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从多维度支撑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人工智能正从多维度支撑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2018年09月19日 14:08 工电猫

人工智能正从多维度支撑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驱动企业智能化升级 为制造业“由大变强”赋能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会场西岸艺术中心A馆。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基础的深刻变革,智能时代的历史大门已经徐徐打开,人工智能技术“奇点时刻”正在到来。专家判断,由人工智能触发的产业升级也已经走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摆在经济发展面前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实体经济未来必将变得越来越“智慧”。而“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也成为正在上海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高频词”。

智能制造需要AI来赋能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必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需要人工智能来赋能。”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论坛”上,国家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这样评价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关系。

“人工智能应用在生产质量监控中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邬贺铨举例说,清华大学与腾讯合作,综合PCB面板加工过程中的多源数据得到360度视图,发现人工无法判断的问题主板近14%,由此,每年可获得经济效益高达9000万元。

在流程化的生产车间,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化排产中也可以发挥巨大效能。例如,苏州协鑫公司利用阿里开发的ET工业大脑,分析0.2毫米的硅片生产中积累的大数据,从上千个生产参数中找出60个关键参数,优化生产流程,良品率提升1%,每年可增加利润上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在远程维护监控最经典的应用案例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其飞机引擎上装有20个传感器,引擎每飞行小时能产生20TB数据并通过卫星回传,通过数据分析开发相应的算法,能够提前一个月以70%以上的准确率预测引擎维护需求,实现预防性维护。”邬贺铨说。

AI与实体经济两端发力

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在大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机器人这个产业看,有了人工智能“傍身”,内涵价值大幅提高,身价倍增,整个机器人产业规模也得以大幅增长。

“机器人+人工智能”又将使制造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模式发生颠覆性变革,更加柔性化、智能化,解决中国制造业在推进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人工智能正从多维度支撑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驱动企业智能化升级,为制造业‘由大变强’赋予新动能。”曲道奎说。

“海量数据的积累、计算成本的下降和神经网络多层算法的突破等,正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入新时代,创造新的投资机会。”汉德产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从投资者的视角解读说,与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驱动、赢家通吃的业态不同,AI时代的创新以技术驱动为主,从重塑现有行业开始,在不同垂直领域中将有各具特色的领军企业。“以自动驾驶为典范的智能机器,大数据驱动的移动物联网和AI辅助精准医疗等领域,蕴藏着万亿级的市场潜力。”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中心统计,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580亿元,带动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

技术应用示范“双突破”

目前,全国多地已围绕自身优势特色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先发优势明显。其中,上海立足国际视野,实现了技术和应用示范的双重突破。

人工智能技术在上海不少领域已经实现应用,在智慧金融、商贸、教育、文娱、旅游、出行等领域,成长了一批创新标杆企业。今年,上海发放中国第一批无人驾驶牌照,打造首个全场景无人测试区;上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5.8万台、占全国45%,而且智能机器人比例越来越高;基于胸部CT的人工智能肺癌早期诊断系统在多家三甲医院全面使用……

去年,上海发布的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提前布局,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比如,重点发展以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为重点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到2020年人工智能重点产业形成千亿级规模。“要把上海打造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人工智能将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人工智能可以激发新模式、提升新服务,进而提升实体经济创新竞争力。(记者刘锟 实习生任旭丽)

来源: 解放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