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老板这句话,没法不激怒音乐人

Spotify老板这句话,没法不激怒音乐人
2024年06月12日 22:43 新音乐产业观察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亦思

一句话激怒音乐人,spotif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艾克(Daniel Ek)做到了。

丹尼尔·埃克早前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言,开头第一句话是,“如今,由于内容的创作成本接近于零,人们可以分享数量惊人的内容。”

就这一句话,激怒了很多音乐人。不少音乐人都丹尼尔·埃克的帖子下留言,称自己创作音乐的成本根本没有接近于零,金属乐队Megadeth的吉他手Marty Friedman更怒斥丹尼尔·埃克:“只有傻瓜才会认为做音乐很便宜!”

音乐人们没法不被“内容的创作成本接近于零”激怒,一方面,音乐创作和制作的成本并不低,另一方面,在Spotify上,大多数音乐人的收入都接近于零。

内容的创作成本接近于零?

5月29日,丹尼尔·埃克不知何故,突然提到了内容保质期的问题,在他看来,“有些永恒的想法甚至音乐作品可以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内保持相关性。”然而,他可能开错了头。

开头一句“如今,随着内容创作成本接近于零,人们可以分享大量内容”立即激起了音乐家、作词人和制作人等创作者的不满,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反驳埃克的观点,强调音乐制作背后所涉及的成本并不少。

New Age音乐人Cheryl B. Engelhardt在回复埃克说:“我在跨国火车上制作了我获得格莱美提名的专辑,完全由我自己制作和混音。但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投入了数千美元在优质音效、教育、设备等方面。请了解一下情况,也许和真正的音乐家谈谈。”

创业者兼音乐人JonTInfinity留言说:“即使是最基本的水平,你也需要DAW和VST,如果没有像样的监听扬声器或花钱请人,没有人能做到像样的混音。这些是最基本的成本,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额。”

“我不创造‘内容’,我做音乐,”音乐人KT Tunstall评论说,“制作廉价音乐是可能的,但你仍然需要设备。以我的方式制作音乐也需要其他人,需要时间,所以,是的,他说这种话简直是鼠目寸光。”

金属乐队Megadeth的吉他手Marty Friedman批评丹尼尔·埃克对行业一无所知:“只有傻瓜才会认为做音乐很便宜!”独立艺术家Shimmer Johnson则直言埃克“脱离现实”,并讽刺埃克靠别人的辛勤工作和时间成为亿万富翁。

连Spotify的竞争对手Tidal都站出来踩了一脚。

面对音乐圈的强烈反响,埃克不得不发表声明,试图澄清自己的言论。他表示,自己之前对内容的定义“笨拙”,并强调他的言论并非意在贬低创作有意义作品所涉及的时间、努力或资源。

埃克解释说,他的观点是想表达,诸如麦克风、笔记本电脑和相机等“创作工具”的成本已经下降,这导致人们能够生产的内容数量激增。

音乐人没法不被激怒

音乐人被丹尼尔·埃克激怒,当然是有原因的。

尽管Spotify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为音乐人创造了大量的收入,但音乐人们并不买账。

Spotify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名为Loud & Clear的数据报告,列举了自己为版权方支付的费用以及音乐人们的收入增长情况。

最新的报告中,Spotify称其为音乐行业支付的费用创下年度新高的9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在过去六年里几乎翻了三倍,占Spotify自成立以来支付的480多亿美元的很大一部分。

报告还称,Spotify专注于帮助新兴和专业的艺术家们年复一年地通过他们的作品维持生计。在2017年获得了1万美元收入的2.34万名艺术家中,近一半在2023年产生了超过5万美元的收入,并且很可能在所有记录的收入来源中总共超过了20万美元。

数据来源:Loud & Clear

然而,在音乐流媒体收入蒸蒸日上的同时,音乐人们的处境却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正在面临“工作成本危机”。

慈善组织Help Musicians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英国,91%的音乐家担心自己再也买不起乐器了,90%的人担心负担不起食物,而84%的人担心他们支付抵押贷款或租金的能力。

音乐数据服务商Luminat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1.84亿首歌曲中,86%的音乐作品播放量不到1000次,93%的音乐作品不超过10万次。Spotify的数据则显示,播放量超过100万次的歌曲仅占其整个曲库的0.92%。

如果按照著名古典小提琴家塔斯敏·利特尔的说法,半年播放量350万只分到了12.34英镑(约合108.12人民币),那么,绝大多数音乐人都难以靠流媒体平台的收入维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谈内容成本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而且,如果“内容创作成本接近于零”,是否暗示音乐可以是免费的?这也正是音乐人们担心的问题之一,比如音乐人James Blake就认为,当前的环境导致消费者认为“音乐是免费的”。

与此同时,Spotify的收入增长,靠的却是裁员和削减内容成本。

Spotify的财报称,在去年裁员超过四分之一并削减原创播客内容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创纪录的利润增长,Spotify可以靠削减人员和内容成本增收,音乐人们却没有什么办法。

创作者的陷阱

两年前,丹尼尔·埃克曾在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Spotify未来将大力发展“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

对于所谓的“创作者经济”,曾为《连线》、《时代》和《金融时报》等媒体撰文的知名科技作家Joan Westenberg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创作者经济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说是一个死胡同。”

她的理由是,创作者经济的模式是是建立在第三方平台之上的,这些平台虽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但创作者的成功却受制于平台的算法、政策和商业决策。

“创作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平台上建立影响力,但这些努力的成果却受制于不断变化的算法。这些算法优先考虑的是用户参与度和平台停留时间,而非内容的质量和创意。因此,创作者往往被迫追逐算法,不断调整内容以求最大化曝光,这不仅令人疲惫,而且往往徒劳无功。”

创作者们在意的不是成本,是收入,为了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创作者们往往不惜一切代价,然而,创作者们的收入似乎始终跑不赢平台和技术的发展。

一些音乐人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尝试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跳出“大平台游戏”。

James Blake的解决方案是做一个自己的平台,完全按照音乐人自己的意愿来获取收入。这个叫Vault的平台采用付费订阅模式,粉丝按月支付费用以获得音乐人的作品,支付费用由音乐人自行定价。

音乐人做自己的平台并非新鲜事,Neil Young等音乐人就曾经尝试做自己的音乐平台。

2021年,30位前卫乐器演奏家和作曲家组成的合作组织创办了自己的流媒体平台Catalytic Sound,听众每月支付10美元,即可进入一个不断更换的即兴音乐专辑库。作为一个由音乐人自己策划和创办的平台,Catalytic Sound承诺将听众订阅产生的净收入的一半平分给每位合作音乐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新时代的“DIY经济”和“独立厂牌”,创作者经济虽然为艺术家和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起点,但它的局限性和天花板限制了许多创作者的潜力。转向独立经济,通过构建和控制自己的平台,创作者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但它为那些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提供了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可持续的事业的机会。

-全文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