗”的声音气质。
对比ONIX ALPHA(2024年型号):
ALPHA的三频分布比较特殊,像是带有某种染色。它气韵庞大,低频汹涌,还有略显纤细的高音,适合追求某种金字塔型乐感的烧友。相对而言,KA15就明显中正,且因硬素质到位,整体听感也告别了前作KA5的轻微“保守”和“拘谨”,尽显豁达和开阔。
花絮:KA15搭配水月雨KADENZ,音量三成就很响了,真是惊人。听感上,韵味浓郁,动态强劲,爽感足,无奈这耳机高音太保守,显得中频有一点淤堵;搭配索尼MDR-MV1(达音科升级线),低频因声场的扩大而有了清晰度的提升,全频都悦耳,相比3.5口下的它,此时是真正有了“高解析度”的意思,我很喜欢。
额外一提,我一直很重视音频设备的“单端”模式,但MV1的单端,我是一直没有太大好感,不过,这次的KA15平衡口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这只耳机的认知。所以,如果你有MV1,且觉得它下盘闷糊,那是可以考虑买个KA15体验下它的平衡口解析。
与森海塞尔HD800S(4.4插头)搭配,在台机模式下,其饱满度、声场以及动态响应都很不错,响度也足够,没想到音量开到6或7成就有大声量了。缺憾就是人声乏味。后来我把前端换成电脑,发现这耳机的潜力又有被进一步的挖掘,能明显感到规模感和厚实度的进一步增强,真的是很沉浸。
出于好奇,我拿ALPHA又对比了下,同样是连接HD800S,ALPHA响度特征比较接近KA15,整体音色相对偏暗,低频偏多,中高频不太明朗,动态相对逊色。它将HD800S这个均衡型的高解析耳机推出了一种略带黄昏感的味道,电子或古典尤其不合适。从HIFI角度来说,我认为KA15是明显胜出,其声场的纵深和高度,以及挺拔豪迈的气势都非常适合“泛科学HIFI”类的耳机。
关于滤波、参数均衡器和音效玩法:
KA15支持FiiO Control APP控制,但仅限于安卓系统设备,我试了下在苹果手机安装这个APP,发现是找不到KA15。安卓手机确实没问题,连接数据线即可自动识别并快速进入功能界面。然后你可以在这里调节EQ、滤波器等各种音频相关设置。
一、滤波器:
滤波器是芯片原厂自带的一些效果,对声音的调整较为细微,以下是不同滤波器的听感说明,这里我就直接摘抄吧。KA15有些地方需要看说明书的,厂商很细心,
1.短延迟陡降:中性,中等混响,声音更加厚实,偏中频,厚暖,适合人声和节奏较慢的音乐。
2.陡降相位补偿滤波器:中性,微量混响,还原为自然的声音,音色中性,自然,急凑感强烈快速的音乐。
3.短延迟缓降:中性,少量混响,声音更加温暖,偏中频,声场大,适合交响乐等大编制。
4.缓降相位补偿滤波器:锐利,少量混响,还原为原始的声音,音色中性,细节好,偏监听风格。
5.非过采样滤波器:NOS滤波器模式的特点是采样率与信号频率相等,即不对信号进行过采样处理。
二、参数均衡器和音效调节:
每一种预设音效的音质都很好,有些出乎预料,但是在音效切换和PEQ微调的过程中,手机端的APP并不那么“智能好用”,甚至偶尔还会有一些爆音或是某种耳机振膜轰鸣的情况,很无语。
总之,这套基于专业性的调音玩法有着很不错的最终音质效果,但在操控过程中的稳定性确实不佳,厂商有必要继续优化。
最后,KA15的设计较为精密,功能也比较多,建议买到手的哥们先看下官方网站对它的使用说明,这很有必要。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