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三分钟,道理讲透透。
想入手一台合适趁手的无人机?到粤港澳大湾区或许是最佳选择。不过,如果是研发、制造一台无人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零部件,大湾区是否还能最快“举手抢答”呢?
科技界救场瞬间 24小时紧急速援
无人机遥感网技术企业负责人胡斌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佛山公司主要负责生产、制造研发团队设计完成的一些设备跟无人机。而当时缺失了一个云台转接部位的定制件,由于加工难度非常大,供应商外部条件有限导致无法供货,最后协商要延误好几个月。于是他们就决定在湾区周边城市去找。
但让胡斌没想到的是,从发起“援助”到拿到合适的零部件,还不到24小时。后来才了解到,供应商收到“求助信息”后几乎是安排了另外一班的车间通宵赶制这批定制件。
而如今在大湾区,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所需的零部件几乎都能像这样实现在24小时之内快速响应。
低空链不断完善 破译先飞密码
这么高的“配合度”,得益于大湾区对“低”空经济的“高”度重视——不只关心低空飞行器能不能在湾区起飞,更关心低空经济产业链能不能在大湾区向下扎根,枝繁叶茂。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杨骥告诉记者,在刚开始去做无人机相关研发的时候,意外发现佛山市南海区就能找到所有上游的供应商。而如今为了发挥各地优势,就将无人机传感器的研发部门放在了深圳,生产基地放在佛山,技术研发部门放在广州,真正实现了大湾区内的多点联动。
产业协同促创新 湾区低空启新章
就在不久前的6月30日,全国首套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在珠海正式启动,通过融合珠海城市底图数据、空域规划数据、气象数据等,实现低空领域设施、空联、航路、服务“四网”融合,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吸引更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到大湾区创业。
快速响应的背后是大湾区产业体系的高效和完善,“满分默契”背后是区域间低空经济的协同创新。这趟寻找之旅,我们找到的不只是一个小小的零部件,更找到了低空经济在大湾区率先起飞的密码。
(总台记者 朱子荣 孙冰 林铭浩 黎冠强 黄东旭)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