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到访中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到访中欧
2024年04月06日 15:38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3月27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到访中欧并参与研讨会,发表题为“自动化技术与未来工作”的主旨演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副院长兼教务长濮方可教授、党委书记马磊等学院领导,中欧教授代表、学生代表和校友企业家代表近百余人参与研讨会。研讨会由濮方可教授主持。

围绕演讲主题,皮萨里德斯教授从技术与就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渗透,任务替代和工作短缺,未来技能,工人对技术的态度和工作幸福感等五大方面分享了观点和洞见。

皮萨里德斯教授首先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他指出,关注自动化技术发展,其核心是关注一个技术状态如何过渡到另一个技术状态。技术进步不会对所有行业都产生同等程度的影响,对特定行业的影响会更明显。新技术会提高某些行业的生产力并带动需求增长,使该行业的相对价格下降,譬如计算机和智能手机。

接着,他分析了新技术发展对于劳动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员工在企业内承担的角色和工作任务会发生改变;另外,劳动力也会被迫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转型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人们必须学习新技能,而企业则要确保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增加利润,还能提高员工福祉。”

技术革命是否会导致工作机会减少?对于这个问题,皮萨里德斯教授指出,事实上,当前很多工业经济体面临的问题是劳动力短缺而不是工作不足。“人工智能需要人力的辅助和配合,尤其是在IT、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行业。随着人们对非技术服务行业,例如医疗业和酒店业需求的提高,这些行业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谈及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整体影响,皮萨里德斯教授持乐观态度。但他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职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表现出担忧,因为大多数与STEM相关的工作任务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如果你接受STEM培训,很可能会失去工作。但人工智能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无法做出所需的决策,而这恰是人们未来的工作方向。”

他指出,人工智能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企业和个人都有责任对之加以引导。展望未来,面对瞬息万变的就业环境,政府、公司和员工之间要保持持久合作,以应对人工智能和先进技术发展带来的劳动力转型。

演讲结束后,进入讨论环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李秀娟首先对皮萨里德斯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在她的主持下,中欧教授以及校友企业家代表等分别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与皮萨里德斯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研讨会前,汪泓院长、濮方可副院长、张维炯副院长、马磊书记参加接待了皮萨里德斯教授,就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形态、城镇化以及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座谈交流。

作者:田佳玮

编辑:岳顶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