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属于我们的节日,又一次如约而至。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作为我国仅有的几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记者节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荣耀, 更提醒我们这份职业的迥然不同。
历史需要记录者,社会需要守望者,时代需要瞭望者,因而有了记者的诞生。因此,与其他职业相比,记者有着天然公共属性。当自媒体可以为流量而“精心”撰文时,当算法可以拿捏公众的注意力而实行“精准”推送时,作为记者的我们,必须要以公共福祉为旨,要打破“信息茧房”,向公众展示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
但是,和千千万万个坚守在不同岗位上的人们一样,我们也要面对困难与挑战,也有迷茫和困惑,也许比很多行业更甚。
互联网在传播领域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所受的冲击是一场更为猛烈的“暴风雨”。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仅仅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信息传播方式就从延续已久的纸媒时代迅速踏入全媒体时代。自媒体遍地兴起,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麦克风”,新闻人该怎么办?
如果说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那么,惟一能应对变化的,就应该是坚持。
坚持是一种世界观。传播方式在变,但公众对信息需求不变。在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信息时代,坚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依然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立足“财经新媒体”定位,我们在紧随时代变化与受众需求、不断塑造自身竞争力。
今年8月,由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联合国内知名企业打造的财中社启动上线试运行。财中社迥异于传统发展模式:它以人工智能技术(AI)为依托,以市场化合作为路径,力图重塑财经媒体发展格局。这也是传统媒体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
就在上个月,深圳商报又一次做出重大调整,推出股市报道特辑,以丰富权威的资讯,为满足公众投资需求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也是一种方法论。受众在哪里,我们就去向哪里。每向前坚持一步,都是在丰富经验、找到出路,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拥抱变化。如今,我们的公众号也时时能收获“十万+”的爆款,我们的直播也能够收到百万级的浏览量。
时代,更是为我们准备好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历史每天都在书写崭新的一页。这一切,都在召唤我们用最好的作品记录时代,讲好深圳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日复一日中,坚持自会显现其意义。今天,我们以此自勉,并以此致敬每一个不辜负时代的人!
(深圳商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